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早有征兆的爱啊 > 第417章 宁死也要守护的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7章 宁死也要守护的秘密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骤然亮起,陈冠宇几乎是瞬间抓过手机,屏幕上只有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简短信息:「六点,西山,半小时。」

是父亲发来的。陈邵忠用了他年轻时出任务才用的紧急联络暗号,意思明确,安排已定,但时间紧迫。

陈冠宇整晚都在收集和查阅司恒的相关信息,这样的工作,他已经很多年没做,可他也不能假手于人,只能自己亲自做。

他没有开灯,黑暗中只有电脑屏幕微弱的光映着他紧绷的脸。他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时间,凌晨三点半。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每一分钟都变得格外漫长。

他索性起身,冲了个冷水澡,试图让自己更清醒些。冰冷的水流刺激着皮肤,却无法浇灭心中的焦灼和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天刚蒙蒙亮,晨雾尚未散尽,陈冠宇的车便已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位于燕城郊区的西山疗养院。

这里环境清幽,戒备森严,名义上是疗养院,实则也承担着一些特殊人物的医疗和看护任务。

在一位面无表情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穿过几道需要特殊权限才能开启的厚重铁门,最终来到一间没有任何窗户、只有通风口发出微弱嗡鸣的房间。

房门打开的一刹那,陈冠宇的心脏猛地一缩。

司恒坐在一张硬邦邦的椅子上,身上还穿着被带走时那件略显皱巴的衬衫,只是外面套了一件不合身的病号服。

几天下来,他仿佛苍老了二十岁!原本只是灰白的头发竟已变得如雪般苍白,杂乱地贴在汗湿的额头上。脸颊深深凹陷下去,眼窝乌青,嘴唇干裂爆皮。最令人心惊的是他的眼神——空洞、涣散,直直地望着前方冰冷的墙壁,对开门声和来人都毫无反应,仿佛灵魂已经被抽离,只剩下一具被熬干了的躯壳。

“司恒……”陈冠宇快步上前,蹲下身,尽量放轻声音呼唤他。

司恒毫无反应,甚至连眼珠都没有转动一下,只有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他还活着。

陈冠宇的心沉了下去。他站起身,看向门口那位陪同他进来的、显然是此处负责人的中年男子,语气压抑着怒火:“你们都对他做了什么?他怎么变成这样?”

负责人面色平静,带着程式化的严肃:“陈局长,我们完全是按规定程序进行问询。没有刑讯,没有逼供。只是司教授拒不配合调查,尤其是在关键问题上闪烁其词,问询时间不得不延长。他自己饮食睡眠极少,身体消耗过大。”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医务组检查过,主要是极度疲劳和精神高度紧张导致的虚脱和应激性障碍。”

“关键问题?就是那个境外账户?”陈冠宇逼问。

“是的。账户资金来源不明,用途不明,他却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只是重复不知道、没用过。这让我们很难相信他的其他辩解。”负责人语气平板地陈述。

陈冠宇看着司恒那副模样,知道再问下去也毫无意义,此刻最重要的是保住他的命和精神不彻底崩溃。他走到房间角落,再次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爸,我见到人了。”他的声音因压抑情绪而有些沙哑,“情况很糟,精神恍惚,身体极度虚弱。必须立刻接受正规治疗!”

电话那头的陈邵忠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冠宇,我知道你重情义,但这件事水很深,你不要意气用事,把自己也搭进去。”

“这不是意气用事!”陈冠宇语气坚决,甚至带上了一丝从未对父亲有过的强硬,“爸,司恒不能死在这里!他现在这个样子,根本问不出任何东西!于公,不能让人死在看守期间,这是重大事故;于私,我相信他没有问题!”

他深吸一口气,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我希望,在你们没有查出实质性的、确凿的间谍罪证之前,能否让他转到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由我们陈家派人看管!如果他出了问题,我陈冠宇一力承担!”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

最终,陈邵忠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和妥协:“……我会和那边沟通。但你记住,你看管的期间,绝不能出任何纰漏!”

