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平安夜的钟声 > 第564章 红牛就是我的生命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4章 红牛就是我的生命线

《财经快讯》的编辑部里,值班主编看着刚刚传来光雨金融杀入“touch”项目最终轮的消息,手一抖,差点把咖啡洒在刚换的机械键盘上。

他火速撤下已经排好版的“光雨金融止步二轮,虽败犹荣”的稿件,手指在键盘上飞舞,“黑马逆袭”四个大字跃然屏上。

与此同时,《金融观察》的记者正对着电话那头激动地嚷嚷:“必须深挖!那个徐州到底是什么来头?对,就是照片上那个看着像四十岁的男人!”

最讽刺的,莫过于那些曾信誓旦旦预测光雨首轮出局的分析师。

某知名证券公司的王分析师,此刻正对着电脑屏幕沉默不语——就在上周,他才发布了一份长达二十页的研报,详细论证光雨金融“缺乏核心竞争力”。

而今,那份报告的评论区,早已成了网友们的欢乐源泉。

“王老师,脸疼吗?”

“论打脸,我只服王分老师!”

“求问王老师下期看好哪个板块?我们好提前做空。”

王分析师痛定思痛,连夜赶制新报告,标题改成了《重新审视光雨金融:被低估的潜力股?》。而此时的光雨集团总部,已经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光雨集团内部,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前台接待处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全是各大媒体要求采访“独角兽团队”的。

内部通讯软件上,各种祝贺、膜拜的表情包刷屏。之前那个被戏称为“最吝啬团队”的项目组,此刻在众人眼中已然镀上了一层金光。

当初的嘲笑,如今都变成了“原来徐总策划是故意低调,迷惑对手”、“三位经理肯定是身负秘密使命”之类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解读。

而被议论的三位主角,此刻正享受着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李经理端着咖啡,慢悠悠地从茶水间踱步回办公室。他刻意放慢脚步,确保每一个路过的同事都能看见他今天特意换上的新领带——据说是什么意大利手工定制,花了他半个月工资。

“李经理,恭喜啊!”一个平时都不正眼看他的 A1 级别经理主动打招呼。

“哪里哪里,分内之事。”李经理故作谦虚地摆摆手,嘴角却忍不住上扬到一个精心计算过的弧度。

王经理更是直接在办公室里开起了“经验分享会”。他坐在办公椅上,摆出一个自以为很帅的姿势:“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加了几个通宵的班而已。关键是找对方法,你们知道什么叫闭环生态吗?”

众人摇头。

王经理神秘一笑:“这个嘛,涉及商业机密......”

而最实在的张经理,虽然话不多,但连走路都带着风。他特意把工牌挂在了最显眼的位置,上面“touch项目组”几个字擦得锃亮。

就在这派欢乐气氛中,公关部经理刘美丽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哒哒哒”地冲进了林瑞阳的办公室。

“林总!”刘美丽气喘吁吁,“《金融观察》和《科技前沿》要求联合采访!点名要见touch项目组的核心成员!”

林瑞阳从文件堆中抬起头,眼下两圈乌青,浓重得像是彻夜未眠的熊猫。

庆功宴的酒气尚未散尽,他又彻夜照料光少,直至天明。仅回家冲了个澡,他便回到公司,将自己再度埋进文件山里。

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徐州和洛怡的航班已经起飞。我这副模样实在无法见人,让三位经理去应付吧。”

刘美丽闻言,几乎是扶额叹息:“他们……真的能行吗?您忘了?上次李经理专访,可是连‘智能马桶’和‘智能马桶盖’都没分清楚。”

“不行也得行!”林瑞阳不容置疑地一挥手,“去告诉他们,吹牛可以,但公司的核心策略和徐先生的背景,一个字都不许提!谁敢说漏嘴,”他眼神凌厉地扫过办公室,“我就把他塞进touch项目的信号塔里,当一根人肉避雷针!”

命令下达,一场备受瞩目的媒体见面会随即在公司最大的会议室里拉开帷幕。

镜头聚焦之下,三位经理在主席台上坐得笔挺。尤其是李经理,他那新喷了半瓶发胶的发型,让每一根头发都如同占据了战略要地,纹丝不动。

“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

“李经理,请问光雨集团作为一匹黑马,能够击败众多强大对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一个记者抢先提问。

“关键在于我们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我们独特的、创新的解决方案......”他巧妙地避开具体细节,话锋一转,“当然,这也离不开我们团队艰苦卓绝的努力。比如我们的王经理,曾经为了一个技术参数,连续72小时没有合眼!”

王经理适时地接过话头,表情沉痛而坚定:“那段时间,红牛就是我的生命线。但是为了公司的荣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台下的记者们纷纷记录,不时发出赞叹声。

“张经理,作为技术核心,能透露一下你们方案的亮点吗?”又一个记者提问。

张经理憋红了脸,突然福至心灵,想起昨天瞥见洛怡桌上的一张草图,脱口而出:“我们的亮点在于......闭环!一个完美的闭环生态系统!”

此言一出,连旁边的李经理和王经理都愣住了。闭环?什么闭环?听起来真高级!

记者们却如获至宝,纷纷在笔记本上写下:“光雨杀手锏:闭环生态系统”。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三位经理把“太极推手”和“废话文学”发挥到了极致。

问融资结构?答:“我们采用了最优化、最具竞争力的资本架构。”

问技术细节?答:“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但绝对是革命性的。”

问对另外两家对手的看法?答:“我们尊重所有竞争对手,但我们更专注于自身的优势。”

问有没有信心在最终轮中胜出?答:“个人层面,我必须说是志在必得;但在公司战略层面,具体信息尚不便对外透露,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