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满薄荷草的小溪边,有一个用鹅卵石砌成的信箱。信箱的顶是用睡莲叶子搭的,能挡住雨水;门是片光滑的河蚌壳,开关时会发出“咔啦”的轻响。信箱上刻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写给自然的信,都会有回音”。
照料信箱的是个梳着双辫的小女孩禾禾,她的裙摆总沾着薄荷草的绿汁,口袋里装着用芦苇杆做的笔和蒲公英杆做的信纸。每天清晨,她都会蹲在信箱前,取出里面的信——有时是蚂蚁用触角写的“求雨信”,有时是蜜蜂用花粉画的“花蜜地图”,还有时是青蛙用蝌蚪卵拼的“演唱会邀请函”。
这天早上,禾禾发现信箱里躺着一片卷起来的荷叶,打开一看,里面是几颗晶莹的水珠,水珠里映着一只小螃蟹的影子。“我叫钳钳,”水珠里的影子动了动,小螃蟹的大钳子少了一只,“我想给大海写封信,问问它见过我的妈妈吗?去年涨潮时,我们被冲散了,我现在住在溪底的石缝里,总觉得孤单。”
禾禾的心像被薄荷草的叶子轻轻扫过,有点痒,又有点软。她知道,薄荷溪的水最终会流进大河,大河再汇入大海,可普通的信到不了那么远。“得用‘漂流信纸’才行。”她跑到溪边,摘下最大的一片荷叶,这种叶子浸在水里不会烂,还能顺着水流一直漂。
她用芦苇笔蘸着晨露,认真地写下钳钳的话,又让钳钳在信的末尾按了个小脚印——那是最好的“邮票”。写完后,禾禾把荷叶信放进溪水里,轻声说:“顺着水流漂吧,让大鱼、野鸭、乌龟都帮你看看,一定要送到大海呀。”钳钳挥舞着剩下的小钳子,眼睛亮晶晶的:“谢谢你,等妈妈回信了,我请你吃溪底最甜的螺蛳。”
接下来的几天,禾禾每天都帮钳钳查看信箱,可里面只有青蛙的演唱会宣传单和蚂蚁们的“感谢信”(说那场雨下得正好,它们的粮仓装满了)。钳钳的情绪越来越低落,有时会一整天趴在石缝里,连最喜欢的水藻都不吃。
“别着急,”禾禾坐在溪畔,给钳钳讲自己听过的故事,“我奶奶说,大海很聪明,它收到的信都会记在浪花上,等风把浪花吹回小溪时,就把回信带来了。”钳钳的小眼睛抬起来:“真的吗?那浪花会不会忘了我的样子?”禾禾捡起一块光滑的鹅卵石,在上面画了只小螃蟹:“把这个放在信箱上,浪花看到就会想起你啦。”
第五天傍晚,天空飘起了小雨,荷叶信箱的河蚌壳被打得“哒哒”响。禾禾正准备关门,突然看到一片湿漉漉的海带卡在信箱口,海带的边缘用贝壳碎片拼着字:“找钳钳——妈妈在河口等你,带着你的小石子来。”
“是回信!”禾禾兴奋地跳进溪水里,把钳钳从石缝里抱出来。钳钳看到海带信,大钳子激动地敲打着石头,溅起一串水花。“妈妈说的小石子,是这个吗?”它从石缝里拖出一颗带着花纹的鹅卵石,“这是我们分开时,妈妈塞给我的,说看到它就像看到她。”
禾禾赶紧帮钳钳收拾“行李”——几颗饱满的螺蛳和一片用来当被子的水藻。“我送你到河口吧,”她说,“路上我给你讲故事,就不觉得远了。”钳钳点点头,爬到禾禾的手心里,小爪子紧紧攥着那颗花纹石子。
她们沿着薄荷溪往下走,溪水渐渐变宽,两岸的薄荷草变成了芦苇丛。路上遇到了许多帮忙的朋友:野鸭驮着她们划过湍急的水段,乌龟把自己的背当“休息台”,让她们在上面吃午饭(禾禾带的野莓和钳钳的螺蛳),连平时总爱调皮的小鱼,都排成队在前面引路。
快到河口时,钳钳突然指着远处喊:“是妈妈!”只见一只大螃蟹正站在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上,挥舞着两只大钳子,看到钳钳,立刻横着跑过来,把它紧紧抱在怀里。大螃蟹的一只钳子也有缺口,和钳钳的正好能拼在一起,像块完整的贝壳。
“我收到你的信了,”蟹妈妈的声音有点哽咽,“我顺着水流找了好久,每到一条小溪就留下海带信,没想到真的等到你了。”钳钳把花纹石子递给妈妈,两只螃蟹的钳子握着石子,像握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禾禾站在岸边,看着她们相认的样子,突然觉得眼睛有点湿。蟹妈妈转过身,对她说:“谢谢你帮我的孩子送信,这片珍珠贝送给你,它能装下所有你想对自然说的话。”那是片莹白的贝壳,内壁闪着彩虹般的光。
往回走时,天已经黑了,萤火虫在前面带路,把溪水照得闪闪发亮。禾禾把珍珠贝放进怀里,感觉里面好像已经藏了些什么——是钳钳和妈妈相认时的笑声,是野鸭翅膀划过水面的声音,还有薄荷草被风吹过的清香。
回到薄荷溪畔,禾禾发现信箱里又多了几封信:松鼠想请月亮多留一会儿,好让它把过冬的坚果搬完;蒲公英想请风走慢一点,让它的种子能落在有阳光的地方。禾禾坐在石头上,借着萤火虫的光,一封封地回着信,芦苇笔在蒲公英信纸上沙沙地写,像在和自然说悄悄话。
夜深了,薄荷草的香气更浓了,溪水的“哗哗”声像首温柔的摇篮曲。禾禾把珍珠贝挂在信箱上,贝壳里映着天上的星星,像装了一整个银河。她打了个哈欠,躺在溪边的软草上,梦里她看见钳钳和妈妈在大海边晒太阳,看见自己写的信变成了浪花,看见所有的自然生灵都在互相回信,信里的字落在地上,长出了会开花的草。
荷叶信箱的河蚌壳轻轻合上了,像是在说晚安。明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薄荷溪上,又会有新的信躺进信箱,带着期待,带着想念,等着被送往远方,而自然的回音,正藏在每一片叶子、每一滴水珠、每一阵风里,慢慢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