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宋潜火队 > 第195章 叶舒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当年赵桓要去槐花巷,是去见一个人。

精通茶道的汴梁女伎,叶舒黎娘子。

其实赵桓并不是为了茶道,是为了美人。

事实上,太子也并不懂茶道,打心底里也不喜欢茶道。

因为官家喜欢,赵桓为了讨父亲欢心,才不得不学习茶道。

自从他被立为太子后,千斤重担仿佛都压在了他的肩头。他过得很累,性情也越发敏感。

赵桓并不像他的父亲,精通才艺,书画种种,他也提不上兴趣。

赵桓也不像他的皇弟赵楷,才高八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因为官家最爱书画,因此格外喜欢赵楷。

这个赵楷,曾经悄悄参加了科举,他的试卷还曾被考官推成了第一名。

官家十分开心,但以为不能让儿子抢了风头,于是点了第二名作为状元。

这是官家的谦恭之德,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赵楷头上这个状元皇子的称号很快流传开来,朝廷上下,无不称赞。

官家为了庆祝这件喜事,特地办了一场皇室家宴,在宴会上大大称赞,并且进封赵楷为郓王。

那次家宴,他这个太子不是主角,倒像极了陪衬。

他心有不甘。

官家喜爱上了茶道,尤为推崇七汤点茶法。

好,那他赵桓便一心研究茶道,于是他特地请了汴梁有名的茶博士陆文仲来到东宫。

后来,他又听说,叶舒黎娘子深谙茶道,新创了青凤胜雪饮,一时在汴梁传为美谈。

于是赵桓拜托了陆文仲牵线搭桥,去拜访了叶舒黎,学习茶道。

当年大火那天,赵桓本来要去的地方便是槐花巷,也即叶舒黎娘子所住的地方。

开始赵桓确实是为了学习茶道,可久而久之,他仅仅是为了见到这个人,叶舒黎。

若是论貌美,她恐怕算不上一流。

但若是论温柔,她如同中秋之月。

一颦一笑,举止言谈,她往往是不落俗套,坦率真诚。

在朝廷,他见到了太多的虚伪钻营,这让他觉得尤为可贵。

平时,日常琐事政务也往往让他不胜繁巨,他本来没有太多理政治国之才,每日听着老师讲书论道,反而感到枯燥至极。

又或许他仅仅是想在叶舒黎这里待一会,哪怕只是坐一会,喝一杯茶。

在这里,他不用是太子,不用是任何人,只要做他自己便好。

他们之间的相处从来没有任何逾矩之处,偏偏叶舒黎的温柔让他感到十分放松。

江山太重,美人却近在眼前。

后来他爱上了叶舒黎。

可他是皇子,而且刚刚被立为太子。

太子可以纳妾,但是很容易授人以柄。

自仁宗以来,政治清明,大宋渐渐形成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环境。

士大夫们,一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个朝廷对皇室成员的私德要求十分严格。

若太子纳妾,很容易被视为失德,可能招来朝臣弹劾。况且这牵涉到太子是否在宫外有子嗣。

这更容易成为皇权纷争的遗患。

更何况,官家会不会同意他纳一个女伎为妾呢?

后来他开始悄悄去见叶舒黎,甚至开始开始谋划如何纳叶舒黎为妾。

这个时候,大火起了。

叶舒黎从此葬身火海了。

从此,叶舒黎成为埋藏在太子内心深处的一个秘密。

这件事情,李部童都不曾得知。

太子每每想起,仍然十分痛心。

如今火灾若真是人为,太子何尝不想揪出幕后黑手?

他一定会为叶舒黎报仇。

当年大火之后,他买下了原来槐花巷那块地,重新盖起了一座院子,就按照他记忆中叶舒黎庭院的样式还原。

郁闷时,他还会来这里坐上一会。

在这里,他仿佛仍然能够感受到叶舒黎的气息,呼吸到宫外自由的空气。

现如今,李建文死了。

当年的纵火真相,不得不查个清楚。

事情刚出的时候,太子赵桓还在犹豫,他要不要将叶舒黎的事情也和盘托出。

那天大火是怎么烧起来的,或许只有陆文仲和叶舒黎知道了。

赵桓晕倒之后,李部童一直未敢离开半步。

所幸太子并没有什么大碍,醒了过来之后,特地又叫来了亲信李部童以及何栗二人,说出了叶舒黎的事情。

“你们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再让其他人知道,李真金除外,案子要他去查,叶舒黎这个人要让他知道,其余一概先不要说。”

“明白了,太子。”李部童连忙道。

百姓围在枢密院和开封府的事情,自然惊动了官家。

之后,宫里传来了旨意,官家要见太子。

赵桓长舒一口气,拖着身子从床上站起来,又道:“天啊,竟丝毫不给我一个喘息的机会。”

之后,太子连忙奔宫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