几乎在陈冠宇结束与父亲通话的同时,那位负责人也接到了上级的电话。他听着指示,目光复杂地看了陈冠宇一眼,然后点了点头。

“陈局长,上级指示,鉴于司恒目前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继续高强度问询,同意暂时转入协和医院特殊病房进行治疗和观察。一旦情况好转,调查将继续。”

“可以。”陈冠宇知道这已经是目前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

与此同时,在外界的舆论场上,关于司恒间谍案的风向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几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陆续发布了深度报告,质疑此次举报事件的时机和动机过于巧合,并详细剖析了利用“学术间谍”罪名进行政治构陷的常见手法,隐隐将矛头引向“境外势力刻意破坏我国学术生态”。

紧接着,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开始出现一些“知情人士”的爆料:

有人贴出多年前江城大学内部论坛的截图,显示举报人张维曾多次因学术成果评定、项目经费分配等问题与司恒发生过矛盾,甚至公开辱骂过司恒。

几位司恒在江城大学乃至以前在南城大学的同事、学生实名发声,讲述司恒平日为人低调谦和,潜心学术,乐于助人,根本不像唯利是图的间谍,并质疑张维的人品和举报动机。

虽然官方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但这些“旁证”和质疑声的出现,开始逐渐瓦解最初那一边倒的舆论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这是否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司恒是间谍的说法,依然悬而未决。

*

就在司恒被送去接受治疗时,陈冠宇主动联系了秦音。不过短短两日,这位曾经舞台上光彩照人的粤剧名旦,眼角眉梢也染上了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忧虑,只是眼神依旧保持着一种韧性。

“嫂子,”陈冠宇请她坐下,语气比上次更加凝重,“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必须向您核实一下。”

秦音坐直了身体,双手紧张地交握着:“陈局长您请问,我一定如实说。”

陈冠宇注视着她的眼睛,缓缓开口:“调查显示,司恒名下有一个银行账户,在过去年里,每个月5号都会固定收到一笔来自m国‘瑞银信托’的汇款,起初是一百万美元,半年后金额提升至两百万美元。这件事,您是否知情?或者说,司恒是否曾向您提起过这笔钱?”

“两百万?……美元?每个月?!”秦音猛地倒吸了一口冷气,眼睛瞬间睁大,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甚至有一丝荒谬感,“不!不可能!我完全不知道!司恒他……他从来没有跟我提过任何一个字!”

她急切地摇头,仿佛要甩掉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消息:“陈局长,这绝对不可能!您是不是查错了?”

“账户和流水记录都很清晰,不会错。而且这个账户,是他日常有使用的。”陈冠宇肯定道,同时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秦音的震惊不像伪装,那是一种源于认知被颠覆的纯粹愕然。

“可是……可是这完全没有道理啊!”秦音的情绪激动起来,语速加快,试图用事实来证明这笔钱的荒谬,“司家在海城或许还算得上家境殷实,但那是大哥二哥他们做生意。司恒他就是个教书先生,除了工资和一点课题经费,根本没有其他收入!”

她开始细数他们的生活:“我们从南城搬到江城,一直就住在江城大学分的教职工公寓里。我是两地跑,司恒他平时要么在学校食堂吃,要么就自己回家做饭吃。”

“孩子们呢,”她继续道,“樾樾在中科大少年班,吃住学都是公费,还有补贴,根本不用我们操心花钱。小航……小航之前在市轮滑队训练,也是队里全包吃住训练费用,我们最多就是周末接他回来改善下伙食。”

说到司敬航,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强忍着继续:“我自己常年跟着剧团演出、排练,大部分时间吃住都在团里,就算有点津贴,也就是买点护肤品、添置些行头,根本花不了大钱。”

“我们以前在南城的时候,房子大,还请了个保姆帮忙。自从搬到江城,多数时间就我们两人,房子小,家务活大部分是司恒做了,连保姆都省了。” 她的话语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和无奈。

最后,她总结道,语气无比肯定:“陈局长,说句不怕您笑话的话,我们一家子一个月的生活开销,加上司恒买书买资料的那些钱,也不过四五千!司恒他不是贪图钱财的人,这里面一定有误会!有天大的误会!”

陈冠宇静静地听着,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秦音的陈述逻辑清晰,细节真实,跟银行出具的数据吻合。只是这每月两百万美元的巨款,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不仅不是恩惠,反而像一个巨大的、无法解释的黑洞,吞噬了司恒的清白。

这笔钱,如果不是用于司恒一家的奢侈消费,那它的目的是什么?又是谁,以司恒的名义在接收和使用它?这背后隐藏的真相,似乎远比简单的“间谍活动”更加复杂和深邃。

陈冠宇基本排除了司恒因贪腐而沉默的可能性,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种更可怕的推论——这笔钱,或许本身就是构陷的一部分,或者,它关联着一个宁死也要守护的、比他自己清白更重要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