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庄老头见他们回来,忙上前帮着卸货。

好在,在杂货铺买的多是小件。

搬起来虽繁琐,但他和孙月也都能搬得动。

四人乒乒乓乓一通收拾,很快就将车厢里的东西,都搬了下来。

陆青青看着三人往屋里搬,直接原地掉头,要再去粮铺买粮食。

身后院子里,孙老海看到她买这么多东西,也考虑起自家的存粮来。

说实话,他家里的粮食肯定是不够吃一整个冬天的。

但哪家不是饿着肚子,纯靠省着吃,硬捱过去的。

尤其这种灾年,粮食价格格外贵。

甚至说,整个镇上能有他家这些粮食的,都是少数。

他原本觉得,家里用来过冬的东西,也差不多了。

可这会看陆小兄弟家,又是买粮,又是买石炭的。

说实话,他心里也有些焦虑了。

可家里的那点存银,要是为了过冬,全花出去了,他心里也发慌。

毕竟,家里的儿子年纪都不小了。

要娶亲,不攒钱是不行的。

但不买粮,他心里又实在不安稳。

想了想,他去找了下庄老头,把心里的顾虑说了出来。

庄老头听完,自然是支持他买粮买炭的。

他和陆青青一路从北边逃过来,对如今的形势,了解得比孙老海深太多。

再加上陆青青这些日子的囤货准备,他也看明白了些。

这气温指定还得再降,多囤粮囤炭,才是正经。

至于娶媳妇的事,那是先有命活下来,才考虑的事。

他把自己知道的说了一番,孙老海听得胆战心惊。

他们这儿前两年虽然也闹灾,但没到庄老头说的这个地步。

他本以为,现在这气温就已经是最冷了。

但要是继续冷下去,那他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跟庄老头聊完,孙老海对冬日的形势预估很是悲观。

他心里摇摆的天平彻底偏了。

现在是既打算买粮,又打算买石炭。

为此,还专门跟庄老头学了下石炭的使用方法。

对于晚上封好炕后,一定要门窗留缝这事,深深烙在了脑袋里。

但这粮食还好说,那卖石炭的炭窑,离他们这儿实在有些远。

尤其,还是如今这种天气下。

这陆小兄弟有车,还能跑大老远去买。

他家可没能拉车的牲畜,身上的棉袄也不够厚!

这种天气,要是走着去一趟,被冻死也是有可能的。

想了一会,他连活也干不下去了。

跟庄老头请了半日假,回家取了家里所有的存银,直奔粮铺而去。

他过去时,陆青青这边的粮食已经在装车了。

见他过来,两人简单聊了几句。

听说他要买粮买炭,陆青青自然举双手赞成。

其实,她之前就隐晦地,劝过孙家以及来干活的这些村民。

但往往只说一句要买粮,就被村民们用没钱搪塞过去。

这一回,孙老海主动要买,她也很替他高兴。

多买些粮炭,在冬日,就多一份活下去的希望。

钱少掌柜从后院出来,见着两人说话,走上前来打招呼。

孙老海跟钱少掌柜早就认识,这会便将想买粮和买石炭的事都说了。

钱少掌柜暗道这孙老海运气好。

他刚打算去买石炭,他也想去买石炭。

正好,捎带着给他带回来了。

孙老海知道钱少掌柜要给他带炭,高兴地一拍大腿。

可等到要掏钱时,不由一阵肉疼。

这一吨石炭,就要六两五钱银子!

这要是买成粮食,可能吃好久了!

但想想陆小兄弟家买的那十吨石炭,他咬咬牙,还是要了一吨。

没法子啊,天要是继续冷下去,这御寒的东西可少不了。

说起来,柴火倒是便宜,可谁让他没前后眼,不知道提前砍柴囤上些呢!

孙老海懊恼了下,想起庄老头说的,这冬天怕是比往年还要冷。

家里的那些柴火,是绝对熬不过去的。

这石炭,是用来救命的!

这么一想,便自己把自己说服了,直接掏钱。

交完石炭的钱,等到买粮食时,就没多少了。

他没犹豫,直接选了最差的粗粮。

将剩下的银钱,全买了粗粮。

现在这种时候,能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门外,陆青青和钱家兄弟装着车,注意到孙老海掏空家底买炭买粮的这一幕。

对于他敢豁出去拼一把,还是很佩服的!

想着家里快要建成的马棚,决定先将工钱结算给他。

孙老海被陆青青叫出来时,还有些懵。

等知道她要提前给自己结工钱,很是感激。

当即保证,剩下的活一定会保质保量的干完。

陆青青也没多说,给了钱便驾车离开了。

孙老海拿到工钱后,直接全买成了最便宜的粗粮。

几日后。

陆青青站在院子里,看着完工的马棚,很是松了口气。

这几日,气温在持续下降。

夜里,马儿睡临时马棚,被冻得直叫唤。

没办法,他们只能去杂货铺多买了几个炉子。

夜里就把炉子放在临时马棚里头,填上石炭,稍微提提温。

到昨日时,气温降得更严重,夜里甚至要起来添两次炭。

好在,现在马棚终于建起来了。

此时,马棚的墙里外都挂了一排排草席子。

将原本的墙面挡了起来,看起来就暖和。

而马棚入口的位置,也安上了个破旧的木门。

这旧门,还是孙老海去镇上淘换回来的。

门虽破旧了些,但胜在木材厚实,大小也合适。

为了保暖,现在这门上也都挂上了草席子。

孙大海对于自己独自领人完成的第一个作品,也很是满意。

这会,正招呼着陆青青一行人,要进马棚看看。

他走在最前头,陆青青和秦朗几人紧随其后。

一进马棚,里头黑漆漆,空气也有些密闭。

这时候,最后头的孙老海,点了灯笼提进来了。

这回,可算是能看清里头的情况了。

马棚的地面,都是用麦秸秆和草席子铺的地。

里边的空间很是宽阔,容纳十几匹马,绰绰有余。

孙大海一边领着几人在里边转,一边介绍。

哪个位置,可以放炉子生火取暖。

哪个位置,用来放食盆、水盆。

一行人在里边待了一会,感觉里边暖和是暖和,却有点闷。

对此,孙大海也早做了应对法子。

他在建马棚时,就想着石炭燃烧会有毒的特殊性。

因此,在马棚里单独留了三处通风的小口。

这三处小口,平日里是用草席子挡着。

需要打开时,站在马棚入口,拽其中一根绳子。

将帘子拽开,便可以通风。

关闭时,反方向拽绳子。

陆青青试了试,对效果很是满意。

这马棚的保暖性确实不错,这会没烧炉子,都没觉得太冷。

等天儿再冷些,就在马棚里头多点几个炉子。

这炉子能防着火,多点几个也不怕。

如此,这些马儿也能过去这个寒冬了。

见陆青青满意,孙大海父子和身后的十来个村民也很高兴。

他们提前领了工钱,生怕建不好,让主家觉得他们领了钱不干事。

一行人从马棚里出来,陆青青领着他们去了屋里。

地上,整整齐齐摆着十来个小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