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鬓花颜:陪嫁丫鬟 > 第555章 谁堪承继皇后之位(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55章 谁堪承继皇后之位(二)

睿亲王提及瑾妃时,殿内虽无人出声反对,但多数朝臣心中皆不以为然。

虽说瑾妃是皇长子生母,又深得圣心,可她的出身终究是绕不过去的硬伤——一个侯府出来的选侍丫鬟,若登上后位,岂不让天下世家笑话?只是这话谁也不敢明说,毕竟谁都看得出皇上对瑾妃的偏爱。

至于顺妃,虽有韩大都督这座靠山,可“义女”这名分终究隔了一层。只有两位与韩光弼有旧交的武将出声,显得势单力薄。

倒是纯贵妃,既有临安侯府这般显赫的娘家,又育有二皇子,在朝中根基最深。只是方才魏侍郎那番“捧杀”的进言,反倒让不少本想支持她的大臣犹豫了起来。

御座之上,皇上静听半晌,抬眼扫视殿内。

文武百官分立两侧,户部尚书等几人欲言又止的模样自然也映入他眼帘。其余出言的几位老臣,看似各执一词,实则也都暗藏机锋。

有些话,细细品来,颇值得玩味。

譬如吏部魏侍郎所言,字字句句看似在颂扬纯贵妃贤德,可“立生祠”之言,落在他人耳中不免别有深意。

不过,皇上眸光微动,顷刻间便已了然。

魏侍郎与年前因毁坏贡品获罪、贬出京城的左卫大将军宋棣乃是姻亲,而宋棣正是开罪了唐显才落得如此下场。因此魏侍郎这番话看似是颂德于纯贵妃,实则意在借此招致他对临安侯父女的猜忌。

至于睿亲王这位皇叔......皇上的目光掠过须发花白的老亲王。

皇叔一向最善体察圣意,此刻提及瑾妃,倒也最正常不过。只是老皇叔的掌上明珠永平郡主,素来与云夫人交从甚密。却不知他今日这番话,究竟是出自本心,还是另有一番计较了。

最后,皇上的目光转而落在睿亲王身后的文华阁大学士李敏德身上,停留了足有数息。

正当众人屏息凝神之际,光禄大夫苏翰心中不由暗叹,亲家唐显当真是料事如神,朝堂上的这番局面,竟早被他料中了七八分。

念及此,苏翰略定心神,依着唐显前几日来信中的嘱托,只见他稳步出列,躬身跪奏:“皇上,臣以为立后之事关乎国本,当慎之又慎。”

“如今两位皇子年岁尚幼,天资虽佳,然心性未定,学业未成。此时若仓促立后,恐使六宫失衡,更易动摇国本。臣恳请陛下暂缓此议,待皇子们进学有成,德器初显之时,再行定夺不迟。”

这番话既未否定任何一方,又借皇子年幼之事将立后之期推后,也暗含对皇子资质的考察之意。殿内众人一时寂然,皆在心中细细掂量。

皇上目光微动,眼底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苏翰的父亲乃是三朝元老,天子幼时还曾受苏阁老教导。此刻听闻这般老成之言,自然以为是苏阁老的授意,全然未曾起疑。

而这,也正是唐显的高明之处。

他知纯贵妃在立后之争中胜算渺茫,便果断行此“拖”字诀。

二皇子虽生来病弱,但在甄府医与简止这对师徒悉心调养下已日渐康健。若假以时日,二皇子进学显慧,正如睿老亲王所言,“母凭子贵”,届时纯贵妃未必没有一争之力......

到此,唐显与夫人云氏罕见的有了一丝分歧。

他唐家倾注半生心血,耗尽无数资源,难道最终真要为他们一手扶持起来的丫鬟做嫁衣?这让他如何甘心?唐显私以为,棋局尚早,若能拖延个三年五载,女儿未必没有机会。

且不论唐显在临安如何辗转筹算,此刻朝堂之上,皇上的声音响起:“苏爱卿所言甚是。立后乃国本大事,确不宜仓促定夺。眼下春耕在即,边疆屯田亦需统筹,众卿当以国事为重。此事,且待来日再议不迟。”

殿内众臣闻言,皆知今日立后之议已告一段落,纷纷躬身齐道:“臣等遵旨。”

太极殿朝会上的消息传至后宫。

孟姝闻讯后,忍不住看向一旁熟睡的玉奴儿。

虽说春日渐暖,乳母仍将小家伙裹得像个锦团,只露出一张白嫩圆润的小脸。方才在会宁殿他与康哥儿玩闹了半晌,此刻呼吸匀停,睡得正沉。

待出了暖阁,冬瓜轻声开口:“姝姝,若能维持眼下这般情形,我倒觉着...不立后反而更好。后宫里的诸位娘娘包括宫人内侍们要更自在些呢。”

孟姝闻言微微一笑,深以为然:“冬瓜看得通透。没有皇后名头在上头压着,许多虚礼规矩都省得了,人人落得轻松。相熟的多走动,互相看不顺眼的,除了年节宫宴也难得碰面——可不是天下太平么?”

她说着抬眼望向宫墙四角的天空,语气里带着几分难得的松快:“如今这般,各自守着孩儿过安生日子,便是最好的光景了。”

......

福宁殿内,春日暖阳透过窗棂,在御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几枝新采的柳枝插在青玉瓶里,添了一抹生机。

皇上负手立在窗前,听得身后脚步声近。

景明躬身禀道:“皇上,卫统领到了。”

卫英风尘仆仆地进殿,他满脸倦色,跪地行礼:“微臣参见皇上。臣奉旨年前秘密前往临安,连着数月暗中查探,临安侯确在府中闭门守制,连秦知府登门拜访也未曾出面。”

皇上转过身,目光如炬:“可曾查到什么书信往来?又往哪些地方送过信?”

“回皇上,”卫英垂首禀报,“豫州灾情紧急时,侯爷曾派出不少人前往赈灾,与豫州等地的掌柜们联络频繁。年前唐府因年节事务繁忙,进出的人也络绎不绝,但多是处理庶务的家奴与各地掌柜。臣查到的,除了京城内的云夫人每隔旬日便由商行固定送一回信以外,侯爷并未与京城其他官员有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