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大家麻利地搬着小板凳来到中院,参加这次会议。
一边走还一边交头接耳,猜测着到底是啥事。
有人觉得可能是贾张氏昨天和秦淮茹吵架的事,毕竟最近院子里就她们婆媳俩吵得最凶。
也有人不这么想,因为看到三位大爷去了何雨柱他们三个人家里,而且还是从王文林家里出来后,才说要开会的。
所以很有可能,开会是和这三个人有关系。
还有人瞎琢磨,是不是街道下来新政策了,所以要开会跟大家讲讲。
不过,最后这种想法没几个人认同,毕竟要是有政策,李婶她们早就会在下班的时候通知了。
杨文江三人过来后,见大家都在叽叽喳喳地议论,不由得嘴角一扬。
三位一屁股坐到大家面前,闫阜贵轻轻拍了拍桌子。
“好了,大家安静一下,听我说说这次为啥开会。”
听到闫阜贵说话,大家立马竖起了耳朵,想听听到底是咋回事。
闫阜贵笑眯眯地说道:“是这样的,咱们院子里出了件大好事。
有人怀疑柱子、大茂、老王他们去鸽子市,搞了些投机倒把的小动作,然后就去街道办写了封举报信。”
说完,闫阜贵稍作停顿。
大家脸上露出怪异的表情,这咋能是好事呢,这都被举报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何雨柱三人。
闫阜贵紧接着笑嘻嘻地说:“这说明咱院的人觉悟都很高嘛,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就汇报上去,这可是大好事一件呐!
这样一来,大家以后就不容易犯错了,院子也能更加和谐。”
闫阜贵嘴上说着是好事,说是为了院子好啥的,可大家听着,这哪儿是什么好事啊,分明就是有人在闹事嘛!
何雨柱他们三个人去鸽子市就被人给举报了,这一次是他们三个,谁能保证下一次不会轮到自己呢?
好多人都开始上下打量起身边的人来,一心想要揪出那个举报的人。
闫阜贵又乐呵地说道:“当然,我们三位大爷等柱子他们回来后,已经去他们家检查过了,啥不该有的东西都没发现。
家里的肉啊啥的,都是有票有出处的,他们三个人完全就是被冤枉的。
我们三位大爷商量着开这个会呢,主要就是想跟大家说,我们都是一心一意为了院子好,有啥发现可以及时跟我们说,向我们举报,我们肯定会公平处理的。
要是觉得自己出面会被报复,那就写好举报信,趁没人的时候放在我们三位大爷任意一家门口就行。
可别像这次似的,麻烦街道办的同志们了,街道办事情多着呢,选我们三位大爷出来,也是为了方便管理院子嘛。
当然,要是大家觉得向街道办举报更放心,那也没问题,都是为了让咱院子更和谐嘛。”
闫阜贵这话说的挺好听的,不过大家还是听出了点门道,这不就是说尽量在院子里把事儿解决了嘛。
闫阜贵紧接着说道:“三大爷,你也来讲两句!”
周大阳点点头,“我和两位大爷可以和大家打个包票,这次去何主任、许副科长、王老师家里,没发现啥不对劲的。
我也知道,他们家里条件好,能吃些好的。
但是呢,这可都是人家辛辛苦苦挣来的,家里都是双职工,而且在厂子里、学校里都有职务呢。
大家羡慕是正常的,咱可不能因为羡慕、嫉妒就恨上人家,觉得人家吃得好,东西就是来路不正。
咱们反倒应该向他们学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干,做出点成绩来,让自己也过上好日子。
何主任他们也说了,以后会继续接受大家的监督。
不过呢,这买东西的时候,大家又不可能啥都看得到。不能因为自己瞎猜,就去举报别人,还是得有点真凭实据才行。
总不能,我今天看到二大妈买了块肉回来,就怀疑她这肉有问题,让二大妈立刻把证据拿出来吧。
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的,不仅费时间,还影响邻里之间的感情呢。”
三大爷这一番话,让大家心里踏实多了,要是真互相举报,那以后还咋过日子。
周大阳随即看向杨文江,“一大爷,你也来说说!”
