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木霄汉于牛嵩等人抵达代州的同时,从凤鸣山上下来的木家军弟兄们也分批次的陆续赶来同他们的少帅跟牛将军会和。
木霄汉采纳了梅蕊的建议将山上的木家军化整为零,分批赶赴雁门关,飞狐口,以及韩忠信所在满城附近。
另外年过五时的木家军元老,以及不满十六岁的少年不许他们下山参战。
最早一批跟随木鹏举大帅的木家军弟兄们大多都已年过半百,或年近半百。他们曾为这片锦绣山河血染征袍,历经生死。当年木鹏举大帅遭遇不测,作为普通将官或者士兵的他们本可以继续呆在军营,或者选择还家,过普通人的日子。他们不愿做朝廷的兵,只想继续追随鹏举大帅。
虽然大帅不在了,可大帅的魂还在,木家军的火种不可能因为木大帅的离去而就此熄灭。他们宁可携家眷去占山为匪,也要延续木家军的火种。
木霄汉执意将木家军的老人还有不满十六周岁的少年留下,他们拗不过木少帅,只得遵从。
这批人虽没有奔赴战场,却也已经离开了凤鸣山,从此以后他们或是铁匠,或是扛着锄头的老农,亦或者是做小买卖的店家。
只要木少帅一声令下,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迅速聚龙在一起,各自放下手中谋生的活计,拿起刀枪,听候号令。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来到代州的次日木霄汉便向主将李通请教敌军几位将官的情况,比如使用何种兵器,还有之前是否有过南下中原的经验等等。
李通早已接到父亲李俊李枢密使的书信,父亲在信中再三叮嘱他要多关照木霄汉,彼此间要凝心聚力共同杀贼。
当年木鹏举被构陷入狱,几位当世名将里刘世光已经作古,韩忠信曾上疏为木鹏举进言,而早就交出兵权的李俊选择沉默不语。
李俊并非不同情木鹏举的遭遇,他跟木鹏举非但没有私怨,反而他素来钦佩有勇有谋,丹心一片的木鹏举。
李俊明知木鹏举是被构陷,他不念同袍情分,选择冷眼旁观只因他知道真正想杀木鹏举的不光是老贼王桂和北人,还有坐在龙椅上的主上。
如今朝廷为木鹏举恢复荣誉,准许木鹏举的儿子入朝为官。
李俊本以为木霄汉不会在上战场了,毕竟他是木鹏举唯一的儿子,其父虽恢复荣誉,离真正的平反昭雪还有一段路。
木霄汉竟然选择投身战场,而且还是选择目前情况最为严峻的雁门关,那一刻枢密使李俊对木鹏举再生敬佩。
李俊担心作为主将的儿子会无雅量,故而他才修书一封至雁门关再三叮嘱李通礼遇木霄汉,彼此要相互配合,共同杀贼。
李俊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李通非但没有打算排挤来头不小的木霄汉,反而十分欢迎。李通很清楚若是雁门关在自己手上丢了,对他们整个李家而言意味着什么。
中军大帐内,李通坐在上首,木霄汉跟牛嵩并作下首,面前是一张舆图。
李通平视着少将军木霄汉明亮深邃的星眸认真道:“北人的主将纳兰东来历不小,其父正是令尊当年最大的克星纳兰宗必。除了纳兰东跟你们木家有恩怨外,先锋官纳兰明堂我想霄汉贤弟和牛二叔对这个名字不陌生。”
两军交战数回,李通对敌军的情况摸的不能说一清二楚,却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听到纳兰明堂这个名字时木霄汉跟牛嵩的身体同时紧绷,二人的眼中同时涌出杀气来。
牛嵩瓮声瓮气的开口:“李将军,纳兰明堂就让俺老牛去对付。当年就是这小杂碎砍下了云霄的头,没有能亲手将纳斯剁碎了喂狗是俺老牛这些年的一块儿心病。”
十三年前牛嵩率领的援军因为连日暴雨的缘故耽搁了行程,导致敌人水淹太原城,早已弹尽粮绝的木云霄再也无力守城,城破他战到最后一口气,为了不当敌人的俘虏拔剑自刎。
当时还只是个普通小将的纳兰明堂手起刀落砍下木云霄的头颅准备去请赏。牛嵩率领的援军总算赶来最终经过一番鏖战保住了太原城,同时也将木云霄的头从敌人手里抢回。
木霄汉听到牛二叔要去对付纳兰明堂,他亦是不妨多让:“请将军给我一支人马,我亲自讨敌要阵,不斩杀纳兰明堂绝不回城。”
虽然木霄汉未能亲眼目睹二哥苦守城池,宁死不屈的悲壮,可他见过二哥那被缝合好的的尸身。
因为缺吃少喝,作为主将的木云霄都是把自己的那一份吃食匀给底下的将士们。为了给生病的将士们补身体,他甚至是将父亲所赠的青海骢给杀掉,那可是陪伴他八年的坐骑啊。
当初木鹏举从敌人手里抢来三匹青海骢,一匹给了牛嵩,另外两匹分别给了已经跟着自己上战场的长子凌霄,次子云霄。
盛产好马的地方不是被北人占据,就是归顺于北国,所以中原一直缺马。
李通很能理解木霄汉跟牛嵩的同仇敌忾,他略微沉吟才道:“二位将军才抵达代州,我的意思是二位先休息两日再说。”
木霄汉忙道:“多谢将军关怀,体恤,在下只想马上去杀贼。得知敌军来犯,我却不能堂堂正正的出来杀贼,难受的紧。”
牛嵩也忙附和:“将军莫要在婆婆妈妈了,明日便许我们叔侄出城迎敌。”
如此李通也就不再多劝。
与此同时,城外敌方营中,主将纳兰东正召帐下主要将官们开会。
纳兰东肃然的对坐在下首的诸将道:“想必尔等也都听说了木鹏举的儿子跟牛嵩奔赴代州了,这木鹏举父子当年可是杀了我们不少大将跟宗室子弟。虽木霄汉是个行口小儿,我等亦不可轻敌。”
纳兰东本以为攻克代州,拿下雁门关指日可待,万万没想到大燕朝廷将木鹏举的儿子派来代州。
纵然木鹏举早在泉下泥削骨,然他的赫赫威名不光永远刻在大燕子民心中,作为他的敌方北蛮人依旧不曾忘记过他。
据说现在北蛮人还习惯用木鹏举来了吓唬啼哭不止的孩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