一、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省拥有五项世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河南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龙门石窟
列入时间:2000年11月
特点: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
2.殷墟
列入时间:2006年7月
特点: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这里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甲骨文、青铜器等珍贵文物,其中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约1000年,殷墟因此被称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3.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列入时间:2010年8月
特点:包括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和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处11项建筑。这些建筑历经多个朝代修建而成,以不同方式体现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
4.大运河(河南段)
列入时间:2014年6月
特点:大运河河南段包括通济渠和永济渠,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重要的水运通道,也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河南段大运河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5.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列入时间:2014年6月
特点:河南段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洛阳、巩义、偃师等地。丝绸之路见证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交流,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少林寺碑碣(566—1990)》于202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现存499通,呈现出1424年较为完整连贯的石刻历史文献序列,是研究中国历代经典文献、官文书、民间契约、印章的原始、系统、独特的史料,既见证了少林寺的形成与发展,又真实记录了中国与印度、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鉴进程。
二、国家级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4年,河南省拥有4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门石窟、殷墟、郑州商代遗址、二里头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这些文物单位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多种类型,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21年,河南省共公布了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1575处。这些文物单位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河南省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考古发现与大遗址
张砦遗址:位于郑州惠济区,发现龙山至二里岗文化连续堆积,揭示夏商文化变迁。
1.苏羊遗址:2023年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
2.王庄遗址:2023年入选,永城市,商代早期重要遗址。
3.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2024年入选,开封市,北宋都城重要遗迹。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河南省拥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少林功夫、太极拳、朱仙镇木版年画、豫剧、河南坠子等。这些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技艺、民俗等多个领域,是河南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省级非遗项目:河南省还公布了多个批次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鹿邑李氏中医药酒炮制技艺、淮阳芦苇画、扶沟沈家唢呐等。这些非遗项目同样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历史价值。
五、历史名城、街区与村落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拥有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等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
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河南省已遴选出31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如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焦作市西大井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街区保留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是体验河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河南省还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神垕镇(钧瓷之都)、荆紫关镇(明清建筑群)、西华县逍遥镇等。这些镇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文化,是研究河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六、博物馆与可移动文物
博物馆数量:截至2024年,河南省共有402家博物馆,如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公众了解河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可移动文物:河南省博物馆系统收藏了大量的可移动文物,包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书画、古籍善本等。这些文物涵盖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各个时期,反映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河南博物院藏有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等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创新案例:河南省博物馆系统不断创新展览形式、教育方式和传播渠道,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展览和活动。如河南博物院《锦绣·集祥——河南博物院藏织绣纹饰艺术展》、郑州博物馆《繁花似锦·豫见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等,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河南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