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突破到合道境的君玄策,
对上现在至尊榜第二的独孤涯,
即便有独孤涯无违之阵的压制,君玄策也是不可能打得的。
但能到合道境的哪一个不是天才。
而且天门选人主打一个用天才来养蛊,能做到门主之位的便是真正的蛊王。
哪怕是君玄策有无违之阵的帮助,他也打不过经验更加丰富的独孤涯。
君玄策跟李承泽同样面临一个问题。
能出手的机会太少了。
要等到一国之君出手的时候,那得是跟上一次君九思陷入危机,君玄策驰援。
要么就是三圣皇朝即将覆灭,三圣皇朝已经无人可用的情况下。
君玄策才需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为国捐躯。
但李承泽比君玄策更好的是,
他能找到陪练,而君玄策不好找。
君玄策还有显着的一点不如李承泽,
君玄策很多事都喜欢亲力亲为。
这在一个皇朝的皇帝身上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会耽误君玄策的修行时间。
李承泽有诸葛亮、王猛、张居正等人筛选一遍,他只看重要的就可以了。
有时候甚至可以让房玄龄、杜如晦直接给自己读简报,不会需要太多时间。
而君玄策确实没有这么多可以全心信任的人,他需要考虑会不会有欺上瞒下。
而李承泽不需要考虑。
上到中央,下到地方都有忠于李承泽的人,而且这是可持续的。
被他们带出来的人,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受他们影响,上行下效,并忠于李承泽。
这种事情并非天方夜谭,只要选对人就可以了。
诸葛亮治蜀期间,其行政效率就很高,上行下效。
并且诸葛亮选好了接班人蒋琬,没有给自己以权谋私,为诸葛瞻等人求利益。
蒋琬又把自己的位置留给了费祎。
他们真正做到了忠诚。
这其中有他们本身性格的缘故,
也肯定有受到丞相诸葛亮的影响。
环境是足以塑造人的。
目前李承泽正是在用英魂塔的人才,去营造一个环境,上行下效,廉政高效。
这其中肯定会有一些老鼠屎,但是绝对影响不了一锅粥,因为会有人来制裁。
君玄策正是因为太过亲力亲为,事必躬亲,
又没有足够多可以信任的帮手来辅助自己,让自己少了很多修行的时间。
现在总体是整个中洲四域的修行环境在变好,大家的修行速度都变快了。
大家都在努力修行的时候,君玄策却在勤勤恳恳地处理繁琐的政务。
等到君玄策反应过来了,已经太晚了。
曾经排在他身后的谢灵蕴、王素素、封离等人,都慢慢走到了他的面前。
君玄策开始意识到这件事,是在大乾击败了五大皇朝之后,才幡然醒悟的。
但是君玄策依然没有解决办法。
哪怕君玄策想放权,他也没有真正可以信任的人。
这些人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做事不会只考虑君玄策的利益,只考虑三圣皇朝的利益。
君玄策不光不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甚至还要防着他们阳奉阴违,欺瞒自己。
君玄策哪怕要培养自己的人才,也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现在就有。
不过在过去一年这一段时间,君玄策的现状倒是好了不少。
但是这种改变君玄策宁愿不要。
因为这些人会有这些改变,是以三圣皇朝的疆域逐步沦陷为代价。
这些世家大族,以及世家出身的官员,才清醒地意识到三圣皇朝陷入了危机。
他们若是再这么以权谋私,阳奉阴违下去了,三圣皇朝就覆灭了。
三圣皇朝覆灭了,虽然这些世家不一定会覆灭,但肯定没有现在这种地位了。
大乾取代了三圣皇朝,在整个过程中,也势必涌现出一批新的世家,将他们取而代之。
所以君玄策最近一年的情况好了不少,至少不用事必躬亲了。
但君玄策还是没有什么心思修炼,
三圣皇朝军队在前线节节败退,至今无一战果,君玄策没有办法静下心来。
这就导致了君玄策,这个可以与张元桢并称绝代双骄的天才,
现在落后于其他人了。
君玄策输了,不过独孤涯没说什么。
没有因为君玄策输了而侮辱他,也没有说君玄策自不量力。
因为动手,他反而更看得起君玄策。
不是所有返虚境都敢对合道境出手的,尤其是独孤涯还是合道境八重天。
可以说君玄策赢得了独孤涯的尊重。
哪怕是君玄策对他突然动手,独孤涯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是独孤涯的想法依然没有改变,两大皇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登天门。
“只要重开天门,超脱三境了,想要再建立一个更大的三圣皇朝一点都不难。”
独孤涯张开双臂,像个成功学大师,在蛊惑着君玄策和君九思。
很可惜,君玄策不吃这一套。
君玄策摇了摇头:“只有战死的君玄策,没有逃跑的三圣皇朝之主。”
虽然打过一次架,并且分出了胜负。
但他们之间的争端依然没有解决。
但好在还有君九思在从中斡旋。
君九思夹在其中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君九思觉得独孤涯说得有点道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种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情况比比皆是,不是说一定没有机会了。
若真的能够重开天门,登临超脱三境,他们还是有一定机会能够卷土重来的。
可以说是三圣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若是这么坚持下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很明显是必然。
但是君九思也觉得君玄策说得有道理。
三圣皇朝之主怎么能够轻言放弃呢?
怎么能够弃三圣皇朝独自离开了呢?
若是君玄策这么做了,他就再也不配当三圣皇朝之主了,对不起列祖列宗了。
更重要的是君玄策可能直接被毁了,
这辈子怕是没有合道境的希望了。
君九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所以才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虽然还有分歧,但至少还没有争端和分裂,独孤涯也没有就此离开。
独孤涯给了君玄策一定的时间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