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完全忘记了他之前为了皇子公主的婚事,已经将婚约人选的标准降的有多低。
他对姬家一直心存忌惮,自然也不会喜欢姬家的旁支。
所以就算听到了叶景辰的话,脸色也不好看。
“如果父皇不同意的话,那就当儿臣没说,反正儿臣只是对他有些许好感,也不是非嫁他不可。”叶静嫣说道。
听她这么一说,皇帝反倒压下了心里的不悦。
他突然想到,叶静姝已经这个样子了,叶景辰又喜欢男人,对于其他皇子公主的婚事,他真的已经不敢再有太高的期望。
“还是让朕见一见这家人再说。”
“那儿臣写信通知他们。”叶静嫣答应了,脸上的表情淡淡的,也不见喜意。
只看她的表情和反应的话,连叶景辰都无法判断究竟有没有这么一个人。
之后皇帝又问了叶景和王府修缮的进度,对于这件事,叶景和颇为上心,如果是叶景辰问,他会很乐意告知,但问的是皇帝,他板着一张脸,就回了皇帝两个字,“还行。”
敷衍的意味不要太明显。
皇帝眼中浮现怒意。
“父皇不必担心,景和一直都在催促工匠,月底应该就能完工,等下个月选个适合乔迁的好日子,就可以入住王府了。”叶景辰替叶景和回答。
“是吗?那朕明日就着钦天监算日子。”皇帝皮笑肉不笑的说。
他保证,四月初一,就会是‘好日子’!
最后,皇帝考教了一下叶景安、叶静妍和叶景宁的功课,就让众人离开了。
自这日起,皇子公主们又恢复了三日一请安的惯例,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也因为频繁的见面再一次紧密起来。
很快,就到了叶静妤出嫁的日子。
作为第一个出嫁的公主,叶静妤大婚的场面很盛大。
这一天,由皇帝亲自主持,叶静妤在皇宫的正门接受皇帝的册封。
叶景辰领着所有的皇子公主,以及礼部负责大婚的官员为叶静妤送亲。
皇家仪仗开道,跟叶景辰大婚时一样,新郎官在接到新娘子之后,婚车也绕着皇城转了一圈,沿途红绸飘摇,鲜花开道,金童玉女往街道两旁撒着金箔银箔,整个皇城的老百姓都见证了这场婚事。
本来,公主出嫁,婚礼应当在公主府举行,但叶静妤与顾北尘的大婚却是在顾家举行,此举无疑给足了顾家的面子。
虽然叶静妤非嫡非长,母亲也只有嫔位,但是这场婚礼的盛大却让世家勋贵半点都不敢小瞧这位存在感非常低的公主,顾家的地位也因为这场婚事水涨船高。
而顾家上下也对叶静妤非常重视,婚礼当天几乎宴请了皇城所有宾客,府外要摆三天的流水席,城外还会以叶静妤的名义施粥一个月。
这场婚礼谢长安也参加了,以太子妃的身份,一直都跟叶景辰在一起。
虽然今天的主角是叶静妤和顾北尘,但是在陪着婚车游街时,叶景辰和谢长安也是皇城老百姓关注的重点。
等到了顾家,叶景辰更是在所有宾客面前坐实了谢长安太子妃的身份。
虽然让皇帝承认一时半会还有些难,但是可以先让除了皇帝之外的人承认。
三月廿八,是钦天监测算出的举行冠礼的吉日。
这一天,碧空如洗,是个好天气。
叶景辰在东宫沐浴焚香之后,跟叶静姝一起乘车来到太庙。
皇帝和文武百官已经等候在太庙的广场上,叶景辰到达之后,在钟乐声中,皇帝牵着他入宗庙祭告列祖列宗,亲自为他举行加冠礼。
三加冠礼。
初加缁布冠,重古尚朴,莫忘本心。自此,意味着叶景辰将拥有人治之权。
再加皮弁,代表保家卫国的责任。自此,参与兵事,拥有兵权。
三加衮冕,自此可入太庙,进朝堂,享有祭祀之权。
加冠之后,皇帝赐字明曜,取日月交辉之意。
庄严肃穆的冠礼结束之后,意味着叶景辰将正式步入朝堂,协助皇帝处理朝政。
冠礼结束之后,第二日朝堂之上,皇帝任命叶景辰为中书令,协助皇帝处理文书事务,参与政令起草以及决策机要。
在大渊,中书令这个职位只有太子才可兼任。
它的职权说大,很大;说小,也很小。
中书令的职权,与王相等同。
但是因为他储君的身份,很多事情他有参与权,但是没有决策权。
在这个任命下达之前,皇帝事先并没有跟叶景辰商量。
当皇帝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个任命之后,叶景辰只觉得天都要塌了。
这个职位涉及到朝中大小事务,所以他忙与不忙,完全取决于皇帝的心情。
如果皇帝存心要他忙起来,所有的事情都有可能推给他来做。
下朝之后,叶景辰当即就追去了承乾宫,跟皇帝讨价还价。
“世家盘根错节,关系复杂,父皇您若是想让儿臣拔除世家祸患,就不能让儿臣再分心去做别的事。”
“对付世家,若是不能一击致命,那就会像姜家那样,后患无穷。”叶景辰对着皇帝哭诉。
叶景辰烦了皇帝整整一个时辰,皇帝不堪其扰,答应了他,在他彻底解决世家祸患之前,不给他分配其它的事。
皇帝还答应他,不干涉、不过问,全权交由他处理,皇帝只看结果。
除此之外,皇帝还将一直监视调查世家之事的部分禁卫军也交给了他调度。
虽然叶景辰在皇帝面前表现的很可怜,但事实上,他针对世家的布局,这十几年来从未停止过。
他跟谢长安本来就已经将大渊除了姬家之外的各大世家信息调查的七七八八,再加上禁卫军这些年的努力,两相结合,世家于他而言,已经成了瓮中之鳖。
在任何时代,都是信息为王。
叶景辰最先对王家发难,从北蛮那里得来的证据终于派上了用场,他让人将那些信件以及王家这些年欺压百姓的证据印了上万份,一夜之间洒遍皇城大街小巷。
皇城的说书先生,戏台班子也一起发力,都在说王家的事,排王家的戏。
皇帝在早朝时震怒,下令彻查,王家顷刻间就成了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