按以往的惯例,开会的时候通常都是杨文江先发言,然后才是两位大爷补充。
这次杨文江在最后面,就是想看看大家啥反应,看能不能揪出那个举报的人。
这时候他也看明白了,一准儿是贾张氏。闫阜贵刚说有人举报,贾张氏那眼珠子就滴溜溜乱转,一副心虚的模样,全被他看在眼里。
虽说贾张氏后来又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正因为她这副样子,才露了馅儿。
贾张氏完全可以惊讶、可以紧张、可以幸灾乐祸、可以可惜,可她偏偏要装出无所谓的样子。
杨文江笑着说道:“二大爷、三大爷都把话说明白了,我也没啥好说的。
有些事儿呢,大家心里都明白就行,就别拿到台面上说了,毕竟大家都做了这么多年邻居,有点冲突很正常,还是以和为贵嘛。
对了,秦淮茹、贾张氏,昨天晚上你们咋又吵起来了?
虽然是你们自家人的事儿,可也别影响院子里其他人不是?”
杨文江这么一说,大家的目光“唰”地一下就投向了秦淮茹和贾张氏。
像易中海这种心里有小九九的,自然不会觉得杨文江是闲得没事儿点这婆媳两人,举报的事儿八成是贾家搞出来的。
至于是贾张氏还是秦淮茹,那就再明显不过了,秦淮茹不是在家就是上班,也就贾张氏有那闲工夫。
再说了,贾张氏昨天出去了一下午,想不让人怀疑都难。
贾张氏心里有鬼,冷不丁听到杨文江提自己,心里一慌,不过,很快就镇定下来。
“一大爷,没啥事儿,就是因为昨天早上那点儿事儿,我们自己能处理好。”
贾张氏的慌张,秦淮茹可是瞧得真真的,她刚才就有点儿怀疑,这下可好,心里的猜测坐实了,这事儿铁定是贾张氏干的。
杨文江嘴角一勾,“秦淮茹,你倒是给大家说说,到底是咋回事儿?让我们也给你评评理!”
秦淮茹一脸苦笑:“一大爷,真没啥事儿,我们自己能处理好的。”
院子里这么多精明人,估计都瞧出她婆婆有问题了,她家以后怕是没好日子过了。
她也不是没去过鸽子市买过东西或者换过票,要不然她们家的新衣服从哪儿来的?就她那点儿票,根本就不够用。
想到这儿,秦淮茹心里忍不住埋怨起贾张氏来,正事儿是一件不干,净整些有的没的,这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嘛,还不如让贾张氏回农村呢。
杨文江笑了笑,“好了,既然你不说那你们家自己解决吧。
今天开会也就是这么个事儿。
大家能积极监督举报,我还是挺高兴的。
不过呢,还是希望大家把心思多放在工作上,提升提升自己的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国家,也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美美的。
会议就到这儿了,大家都散了吧,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今天这事儿,以后做事儿可得有点儿分寸。”
话虽说得不是很直白,但意思大家都懂。
散会之后,大家呼啦啦地朝着相熟的邻居家走去,准备好好聊聊今天这事儿。
许大茂拽着王文林到了何雨柱家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气鼓鼓地说:“柱子、老王,今天这事就这么完了?
我心里这口气可憋得慌呢,瞧见贾张氏我就来气。”
何雨柱一耸肩,“那还能咋的?去街道办举报?一大爷那话不都说得明明白白了,有事跟他说。”
许大茂嘴一撇,“我就是气不过,老王,你啥意见?”
王文林瞅瞅他俩,“我听你们的,我这刚来没多久,闹事不太合适吧。
不过呢,大茂说得也在理,就这么放过贾张氏,心里确实不甘心。
她举报咱们啥事没有,咱们就不能让她也尝尝被折腾的滋味?”
许大茂听了嘿嘿一乐,“不用闹事,又不是没招儿治贾张氏。”
王文林眼睛一亮,“哦?大茂你有啥主意?”
