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美云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贺堂春说的是多久以前。
“老爷怎么突然这样说?”她一脸狐疑。
贺堂春要怎么和陶美云说他被逐出贺家族谱了。
家人知道他辞官之后先劝说他再度为官,他很坚决的说拒绝。
家人就说如果他不当官,一家子的日子怎么过。
看他依然坚决就开始各种数落,大概意思就是他要是没个官职,就什么都不是。
在这个过程中,他娘说了一些以前的事,若非他当官了,压根没资格娶陶家的女儿,陶家的女儿也不可能在他家那么听话。
说他不当官了,陶美云都不会多看他一眼。
到了这个时候,他才知道真正势力的是他家人。
最后更是一个逐出族谱威胁。
贺堂春对自家人失望透顶,表示自愿离开家谱。
这个决定就像捅了马蜂窝,他家人找了很多人来劝说他,好像他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陶家家主也找了他,不过他们没有多说,贺堂春突然辞官,就是因为陶家家主让他结党。
所以从他辞官开始,就是和陶家无声的决裂。
自此他才有那么一点当年许博彦的感觉,意识到陶家有多可怕。
而他多了一份可悲,因为没有家人支持他。
他被逐出贺家家谱,千夫所指。
离开丹城之后,他和常知南还经历了两次追杀,只能徒步回来。
“就是……”贺堂春又沉默了许久“回去经历了一些事情。”
“只要人好好的就行,别的都是小事。”陶美云安慰。
“如果是被逐出贺家家谱呢?”贺堂春看着陶美云。
陶美云一愣,心想你们贺家是什么高门大族吗?
在你们贺家家谱上能立地成仙吗?
“老爷在哪儿,我们的家就在哪儿。”陶美云很认真的说。
贺堂春一阵欣慰,同时鼻子有点酸,没想到最后坚定的站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夫人。
“老爷不用想那么多,我们在这里的日子挺好的。我问过高娥了,只要你愿意去青潭书院就能去。”陶美云安慰。
贺堂春点头:“我被逐出贺家族谱了,以后也不会回贺家。”
陶美云心里乐开了花,就差直接谢贺家逐出族谱之恩了。
如此她以后就不用去贺家,不用看贺家那些人虚伪的嘴脸。
“没事。”陶美云善解人意的说“老爷这样做一定是逼不得已。”
贺堂春看着陶美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
贺堂春没有详细说过程,两个人坐了一会儿贺堂春就去休息了,他这一路上吃了不少苦。
陶美云看着两个孩子也睡下,一个人颠颠的去找高娥。
高娥刚睡着就被陶美云拉了起来。
“你不是小别胜新婚吗?跑我这里来干嘛?”高娥很困。
“贺堂春被贺家逐出族谱了。”陶美云忍住笑。
高娥一愣,她要是这样说可就不困了。
“怎么回事?”高娥一脸八卦。
“他具体的没说,但是贺堂春那么孝顺,肯定是发生了很多事,逼不得已才有了这个结果。”陶美云分析。
高娥点头,贺堂春那个人终究是个心软的,就算有点城府也不会平白的算计别人。
“看把你开心的。”高娥看着陶美云的样子。
陶美云当然开心:“不行,我得趁着我还有点银子再置办点产业。”
“哎呀呀,你以后不能过以前那个奢华的生活了。”高娥玩笑。
“不能过就不过。”陶美云不怎么在意“以前那生活也没什么好的。”
这让高娥很意外,想到陶美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排场那么大,有点吹毛求疵的感觉。
“其实端着很累的。”陶美云看着高娥的表情“不过手里还是要有银子。”
“你要不也建个织坊?”高娥提议。
陶美云摇头:“我打算开个胭脂铺子,如今合县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胭脂水粉之类的东西肯定卖的好。”
高娥点头,陶美云也挺有经商头脑。
“你把你那珍珠粉给我卖呗。”陶美云看着高娥。
“行。”高娥点头。
反正她手里珍珠多,给谁卖都是卖。
只是贺堂春和陶美云最后在他们村落户让她挺意外,她一直想陶美云在这里建个院子,只是偶尔来住一下。
贺堂春没有去青潭书院教书,而是在坝头村教书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离家近。
除了教孩子们读书,他自己也继续读书,得空了还去和杜维清他们一起探讨一下学问。
秋收结束许博彦来了,这次严从芳也来了。
“我要回京了。”许博彦看过罗卿儿过来和高娥辞行“麻烦你照顾好卿儿和虹儿。”
“我那钱什么时候结算?”高娥几分玩笑的说。
许博彦笑的无奈:“我给花完了。”
“花完了?”高娥盯着许博彦“送到朔西的那一批珍珠可是朝廷给的钱。”
“我说的就是那笔钱。”许博彦点头。
“那你之后拿的珍珠是不是压根就没想给钱?”高娥反应过来。
许博彦挺尴尬:“等我的事做完了,一定还你。”
高娥有点不相信:“那你的事什么时候做完?”
“快的话三五年,慢的话六七年。”许博彦不确定。
高娥觉得完了,这银子估计是听不到一个响了,她也有被坑的时候。
“行了,我走了。”许博彦也不多说。
要不是高娥现在有几个蚌塘,珍珠现在价格昂贵又十分好卖,高娥高低要和许博彦拼个命。
送走了许博彦罗卿儿才出来。
“人走了你才出来。”高娥看着罗卿。
“他可能……”罗卿儿说着停下来。
“怎么了?”高娥奇怪。
“奴变之事可能要有结果了。”罗卿儿猜测。
高娥听到罗卿儿这样说也沉默。
虽然许博彦已经奔走了很长时间,可是事情不到最后一步,谁也不知道结果。
许博彦离开半个月后,丹城传来消息,说丹城陶家被暴动的贱奴冲击,死伤无数,还把陶家把持丹城文坛,盘剥佃户,私自卖皇家之物的事传了出来。
一时间陶家从慈善之家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是……杀鸡儆猴。”高娥想了许久慢慢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