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如王文林自己所说,他在学校里打听了一下,还真没找到那边的老师和学生,自然也没打听出啥消息来。

他本来还想去问问校长的,毕竟校长是本地人,又当了这么多年的校长,肯定知道点啥消息。

不过呢,最后还是没去,他一个后勤主任跑去校长那里打听鸽子市的事,这不是摆明了告诉校长,自己要出货吗?

虽然他也没打算把学校多余的东西卖出去,可要是引起怀疑就不好了。

校长这人有时候挺圆滑的,学校里学生、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他总能处理得挺妥当。

但有时候又挺死板的,就像这教学用品啥的,特别遵守规矩。

下班后,王文林急吼吼地就回了家,边收拾着晚饭,边等着许大茂他俩的消息。

饭做好后,王文林搬了个板凳坐在门口抽烟。

一看到许大茂推着车子进了后院,王文林立马就站了起来,“大茂,咋样了?”

许大茂也挺意外的,一进后院就瞅见王文林在那儿,咋这么心急呢?

“哟!是老王啊,事儿差不多了,等会儿,我把车子放下就过去跟你说。”

王文林刚想过去,就瞅见推着车子到后院的吴春明,停下脚步,打了个招呼,就等着许大茂。

这事还是不在院子里说的好,省得被别人听见。

许大茂走过来后,王文林拉着许大茂就往家里走。

“大茂,快说说,是不是跟老何说的一样?”

许大茂挺纳闷的,“老王,你咋这么着急,昨晚还担心得要死,现在怎么又这么着急了”

王文林撇撇嘴巴,“那能一样嘛?那是去冒险,这是听八卦。一个危险,一个挺热闹。”

许大茂又开腔了:“老王,你还挺爱打听,我这才一会儿你就急着问我,你在学校是不是挺闲的呀?不忙啊!”

王文林呵呵一乐,他能有啥事,不就是看看食堂采购的东西,或者瞅瞅老师的粉笔和备课本够不够,要不要出去买点儿。

“快讲快讲。”

许大茂呵呵一笑,压低声调,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讲了一遍,又把何雨柱的想法给说了出来。

王文林听得直点头,“对,老何说得在理,还是听他的吧,平常咱们去鸽子市都小心得很呢,更别提去黑市了。

还是等过阵子,王老师心情好了,咱们再一块儿去。”

他一听里头还有卖枪的,就知道那不是啥好地方,还是跟何雨柱一块儿去比较靠谱,毕竟,何雨柱的身手摆在那儿,多少也算有个保障。

许大茂拍了拍王文林的肩膀,“我看你这好奇的样儿,还以为咱俩能去溜达一圈呢,没想到你还是听柱子的啊!”

王文林眉毛一挑,“我不去,你也别去,还是咱们仨一块儿去吧,你看你说的那些卖的东西,能是啥好地儿,不安全。”

许大茂嘿嘿一笑,“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就等柱子吧,我先回家吃饭去了。”

王文林把许大茂送到门口,不放心地嘱咐道:“你可别自己瞎跑啊!”

许大茂没回头,挥挥手,“知道啦了,放心吧!”

王文林摇摇头,回到家,心里盼着许大茂可别自己一个人跑去了。

许大茂酒足饭饱后,就开始琢磨这事儿了。说真的,他可太想去了,特别想见识见识,看看是不是真如传闻所说,啥都有。

他倒也不是真想买啥东西,就是想去瞅瞅,熟悉熟悉环境,万一以后能派上用场呢,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王文林和何雨柱说得也挺在理,黑市可不像鸽子市那么安全,一个人去风险可太大了。

看着老婆孩子,许大茂还是把心里的冲动给压下去了。他要是光棍一条也就罢了,现在可不得为老婆孩子考虑考虑嘛。

还是等过段时间,三个人一起去吧。

何雨柱呢,早就把这事儿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他没啥需求,去鸽子市多安全呐,回家也没跟王建君提这事儿。

