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178章 新芽与旧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特科取士的榜文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大庆朝野激起的涟漪久久未散。

那六十三名新科“特科士子”的到来,给户部、工部、军器监这些往日里讲究资历、论资排辈的老衙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户部清吏司里,新来的算学生员王账房,看着老主事拿来的那厚厚一摞、条目混乱、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旧账册,眉头皱成了疙瘩。

他没像以往的新人那样唯唯诺诺,而是直接开口:“主事大人,此账册记载之法颇为繁复,且多有重复疏漏之处。卑职以为,或可尝试用‘四柱清册’之法重新厘定,收支结存,一目了然,亦可防胥吏舞弊。”

老主事捻着胡须,斜睨了他一眼,不咸不淡地道:“年轻人,户部的规矩,自有其道理。这账册用了十几年,从未出过大错,何必多此一举?”

王账房却不气馁,拿出自己根据叶明偶尔提及、并结合自身经验整理的简易新式记账法草案,耐心解释其中关节。

起初老主事还不以为然,但听着听着,发现这新法确实清晰简便,尤其利于快速核算和查账,脸色不由缓和了些,虽未立刻采纳,却也摆摆手:“罢了,你既有些想法,便先拿一小部分账目试试看,莫要耽误了正事。”

而在工部营缮司,情况则更为直观。一位名叫鲁衡的工造生员,被分配到负责京城某处官仓的修缮。

原来的管事拿来一份预算,列支了大量人工和材料费用。

鲁衡接过图纸后,目光如炬,仅仅扫视了几眼,便如庖丁解牛般,精准地指出了其中一处结构的问题所在:“此承重梁的设计实在是过于保守了,这样一来,所需的木料耗费将会极其巨大。”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若能改用‘三角支撑’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其稳固性,更能至少节省三成的木料,而且工期也能相应地缩短数日。”

那管事听闻此言,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反驳道:“鲁生员,这图纸可是老师傅们精心设计的,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岂能随意更改?若是仓廪因此出现任何问题,谁又能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呢?”

面对管事的质疑,鲁衡并未与之争辩,他深知言语的力量终究有限。只见他微微一笑,转身向旁人要来了工具和木料,然后就在空地上,当着众人的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迅速搭建起了一个小型的模型。

模型搭建完成后,鲁衡邀请那管事亲自上去踩踏验证。管事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在众人的注视下,也不好推脱,只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去。

然而,当管事站在模型上用力踩踏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模型竟然纹丝未动,稳固异常!

管事见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愕,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最终,他只能讷讷无言,默认了鲁衡的方案。

类似的情景在几个衙门里悄然上演着。

这些特科士子或许不通经义,不善辞令,但他们带来的新方法、新思路,却像一股清流,冲击着陈腐的旧规。

排斥和阻力固然存在,但在“陛下钦点”、“叶侍郎力推”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他们拿出的方法确实有效的前提下,改变的种子,终究是艰难地扎下了根。

叶明密切关注着这些新晋士子的情况,得知他们的遭遇和初步进展,心中欣慰。他知道,改变非一日之功,但只要开了头,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与此同时,对南方军镇的整顿也在稳步推进。

巡查组回京后,李云轩根据叶明和太子的建议,并未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而是以“历练”、“轮防”为名,将几个问题最严重的镇将调离了原有岗位,或明升暗降,或调入京中闲置。

同时,从北境边军和京营中,选拔了一批出身相对干净、能力尚可的中层军官,南下接任。

这一手“温水煮青蛙”,既避免了南方军镇的剧烈动荡,也逐步将朝廷的掌控力渗透进去。

新任的将领大多知晓自己肩负的使命,到任后虽面临旧有势力的掣肘,但背靠朝廷新政的东风,又有北境新军的赫赫战绩作为威慑,工作开展起来,倒也并非全无章法。

至少,明目张胆吃空饷、养寇自重的行为,大为收敛。

南方的“匪患”消息,果然随之减少。这无疑证明了之前的乱象,根源不在匪,而在官,在将。

朝堂之上,因靖王倒台和南方整顿而空出的一部分权力位置,也在太子李君泽的主导下,进行着新一轮的分配。

叶明并未过多插手具体的人事安排,他的根基在军中和工坊,朝堂文官体系,他更倾向于让太子去经营和平衡,自己则牢牢抓住“枪杆子”和“钱袋子”就是工坊的产出和新式装备。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旧有的利益集团虽遭重创,却并未彻底消亡。他们如同蛰伏在泥土深处的老根,表面上顺从新的秩序,暗地里却在不断寻找着新秩序的弱点。

这一日,叶风从户部回来,眉头微蹙,对叶明道:“明弟,近日有几位御史,联名上书,言及‘特科取士,虽有实效,然其员不通经义,不晓礼法,骤登朝堂,恐非长久之计’。建议在特科士子任职前,需入国子监短期修习圣贤之道,明晓为臣之礼。”

叶明闻言,冷笑一声:“不过是换了个由头,想给我们的人套上枷锁罢了。若真去学了那些繁文缛节,棱角磨平,锐气尽失,与那些老官僚还有何区别?”

“我也是这般想。”叶风点头,“此事已被太子暂时压下了。但可见,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

叶明目光沉静:“无妨。只要我们能不断拿出实绩,证明这条路是对的,这些杂音便不足为惧。工坊那边,很快就会有新的‘实绩’出来了。”

他的目光投向窗外工坊的方向,那里,“惊雷计划”已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他有一种预感,一旦成功,所带来的震撼,将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那不仅仅是武器的革新,更将彻底打破旧有的一切军事平衡和思维定式,为这个时代,拉开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可能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