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笑吟吟的说道:“崔大人的友人很是天真烂漫呐。”
崔尧却有些难为情,用天真烂漫来形容一国之君,似乎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我那朋友,平日里还是很稳重的,今日极有可能是吃错了药才显得有些不着调。”
“是药三分毒,没病切不可胡乱吃药,崔大人还是要多劝劝你那位友人才是。”
“在下尽量,孙神仙您看我那两位友人也翻不过围墙,不如我等回去食肆再慢聊?您点的饭食却是快好了呢。”
“恭敬不如从命,崔大人您先请?”
“一起,一起。”
两人客套几句,便不约而同的纵身而起,那一丈来高的围墙便翻越而过,即便是那道童也是矫捷的很,虽未纵身而过,也是单手撑住墙头,一个翻身便跳了过来。
见此境况,崔尧不免庆幸的很,好在当初随着青莲姐学了几手轻身功夫,否则今日怕不是要出丑,就如墙后那两个棒槌一般。
“崔大人好身手!”
“哪里,哪里,孙老神仙才是老当益壮,在下若有幸到了孙老神仙这般年岁,怕是能起身行走都要谢天谢地,哪里能如老神仙一般穿屋过巷,如履平地?”
李承乾看着翻过来的两个人互相吹捧,不由的心痒难耐,遂上前插言道:“这位想必就是孙老神仙了吧?
幸会!幸会!在下姓李名高明,陇西成纪人士,今日得见孙老这般神仙人物,当真乃三生有幸呐!”
阎立本也舔着脸上前见礼道:“老夫……晚辈阎立本,见过孙老神仙!”
崔尧诧异的看着二人,不是说这年头医者地位不高吗?这二位为何紧张的跟孙子似的?一个皇帝、一个尚书,你俩得支楞起来啊!
谁知孙思邈倒是丝毫未见窘迫,落落大方的行礼道:“贫道孙思邈,见过两位贵人,这位贤弟想必就是当朝工部尚书吧?您的丹青造诣贫道如雷贯耳,大唐上下何人不知?莫要如此客气,折煞老道了。”
说罢,又转向李承乾,谆谆教诲道:“这位小友,你既然姓李,这高明二字还是改改为好,与当今圣上重名,恐犯了忌讳,当今圣上虽说一向性子宽和,可此等犯忌讳的事还是早些规避才是。”
……
……
李承乾有些难为情,遂直言道:“朕不怕忌讳。”
……
孙思邈闻言丝滑的单手行礼道:“见过陛下,多年未见,不像陛下还是这般赤子之心,真真是难能可贵。”
李承乾疑惑道:“老神仙见过朕?”
“自然,贞观元年,贫道曾入宫为文德皇后诊治过,却是与陛下有过一面之缘。”
崔尧吐槽道:“陛下,您那会有十岁了吧?还不记事呢?果然是赤子之心呢。”
李承乾与孙思邈一阵皱眉,这个词从这个货嘴里出来,怎么就突然不像好词了呢。
几人在院中寒暄了几句,便入了食肆。
不过几人在食肆中并未多言,完美恪守了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规则,除了李承乾抢了崔尧半盘牛舌之外,并未有其他言语。
食罢,崔尧带着众人出了食肆,拐了两条窄巷便到了另一处清净所在。
崔尧率先入的门内,便朗声吩咐道:“上茶。”
不多时,便有几名姣好的女子恭敬地奉上了茶水。
李承乾鄙夷地看着崔尧说道:“哟?你胆子不小哇,敢带着大舅兄来你地外室所在?”
崔尧浑没当回事,随后一名颇具异域风情地丽人走了进来。
崔尧不敢怠慢,上前见礼道:“古丽姨娘,孩儿今日与几个友人在左近相遇,也没个去处,特来借个地方叙话,还请姨娘行个方便。”
阿依古丽闻听崔尧自称孩儿,便喜上眉梢,却又极尽克制的说道:“三郎请自便,有什么需要的只管招呼,姨娘家里便是自己家里,且自在些,需要姨娘给你找几个唱曲的吗?
隔壁就住着几个倭国逃过来的歌舞伎,价钱公道,活儿也不错,很是实惠哩。”
崔尧羞惭的推拒道:“大可不必,只是闲谈罢了,姨娘莫要张罗,清净些就好。”
阿依古丽闻言为难的看着崔尧,思忖一番,便直接问道:“禹儿最近可好?虽说进学要紧,可他已有半月不曾归家了。”
崔尧劝解道:“五郎最近沉迷于机关之物,确实到了紧要关头,孩儿也不忍打断。
若是姨娘揪心,何不回家看看?家母也很想念您哩。”
阿依古丽闻言便急忙摇头:“姐姐自是个好人,可姨娘看见她,总是心虚的紧。”
“怎么?我娘给你定规矩了?”