时间一晃就到周六了,何雨柱拒绝了许大茂、王文林明天一起出去的提议。明天可是清明节,他还要跟老婆过二人世界呢。

不过呢,他倒是同意下午一起去霍老师那里扫墓。

也不知道老家的人还记不记得他,学校里还有几个老师会去,不过他还是得去一趟的。

晚上吃完饭,何雨柱就忙活起来了。明天要出去玩,得准备些东西。

早就说好的青团是一定要做的,为了做这个,他可没少费功夫。

先是糯米粉,北方这边清明节可没吃青团的习惯,糯米粉也就元宵节前卖的比较多,其他时间卖的就少了。

再就是红豆,这边也就腊月份煮腊八粥的时候会用到,其他时候用得比较少,卖得自然也不多。

这时候可不像后世去超市那么方便,不管啥季节,想买啥都能买到。

特别是豆子这一类的东西,现在大多数地都种麦子、玉米、高粱、水稻这些主食作物呢。

像黄豆、花生、棉花这一类的作物,那可是相当稀少呢。

这就是为啥大过年的,大家都会买点豆腐炖白菜来吃,毕竟黄豆产量低,豆腐就更稀罕了,在现在,豆腐可是道好菜,更别提豆腐皮了。

他们那儿以前过年还有句话,说是走亲戚上菜上豆腐皮和花生,那可就是没把你当正经客人呢。

这时候你要是上这俩菜,那绝对是对人家超级重视的,尤其是水煮花生。

艾草和雨柱本来是想去鸽子市瞅一瞅的,可惜王建君不答应,最后还是她找他们班学生搞定的。

雨柱先把早上泡好的红豆放进锅里熬煮,然后再去处理艾草,挑些嫩的掐下来洗干净,再焯水。

还要处理之前买的咸鸭蛋,把鸭蛋的蛋黄取出来。

咸鸭蛋可不好买,雨柱也就弄了五个回来,也就够家里人尝尝鲜了。

一直忙活到晚上九点多,第一锅青团终于蒸好了。

王建君三人一看到青团出锅,立马就围了过来,主要是一个个青色的小团子看着太可爱了。

“老公,这就能吃了不?”

三人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向雨柱,雨柱笑着说:“还不行,太热了,晾一会儿再吃,现在又热又粘,一个不小心就容易被烫着。”

雨水提议道:“嫂子,要不咱们把团子端出去晾一晾吧,外面冷,凉得快些。”

梓萱眼睛滴溜溜一转,“妈,要不把电风扇拿出来,咱们吹一吹,凉得更快些。”

王建君点了点梓萱的头,“整天就知道想些奇奇怪怪的,现在又不热,拿风扇出来干啥。

听你小姑的,端院子里去。”

梓萱点点头,“哦,知道了!”

何雨柱乐呵呵地说:“雨水,你赶紧把咱们夏天吃饭的桌子搬出去,我把青团端出去,萱萱你去搬板凳。”

“好嘞!”两人齐声应道。

王建君嚷嚷道:“我呢?”

何雨柱回答道:“拿筷子呀。”

“啊……”

“好了,快去快去。”

何雨柱把青团端出去后,又拿出盘子来,等晾得差不多了,就把青团夹到盘子里。

他还要继续蒸下一锅呢。

闻着飘来的阵阵清香,何梓萱忍不住吞了吞口水,“爸,行了不!”

何雨柱说:“行了,不过可不能多吃,每人最多吃两个。

这糯米本来就不好消化,更别说晚上了,吃多了肚子该难受了。”

“啊……”何梓萱听后,小嘴一撇,很是沮丧,她爸可是包了三种馅呢,咸蛋黄、红豆沙、花生碎,她都想尝尝呢。

王建君说道:“啊什么啊,先吃咸蛋黄和花生的,这两个少,红豆沙的最多,留着明天吃。”

何雨水听后连连点头,“嫂子说得对,先吃少的,萱萱你要是不想吃咸蛋黄的,我替你吃了,我吃两个咸蛋黄的都没问题。”

何梓萱听后乐呵呵地说道:“好啊,小姑,你平常这么疼我,那我把我那个咸蛋黄的让给你好不好?”

何雨水笑眯眯地看着她,“你这小鬼头,还挺机灵,不和你抢了。”

等下一锅蒸好后,何雨柱把剩下一个咸蛋黄和两个花生碎的收了起来,这是明天给老婆留的。

然后,他这才悠哉悠哉地出去,往后院走去。

瞧了瞧王、许两家,嘿,还都没关灯呢。

他抬手敲了敲许大茂家的门,“大茂,是我柱子,青团做好了,过来尝尝呗?”

许大茂一个激灵,从床上“嗖”地坐了起来,要不是何雨柱提前和他说晚上要做青团,他都准备睡觉了。

鞋一蹬,门一开。

“柱爷,你可算弄好了,我都快睡着了!”

何雨柱乐了:“睡着了好啊,那就不用吃了。”

许大茂脑袋摇得像拨浪鼓,“那哪行,必须得吃,你下午跟我说的时候,我就知道肯定好吃。

琳琳,梓豪,快,咱们上柱爷家吃好吃的去。”

何雨柱应道:“成,你先过去,在小院儿里呢,我去找老王。”

何雨柱话刚落,脚刚抬,王文林就领着老婆孩子从家里出来了。

“老何,别过来了,我都听见了!”

