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咱们集体表决,同意提升刘平安同志为科长的请举手。”马向前思忖片刻,决定卖刘平安一个人情。
他太清楚当年《赤脚医生手册》的影响力和高层领导的重视,何况刘平安本身就兼职文工团副团长,而且文工团同样少不了刘平安挑大梁。
至于工人医院的副科长,完全就是一个不重要的位置,以后部里分配什么医疗器械让这小子去协调,级别确实不能太低。
话音未落,他第一个举起手,李怀德紧随其后,其余众人看到老大老二心意已决,只能纷纷跟着举手。
马向前放下手,说道:“好!集体通过。哪位同志还有事情?”
李怀德悄悄递给崔发展一个眼神。
挂面厂厂长崔发展心领神会,忽然说道:“马书记!有些事我不吐不快,同样是下属工厂,机配厂和农机厂.....你们又是给钱又是给政策,这太不公平了。你们不能厚此薄彼,我们挂面厂想申请一笔经费,扩大一下生产规模。”
“对!”食品厂厂长陆升荣马上附和:“马书记,你们不能这样做,给他们两个厂提升行政级别也就罢了,还要批地拨钱盖家属楼。
既然要拨,那就要一碗水端平,我们食品厂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住在临时搭建房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几个厂子的很多职工都是战友套着战友,他们这两个厂子一旦盖家属楼,我们厂的职工很快就会知道,我可不想被他们套麻袋。”
凡事就怕对比,一旦对比,必有热闹,罐头厂、文具厂、工艺品厂等几个厂的领导们跟着抱怨发起牢骚,不断向轧钢厂要政策要资金。
李怀德心中一阵奸笑,这件事背后的发起人就是他。
轧钢厂升级成副厅这件事,他早已提前知道消息,囤粮食需要资金,资金不能过多,但也不能太少,这就涉及到批资金的问题,最后签字人肯定是厂一把手,想让马向前签字同意,必须要有正当理由。
因此,李怀德在昨天私下找到这些分厂的铁杆手下,分析利弊后,联合演了今天的这出戏。
包括他这次去东北,名为带队去演出,实则是去对接买粮食,张启明帮他在东北联系到一批小麦和玉米。
囤粮食不可能囤面粉和棒子面,只能囤小麦和玉米,五十年代,全国各地的粮食收购价格并不统一,但总体相差不是太大,小麦的价格每斤在8、9分钱左右,玉米要便宜一半,每斤大概在4、5分钱之间。
看着面前吵吵嚷嚷的一群人,马向前顿感头大,敲敲桌子训道:“同志们!不要发牢骚,事情是部里定下的,咱们要服从上级的决定。”
崔发展诉苦道:“马书记,我们当然支持部里的决定,政策上我们不敢想,只是希望您这个大书记能拨给我们一点经费而已。”
“马书记!您是不知道,我们厂的职工天天对我围追堵截,跟我要房子住,我太难了。”
“马书记,我们罐头厂想增设一条牛肉罐头生产线,费用上还有一定缺口,您无论如何都要批些资金给我们。”
.......
叽叽喳喳又是一阵吵闹,马向前按按太阳穴,队伍不好带啊!知道他们这是心里不平衡,眼红人家农机厂和机配厂,想趁机打劫一笔资金。
妈的!上级也操蛋,就不能一口气把轧钢厂升级为正厅吗?这样的话,自己也能帮其他几个分厂的行政级别往上提一下,省得他们在这里唧唧歪歪。
猛吸两口烟,该安抚的还得安抚,但只能适当安抚,不能全然惯着他们,资金划拨太多,上面肯定要问责。
这时期国营工厂实行的是“统收统支”制度,在收入支配上,本厂只有少量权限,不像后世有高度的自主权。
想到这儿,马向前咳嗽两声,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难,这样...你们各自先打报告上来。但有一点.....资金不能太多,谁敢要胡乱报,别说我不给你们批。”
接着看向众人,问道:“大家还有没有其它事?没有的话,咱们就散会。”
略等一秒,没人回答,马向前拿起笔记本拔腿就往门外走。
事情成功大半,李怀德不免一阵得意,拿起桌上的烟给众人散一圈。
.......
第二天上午,太阳高高升起,陈校长哼着歌走进办公室,点烟,泡茶,一气呵成。
这几天他神清气爽,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石油部根据情报上的钻井数据,工人们不分昼夜,实行三班倒,在松辽盆地的高台子永跃村第一钻就实现了喷油,据说日产原油高达13吨,按照这个出油量,多钻几口井,华夏贫油国的帽子很快就能摘掉。(实际钻到1400米要好几个月)
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轻吸一口烟,他这几天总是在想,这位秦始皇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究竟是如何做到对国家地下资源一清二楚的?
难道他真是秦始皇,这两千年来,他一直带着兵马俑大军在地下挖矿?
陈校长端起茶杯,吹吹飘浮的茶叶,抿上一口,心中忽然发出一阵庆幸,真是天佑华夏!当年小鬼子在附近勘探过石油,只挖到1000米深,没看到石油就撤了,如果再往下多挖300米,恐怕整个抗战史都要改写。
这群畜生也倒霉,原本在东北发现了辽河油田,可惜他们当时的设备只能打到2000米,而辽河原油深埋地下6000米,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望油兴叹,然后一怒之下转战太平洋和大老镁开始对掏。
一声“报告”打断陈校长的胡思乱想。
“进来!”
沈秘书推门而入:“报告首长,秦始皇好像又来信了。”
“噢?快拿过来我看看。”陈校长兴奋了,难道又是金矿和油田?
唿一下站起身,伸手要过,拆开牛皮纸细细看起来,短短几分钟,陈校长脸上的表情十分丰富,时而凝重时而高兴。
信上只有四件事,一是农村的医疗现状,秦始皇呼吁有关领导要把医疗资源往农村转移。
二是吸血虫病,陈校长对这种病太了解了,他本身就出生在南方,很多人都患有这种病,每天被折磨的死去活来,万幸的是信上给出了应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