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振国不等许调查员从惊愕中回神,目光扫过那一座座在雨中静默肃立的麦垛,继续说道,他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穿透了哗哗的雨声,清晰地传入许调查员耳中:

“至于麦子为什么要堆起来,还用塑料布盖得这么严实……”

赵振国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意味深长的弧度,“自然是为了等雨停了,晾晒干燥之后,请许调查员您亲自到场,亲眼看着过秤,一笔一笔地,核验清楚!”

他特意加重了“亲自”、“亲眼”、“核验清楚”这几个词的语气,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在许调查员紧绷的神经上。

“我们不光要把包产到户的地块产量,一秤一秤地称给您看,也要把那些还是集体耕种的地块产量,同样明明白白地称给您看!是好是孬,是实实在在多了,还是跟往年差不多,都摆在这明面上,不怕比较!

所有的麦垛都在这儿,一块地对应一垛或者几垛,上面都插着写了字的木牌,清清楚楚标注着地块编号和户主名字,如果是集体的,也写着‘集体’二字!一笔糊涂账也不会有的!”赵振国手臂一挥,指向那一片“山包”。

他迎着许调查员惊疑不定、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任何一丝心虚的目光,神情坦荡得像雨洗过的天空:

“许调查员,我们这么着急抢收、堆放,不是为了掩盖什么,恰恰相反,是为了把最完整的‘证据’给您原原本本地保存好!免得麦子淋了雨,受了潮,发了霉,到时候重量出了偏差,品质打了折扣,那才真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道不明!既辜负了您大老远从京城跑来调查的这份苦心,更对不起乡亲们这大半年来起早贪黑、流进地里的汗水!”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如同一堵坚实的墙,直接将许调查员内心深处最阴险、最固执的猜疑硬生生怼了回去。

并且,赵振国巧妙地反将一军,将“核验”的主动权和沉甸甸的责任,明明白白地、毫不推诿地推到了许调查员自己面前!你不是要查吗好!一切都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来查,请你来查,逼着你来查!

许调查员彻底愣住了,他半张着嘴,雨水流进嘴里都浑然不觉。

他看着赵振国那双清澈坦荡、找不到一丝虚伪闪烁的眼睛,又茫然地转向雨幕中那一座座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般、标识清晰无比的麦垛,一时间竟哑口无言,大脑一片空白。

原本在脑海中预演了无数种对方可能采取的推诿、掩饰、甚至激烈对抗的场景,却万万没想到,对方竟然如此“坦诚”,如此“配合”,甚至主动要求他全程监督、亲自核验!

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节奏!

就在许调查员望着麦垛呆愣失神、内心陷入前所未有挣扎的功夫,雨幕中又出现了一个身影。

是老村长,他年纪大了,没能参与昨夜的抢收,此刻正拄着光滑的枣木拐棍,打着把破旧的油纸伞,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田埂走来。

“许领导……”老村长走到近前,声示意王栓住帮他把伞撑高些,好完全遮住许调查员。

在许调查员疑惑的目光中,他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许领导,您看看这个。”老村长将布包郑重地递到许调查员手中。

许调查员下意识地接过,入手感觉沉甸甸的。他狐疑地解开系着的布绳,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用粗糙纸张订成的本子。

他带着困惑翻开,里面是用钢笔仔细记录的数据,一笔一划极为认真:

“株高测量:拔节期32cm,抽穗期68cm,成熟期82cm。”

“分蘖数:越冬前3个,返青后....”

“穗粒数:平均36.5粒。”

旁边甚至还用铅笔画着麦穗不同时期的形态简图!

许调查员更懵了!这……这完全是一份极其专业、极其细致的田间档案!这根本不是一个普通农民,甚至不是一般基层干部能记录出来的东西!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老村长,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老村长还没说话,周围不知何时又围拢过来几个村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他们也都像变戏法似的,从怀里、从腰间掏出了类似的、大小不一的本子,或者就是一叠叠小心折好的纸张。

他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将这些“宝贝”递到许调查员面前,用粗糙的手指指着上面的记录,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和一种质朴的证明欲。

许调查员手有些发抖地接过另外几本翻看。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关于自家承包地块里小麦生长的点点滴滴。

有些记录者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字不会写,就用画图来代替——画一根麦苗,旁边标注着高度;画几个分叉,代表分蘖;画一个麦穗,点上密密麻麻的点代表粒数……

虽然形式原始,但那份认真和坚持,却透过纸张,灼烧着许调查员的眼睛和内心。

王栓住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眶也有些发热。他想起当初赵振国挨家挨户说服大家做这个记录时,很多人还不理解,觉得是耽误功夫,瞎折腾。

他自己一开始也没完全明白,振国为啥非要让大家伙儿费这个劲。但现在,他全明白了!

他看着许调查员那震惊、茫然的表情,声音洪亮地开口,带着一种扬眉吐气的自豪:

“许领导!看见了吧这可不是临时抱佛脚能编出来的!这是从去年秋种到现在,大伙儿一天天、一遍遍在地里量出来、数出来、记下来的!每一棵麦子是怎么长的,咱心里都有这本账!”

他指着那些本子,又指向被塑料布盖着的麦垛:

“这地里的收成,跟这本子上记的,能不能对上这包产到户到底行不行,不是靠我们嘴皮子说,也不是靠您猜!这白纸黑字(和图画),这实实在在的麦个子,它们自己会说话!”

许调查员看着手中那一份份沉甸甸的记录,看着眼前这群眼神无比清亮的农民,难道……自己真的怀疑错了

“好……好!等天晴了,我亲自……一秤一秤地核验!我要看看,这土地,这汗水,这……这沉甸甸的记录,到底能交出怎样一份答卷!”

他话虽这么说,但赵振国却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看来还得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