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平安夜的钟声 > 第546章 “早老症”患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V1.0版本的谣言在同事间广泛流传,但始终未能翻起多大浪花。

毕竟,在正常逻辑里,“三位女领导”同时为一个名基层员工出头撑腰的概率,渺茫得如同连续中三次彩票头奖。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不过是有心人的无聊炒作。

然而,就在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将其判定为炒作时,一个更具“故事性”的V2.0版本,火速上线并席卷了各个部门的聊天群和茶水间。

这次的说法细节丰满,逻辑上也更自洽:徐州的真实身份,是着名书画家韩大师晚年破例收下的关门弟子!与蒋小雅和朱珠,同出一门!徐州是她们两位如假包换小师弟!师姐出面照顾身处陌生环境的小师弟,实属是天经地义、合情合理。

这个解释,相较于V1.0版本,更能满足人们对于“不合理”事件寻求“合理”解释的心理需求。

可是,这个看似完美的说法,很快遭遇了肉眼可见的逻辑悖论。公司系统登记中,徐州年龄为20岁,却顶着一张三十出头的脸,实在令人费解。

于是,富有想象力的同事们自发为这个漏洞找到了一个悲情注脚——“早老症”。这个标签迅速黏附在徐州身上。

“哦——怪不得看起来这么……成熟,原来是‘早老症’啊……”

“唉,听说这病极耗心神,难怪能被韩大师看中,或许惊人的艺术天赋,真是拿健康和寿命换的?”

“太玄幻了!一个‘早老症’患者,是书画大师的关门弟子,还跑来金融部上班?这人生剧本谁敢这么写?”

在整个公司里,广告设计部的员工们心情最为复杂、矛盾。韩大师是他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艺术神只,蒋小雅和朱珠则是他们仰望的偶像。突然空降一个从外表到专业都与高雅艺术格格不入的“小师叔”,让他们情感上极度不适。

设计部里,获奖作品挂满四壁,而真正的灵魂,是韩大师那幅被精心装裱、悬于正中的《春山如笑》。它是这里的无上法典,是所有人朝圣的精神图腾。

“王哥,这消息能当真吗?”设计师助理小林把电脑屏幕戳得咚咚响,qq群里的消息正以爆炸的速度刷屏,“韩大师已不收徒多年,怎么可能突然收个出身寒门的关门弟子?”

王睿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搅动着杯中的咖啡:“单从逻辑看,疑点太多。年龄、专业,都是无法绕开的硬伤。”

“何止是硬伤!”小林几乎要跳起来,“你看他平时那身行头,万年不变的连帽衫配牛仔裤,顶着一头鸡窝,哪有一丝一毫的艺术气息?上次他来对接,在《春山如笑》前面愣了半天,眼神空洞,根本就是门外汉!”

插画师薇薇安从数位板前微微抬头,轻声道:“人不可貌相。万一……真是‘早老症’让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生命厚度,从而淬炼出独特的艺术感知呢?极致的天赋,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这联想太浪漫了!”小林反驳道,“要我说,就是有人硬给他贴金!保不齐是上头哪位硬塞进来的人,连蒋总、朱总都不得不陪着演这出戏。”

“慎言!”王睿警惕地扫视四周,压低声音,“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不要妄加揣测。蒋总和朱总的为人,我们都很清楚,她们绝不是会轻易屈服于压力的人。这件事,背后一定另有缘由。”

这种弥漫开来的复杂情绪,直接塑造了设计部对待徐州的态度。当徐州再次因跨部门协作踏入这片领地时,立刻察觉到了那股无形的气压——原先的喧闹像是被瞬间抽走,数道目光从工位间、屏幕后悄然投来,交织着好奇、审视、怀疑,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敌意。

徐州在《春山如笑》前停下脚步。他脑中飞快盘算的,依然是这幅画在艺术市场上的估值与流通潜力。但这番专注的凝视,落在设计部众人眼中,却被解读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味。

“瞧,‘小师叔’又在参悟真迹了。”有人窃窃私语。

“装模作样罢了,他能看出什么门道?”有人嗤之以鼻。

“唔……他站的那个角度和神态,倒真有几分研习的样子。”也有人开始将信将疑。

感受到这微妙的氛围,徐州决定将错就错,顺势巩固这个意外得来的人设。

在茶水间,当有“热心”同事旁敲侧击时,他会适时流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沧桑”,抛出几句诸如“皮相终会老去,艺术追寻的是精神的永恒”之类似是而非的话,再配上一副经过精心管理的、深沉而略带忧郁的表情。

这番表演,竟真的让一些同事的态度发生了动摇,甚至对他生出了几分同情与敬意。

晚上,回到酒店,他将白天的经历,尤其是设计部的微妙气氛和自己的“表演”,当趣事讲给玲玲听:“玲玲,瞧,我现在可是公司公认的‘早老症’艺术天才了!这人设,悲情与格调并存,比简单的关系户高级多了吧?”

玲玲敷着面膜,瓮声吐槽:“格调没见,猥琐气质倒是更突出了。还‘精神的永恒’?我看你是精神永恒地在琢磨怎么使坏!你小心演砸了。”

“这叫精准的策略性包装。”徐天得意地凑近,却被玲玲无情推开。“设计部这关,算是初步通过。他们需要逻辑自洽的理由,我给了框架,也通过了‘面试’。接下来,”他眼中精光一闪,“该推出V3.0版本了,得给我这个‘悲情天才’注入实实在在的‘硬核价值’。”

V2.0关于“师门渊源”的谣言,虽疑点犹存,但因其内在的“合理性”及设计部这“艺术权威”部门的暧昧态度,成功转移了视线,让徐州的背景故事变得“丰满”、“传奇”且悲情。

一个集“身世坎坷(早老症)”、“师承名门”、“背景深厚(师姐)”于一体的复杂形象,逐渐取代了单薄的“关系户”标签。这场由徐天引导的舆论风暴,已为后续更劲爆、更具颠覆性的V3.0版本,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