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炎给的这三个选择中,前两个分别是遥远的东北和西北,距离中原都有五六千里路。要不是有第三个选择,徐庶还真以为自己被流放了。不过,他转念一想,未来陈炎的军队要南下,会与刘备为敌,除非去遥远的北方,否则他很难避开与刘备为敌。想到这里,他就明白过来,陈炎不是有意为难他。

“元直担心我与玄德为敌,不欲出仕为我效力,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南下,去找刘备,重新为刘备效力呢?”

“个中缘由,庶……不欲多言。”

“元直你可知我当年为何要起兵吗?”

“不知,愿闻其详。”

陈炎想了想,接着说了番话:“先帝之时,天下已初现乱象,各地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盗匪横行,遍布各地,然先帝坐视乱世将至,不思进取,只知享乐,朝廷诸臣只知内斗,无视百姓死活。黄巾贼乱,虽被平定,但战乱并未平息。董卓仅凭五千兵力,就能掌控朝廷,挟天下子以令不臣。王允、吕布虽诛杀董卓,使大汉现一线生机,可惜诺大天下,终无能人能救大汉于水火之中。此后,王允、吕布兵败,李傕、郭汜掌朝廷,乱世终临,足以证明汉气数已尽。”

“我起兵于青州,原本只感于青州黄巾作乱,欲平定青州,使一州平定,保一方百姓。然在乱世中,我亦身不由己,唯有不断壮大自己,故才南征北战,今我已据天下十州,大汉半壁江山已落入我手。既然汉室气数已尽,我唯有取而代之,破而后立,才能建一个清平盛世,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刘备起兵二十年,辗转各州郡,所到之处,皆不顾百姓死活,只是一味穷兵黩武,加强军备,致使一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他对百姓带来的灾难,不下于黄巾贼。刘备虽是汉室宗亲,却是逆天而行,故刘备屡屡战败。”

“我起兵于青州,击败袁绍和曹操,靠的可不是兵力强盛,而是我擅长治理地方。青州乃富庶之地,我顺应民心,广施仁政,行利民之策,鼓励屯田耕种,鼓励行商,数年治理,获得大量钱粮,故我屡战屡胜,军队越战越强,进而击败袁绍和曹操。今我在冀、幽、并等州亦行仁政,数年之后,必会民生恢复,届时我愈发强大,岂是刘备所能比?”

“元直乃明智之人,当知我所言不虚,刘备不过逆天行事,难道你也要逆天行事吗?你不如顺应民心,为我效力,若干出一番功绩来,亦能名垂青史。”

陈炎这番话,先阐述是灵帝的昏庸无能,导致乱世的诞生,又以乱世来证明汉室气数已尽,再以自己的成就来证明自己是顺应天命,将来必将取代大汉,而刘备之流都是在逆天行事。

其实,徐庶为刘备效力是折服于刘备的个人魅力,与汉室没有关系,陈炎显然不明白这点。只是,陈炎的话仍引起了徐庶的思考,如果刘备是在逆天行事,那即便徐庶再怎么折服于刘备,也不会为其效力。徐庶是个明智之人,而不是类似后世的追星族,可以盲目地相信别人。

“将军所言,虽让庶有些顿悟,但庶仍有疑虑。”

“哦,那元直有何疑虑?”

“庶随玄德公几年,玄德公常常为钱粮而发愁,庶一直以为,南阳久经战乱,导致百姓逃亡,地方贫瘠,玄德公只据几县之地,又需养数千精兵,因而无钱无粮。回到许都后,庶发现许昌附近民生远超南阳,以为是因为曹操举数州之力来发展许昌,故才使许昌富庶。今听将军所言,将军以为,玄德公不治理地方,又只知穷兵黩武,才使南阳日益贫瘠。只是,庶又怎么相信将军所言,是真是假?”

“这有何难?元直可有兴趣随我去一趟青州?见识了青州的富庶,你便明白了。”

“这……”

“你去青州,只当游历一番,可携带家眷,所需钱财,我出了。回来后,你若仍无意为我效力,那此事就此作罢,我绝不强人所难。”全家公费旅游,多好的事情呀!

徐庶仍是犹豫不决:“我……”

陈炎烦躁了:“莫非元直还有顾虑?”

“好吧!就如将军所愿,去一趟青州,若将军所言非虚,我……”徐庶咬咬牙:“……愿为将军效力。”

“好,一言为定。”

……

陈炎第二个要见的是贾诩。

“见过骠骑将军。”贾诩进来,先行了个礼,他是个识时务之人,不会有意跟陈炎对着干。

“文和先生不必多礼,还请坐下来说话。”

贾诩依言坐下,心里稍安。他与陈炎素无往来,今日被叫来,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不安。如今听到陈炎语气平和,又以字相称,便隐隐猜到,陈炎叫他来,应该不是为难他,反而有可能是想招揽他。

陈炎给贾诩倒了杯茶,随口问:“文和,可曾喝过这茶?”

“喝过,这叫茶,但价格昂贵,就连许都……许昌都很少见,非富贵之人,恐怕喝不起。”

“说起来,这茶还是我弄出来的,当年吃荼,总觉得口味不佳,于是把荼给炒了,炒了这茶,甚是好喝。”

“原来是将军炒出来的,将军真乃大才,我只知从青州传来,今在许昌亦是风靡。”

“那文和可喝得起?”

“只能偶尔喝几回,次数多了,恐怕也喝不起。”

“你的俸禄应该不低吧?若想天天喝茶,还是应该可以的。”

“将军有所不知,许昌的物价高涨,尤其是粮价,是十几年前的四五倍都有了,俸禄却不涨反降,我在许都还有一家人要养,也只能紧衣缩食。”

贾诩是武威人,在豫州根基不深,官拜太中大夫,秩一千石,实际到手六七百石。这俸禄自然也不低,但在粮价高涨的乱世,这个俸禄要养一大家子,也是不容易。何况他也得存钱,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所以,他也不敢过着奢靡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