许大茂瞅着王家人这么快就出来了,惊叹道:“老王,你们可真行啊,这么快就出来了。”

王文林咧嘴一笑:“唯有美食不可辜负,何况老何早就说了,我这茶都喝了两缸子了,就等着被喊呢!”

“好嘞,佩服佩服!”许大茂听后抱拳。

何雨柱说道:“好了,走吧。要不是这东西不好送,我就给你们送过来了。

不过说好了啊,可别吃太多,这是糯米做的,吃多了不好消化,胃里难受。”

说着,就领着两家人往自家院子走去。

王文林好奇地问:“老何,为啥不能送啊?”

许大茂也附和道:“就是啊,柱爷,你送过来我可能还少吃点儿,你这让我们过去,那不就是羊入虎口嘛。”

何雨柱解释道:“这青团是拿来祭祀用的,送人不吉利,还是在我家吃比较好。

也不是不想让你们多吃,一来是吃多了不舒服,二来是材料没准备多少,做的也不多。”

许大茂嘿嘿一笑,“柱子,你早说啊,要啥材料我给你弄啊,你多做点儿,也让我们吃得过瘾啊!”

何雨柱翻了个白眼,“这又不是饭,怎么能吃个过瘾呢。

既然想吃,那我教你们怎么做呗,等你们学会了自己做不就成了嘛。”

许大茂眼睛一亮,看向自己媳妇,“好哇好哇,那你说要准备啥材料,我准备好,你过来教咋样?”

王文林说道:“大茂,要不这样,材料咱两家一起出,请老何过来教我们!”

许大茂连连点头,“好!”

何雨柱大步迈进院子里,“还是先尝尝再说,万一口味不对呢!”

“我信老何,做出来肯定好吃!”

“我也信,差不了!”

“对,柱子哥做的都好吃!”

说话间,几人就到了院子里。

王建君招呼大家赶紧过来吃,虽说凉着吃也没问题,不过温着吃口感更好些。

何雨柱虽说让每人吃两个,可许大茂没忍住,多吃了两个。

青团表面有点苦味,不过里面的馅加了糖,两个孩子吃得可开心了。

“大茂,你看看你,还不如梓豪呢,孩子吃了两个就停嘴了,你倒好,还多吃两个。”

“那不是梓豪饭量小嘛,晚上都吃过饭了,再吃也吃不下了,你看我这体格,多吃两个也不碍事。”

在何雨柱这儿知道了需要啥材料,具体咋做之后,两家人就起身道别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何雨柱一骨碌爬起来,先将昨日剩下的半只鸡做成了白切鸡,这才开始张罗早饭。

用过早饭,和雨水稍作商量,何雨柱便蹬上车子,载着王建君出了门。

何梓萱望着爸妈渐行渐远的背影,拉起何雨水的手,笑嘻嘻地说:“小姑,咱们也赶紧出发吧,去天坛公园好不好?那里的糖葫芦可好吃了,还有山药豆的呢!”

何雨水也笑了,“好嘞,那咱们就去天坛公园。不过,你可别抱太大希望哦,这会儿说不定没有山药豆的糖葫芦卖呢。”

说着,两人也跨上车子,朝着天坛公园的方向驶去。

何雨柱找了个干净的地方,铺开布单子,两人坐了下来。

王建君拿起画板,开始专心画画,何雨柱则掏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其实这书也没啥特别的,不过有佳人相伴,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自然也就看得入迷了。

许大茂和王文林两家人推着车子来到中院,许大茂瞅见何家大门紧闭,“老王,你看,我就说他们肯定走了吧。”

王文林笑着说:“本来还想打个招呼呢,既然这样,那咱们也走,去什刹海公园逛逛。”

上午的氛围那叫一个愉快,可到了下午,大家就变得沉默起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这个节日里,大家都怀念着逝去的人。

何雨柱他们先是一块儿去了霍老师的墓前,何雨柱把精心准备的青团放在墓前,“老霍,不知道你之前有没有吃过青团?我专门给你做了一些,你尝尝看,要是好吃,我下次再给你做。”

只有何雨柱自己心里清楚,他说的之前,到底是什么时候。

几人分开后,何雨柱一家又来到了何母的坟前,也把青团拿了出来。

祭拜完后,大家这才往四合院走去。

同样心情沉闷的还有贾家人,特别是贾张氏,到了这时候,她又想起自己的老头子和贾东旭了。

不过呢,她也知道现在的情况,没有很夸张地烧纸,也没有放声大哭。

只是流着泪,说着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怀念以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