许大茂笑着说:“具体的我也没想好,不过贾张氏昨天出去那么久,这就够咱们往外传点事儿了。
既然她喜欢举报,那咱们就给她找点事儿干,让她感受一下谣言的威力。”
何雨柱看了看许大茂,“你可得处理好,别被人发现了,到时候把你给揪出来,杨文江那边可不好交代。”
许大茂嘿嘿一笑,“我知道。”
随后压低声音,“你看咱们这样成不……”
何雨柱听完,心里不禁感叹,还是别招惹许大茂为好。不过,许大茂这谣言应该也传不了多久,毕竟杨文江在那儿呢,肯定会压下去的。
贾家,秦淮茹黑着脸看着贾张氏。
“妈,你就不能让我省省心嘛,举报何雨柱他们的事,是不是你干的?”
贾张氏嘴一撇,“不是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好心人,看不过去了,举报的傻柱他们。”
秦淮茹轻哼一声,“你还不承认,今天院子里那么多人看着呢。你说一大爷为啥偏偏最后问咱家的事,他那是随便问的吗?”
贾张氏心里一慌,“啥?你说啥?”
秦淮茹说道:“说啥?你那点事儿院子里的人早就心知肚明了。
就算是没看出来的,明天肯定也都知道了。
你说让我咋说你好呢,院子里哪家没去过鸽子市啊,你去举报何雨柱他们,让院子里其他人咋想?”
贾张氏嘴硬道:“谁让他们去鸽子市了,就该被举报,一个个的都活该。”
秦淮茹说:“活该是吧,那我被举报了也活该,到时候厂里的工作说不定就没了,咱们一起回村里吃大锅饭。
这样你也不用担心没人给你养老了,我回村里好好照顾你。”
贾张氏“切”了一声,“不可能,那工作可是我儿子拿命换来的,咋可能没了。
秦淮茹你别吓唬我,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别拿回农村吓唬我,我才不怕呢。”
秦淮茹都被气乐了,“好好好,我吓唬你行了吧,出了事你可别后悔。
现在院子里可都盯着咱家呢,你就等着吧,以后有咱们的好日子过。”
说完,秦淮茹就躺在床上,不理贾张氏了。
她就不明白了,贾张氏到底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啊。
贾张氏心里慌得一批,可她又不想在秦淮茹面前服软,所以才摆出这么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贾张氏关上灯,也爬上床,仔细琢磨起开会的事,她到底是在哪个环节露馅了呢。
随着越想越多,她心里也渐渐明白了,就像秦淮茹说的那样,杨文江在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提他们家,不就是在告诉大家,是她的问题嘛。
她本来是想报复院子里的人,可没想到一下子要面对这么多人,她哪应付得了啊。
有心叫起秦淮茹来商量一下,可她又拉不下这个脸向秦淮茹低头。
第二天一大早,还没到上班时间,许大茂就揣着家里的花生瓜子糖果,乐呵呵地出门了。
贾张氏吃完饭去厕所的时候,果然发现大家看她的眼神怪怪的,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同时在心里把杨文江骂了个狗血淋头,要不是他多嘴,自己哪会这么惨啊。
院子里的人再笨,经过别人这么一提醒,也都明白了杨文江话里的意思了,知道这事肯定和贾张氏有关系。
大家都好好的,偷偷去鸽子市,这事虽然没摆在明面上吧,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是,大家是羡慕嫉妒何雨柱三家人的好日子,可也没想着去举报,把事情做绝啊。
贾张氏你突然跳出来装什么大尾巴狼啊?你们家就没去过鸽子市?
而从外面传进来的一则谣言,更是给大家火上浇油。
贾张氏周末的时候,居然去会她的老相好,还在国营饭店里和老相好吃饭呢,被人给撞见了。
其实这事儿压根就经不起琢磨,可偏巧赶在大家对贾张氏看不顺眼的时候传出来,那大家可不就乐意听嘛。
反正就一天的功夫,贾张氏的名声就臭大街了,都说她在外面养了汉子,胡搞瞎搞的,甚至还有传言说贾张氏在老贾死后就不守妇道了,在外面跟野男人都有了孩子。
周末出去就是去看野男人和孩子了,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的,把那男人是干啥的住哪儿,都说得明明白白的。
李婶和二大妈、三大妈也不是没管这些谣言,问他们是打哪儿听来的,他们就说不知道。让他们别再说了,他们也点头应着。
结果等李婶她们一走,又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了。
李婶也没辙啊,她心里明白,贾张氏这是惹了众怒了,只能等杨文江回来跟他讲讲这事儿,让他想个法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