“那倒不曾,纯纯是姨娘自己胆小,不关姐姐的事。”
……
唉,都是我爹造的孽,崔廷旭啊崔廷旭。
见礼过后,阿依古丽便告退了。
李承乾望着人走的方向,说道:“你爹的?不是说你娘深得房氏真传吗?他是怎么敢的?”
“休要诽谤,我娘贤良淑德,乃是一等一的贤内助。”
“说谎话是要遭雷劈的。”
“住口,某家是发自内心的。”
“理解,大唐以仁孝立天下么。”
……
孙思邈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对君臣,似乎这一代的朝廷核心,似乎很是活泼呢。
待二人住嘴后,孙思邈便问道:“那么粗脖子病的克制之物到底是什么呢?”
崔尧答道:“是一种名为碘的元素,你莫要问我碘是什么,说实话我也不甚清楚,但我就是知道这个元素在海带中有很大的含量。
其余海产品中也有大量分布,例如虾皮、紫菜。
内陆中常见食物中,如奶制品、鸡子、牛肉、羊肉、羊肝、豆腐、波斯菜中也有少量存在。
故而,粗脖子病常见于内陆贫苦之家,也就是饮食结构太过于单一的家庭,其实如果能经常吃到鸡子、羊肉、豆腐甚至菘菜的家庭,大概率是不会得这个病的。
对于长安底层百姓来说,海带、虾皮、紫菜,就是最划算的碘来源。
至于殷实之家,只要不是太过挑食,一般不会得这种病的。”
孙思邈想了想,便问道:“此中因果,出自何典?还是说,是崔大人自行研究的?”
李承乾取笑道:“他能研究个什么?他一门心思就钻到钱眼里,张口闭口都是阿堵物,这些东西都是我家恩师教的。”
崔尧没有反驳,虽说这东西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常识,可也没必要争个长短。
“哦?陛下与崔大人同出一门?敢问令尊师是哪位医道圣手?贫道能否拜访一下?”
“呃,朕的恩师已经西去了。”
“啊?恕罪,恕罪。”
客套罢,孙思邈又问道:“敢问崔大人,令尊师对于脚气病可有心得理解?贫道这里有些粗浅见识,却是缺乏一些印证,若是……”
崔尧笑道:“孙老神仙不妨将您的心得说出来,我师门中好像还真有这方面的研究。”
李承乾诧异道:“有吗?朕怎么不知道?你娘哩,师父又藏私啦?”
崔尧不好辩驳说是自己的常识,只得把偏心的锅扔到死人身上,一本正经的“昂”了一声。
李承乾顿时气哼哼的扭过去了头。
孙思邈闻言便说道:“脚气多发于殷实之家,依贫道判断,问题或是同样出在膳食之上。
西北内陆之地,冬日漫长,患病之人多是小农优渥之家,且多食精米、干菜。
贵师门是否也是持此观点?”
崔尧答道:“保持一定量的粗粮摄入,就可避免。”
李承乾闻言又插嘴道:“说错了吧?朕也没吃过粗粮,怎么就没得那劳什子脚气病?”
崔尧斜睨着他说道:“你猪肉吃了恁多,自然不会得。”
“啊?吃猪肉还治病哩?”
“其实也是一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米糠、麸子、猪肉、鱼、豆腐、芦笋中都含有。
刚才孙老神仙也说了,是小农中的殷实之家,也就是说,可以经常以精米为食,却又很少能吃到肉食的那部分人。”
“啊?猪肉都吃不起吗?不是才四十文一斤吗?”
崔尧耐心解释道:“猪肉的价格,在长安与其他道的差价中,是相反的。
猪肉在长安反倒便宜一些,这一点与其他菜蔬相反。”
“为何?”
“因为长安左近有大量的生猪养殖。”
“哦,想起来了,你家的猪场就有好几个哩。”
孙思邈闻言便问道:“大力推广猪肉,也是为了悄无声息的防止病症?”
崔尧摇头:“非也,那个不过是连带作用,真正的作用是改变百姓的饮食结构,使大多数人能够将肉类作为日常食物。”
“那为何非得是猪?须知猪肉在诸多肉食中,杂害最多。多食使人爆肥,继而引起风疾等诸多病症。”
崔尧笑道:“那等病症已经是富贵之后的烦恼,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吃上肉才是真正的道理。
至于为何选用猪肉,乃是因为猪肉的转化率相对较高,比之牛、羊都要高的多。
其实鸡的转化率才是最高的,只是鸡这种牲畜,一旦大规模养殖,很容易一死死一片。
在我大唐如今的饲养水平中,还是难以扩大养殖规模,否则鸡才是最合适的。”
“转化率是什么?”
“就是出肉率与饲料的比值,如今某家的猪场已经能做到五斤到七斤的饲料转化为一斤猪肉,算是比较合适了。
不过在我师门中的设想中,若是追求极致,或许能达到三比一,才是最完美的。
不过不管是饲养方法,还是猪肉品种,都有待改良,目前对于我大唐的本土猪种,五比一或七比一已经是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