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111章 裴茂得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超匆匆给傅巽调拨了五千羌兵,然后便亲自率领三千羌骑出发前往大散关。

颜良阵前连斩两将,已经让马超失去了与护民军战上一场的勇气。

至于为何不把一万西凉悍卒分五千给傅巽,当然是不愿意让这一万西凉悍卒送死。

这一万悍卒可是他的定海神针,绝对不能让给其他任何人。

而且马超也打定了主意,如果护民军敢于出大散关追击,他便效仿当年的高祖皇帝,一把火烧了陈仓栈道。

马超沿着陈仓道退入了汉中。

傅巽率五千羌兵,在吴畏率领的飞虎师还没有抵达陈仓城下时,便给吴畏送去了降书。

大散关距离陈仓只有四十里,为何于禁不派兵驻守。

不用多,只三千人驻守大散关,马超就绝对逃不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于禁手下只有三个师,一守长安,二守陈仓,三守冀县。

而三城之下的叛军,至少也是数万人。

三城内,都有大量用于赈灾的粮食,万一城破,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这其中还有“驱虎吞狼”之意。

马超入汉中,苏固不可敌,必为马超所制。

可马超会安于汉中吗?绝对不会。

手下一万西凉悍卒,五万羌兵,其中还有三万西羌精骑,哪怕会安于汉中一郡,必会觊觎益州。

哪怕有剑门、葭萌两关之险,刘焉的日子也不好过。

何况大散关已经破败多年,要驻守大散关,还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物修葺。

就不麻烦了吧。

马超逃入汉中如何?逃入益州又如何?早晚会被护民军生擒活捉。

长安城下,灞上。

裴茂正和雍州各世家大族的代表坐在树荫之下。

马上即将入秋,日头似乎不甘,每日更显炽热。

天太热了,连一丝风都没有,房间里根本待不住人。

他们只能坐在院中的树荫下、井口旁,一边商议着事情,一边时不时打上一桶凉水,浇在自己头上,给自己降温。

可井水再冰凉,也冷却不了他们的热血。

他们哪里会想到起兵会如此顺利?

顺利了夺取了函谷关,顺利地占据了武关(武关没有守军,只要去了,就能占据),顺利地把护民军逼入了深山,顺利地包围了长安和陈仓……

就连凉州都传来消息,一月之内,必克冀县,灭掉冀县姜氏一族。

按裴茂的估计,长安城中人口十万,哪怕是省着吃,城中太仓的粮食最多也只能吃一年半载,不足为虑。

古代攻城,只要城稍稍坚固一些,用数载时间来攻克,都不足为奇。

而且今年大旱,城外的井水水位都已经下降,城中的水井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也就是说,待入秋之后,如果天不下雨,水位还会下降。

长安城本来是不缺水的。

共有八条河流流经长安四周,分别是泾水、渭水、灞水、浐水、沣水、滈水、潏水和涝水。

长安城中,也引了无数小支流,让它们流经长安城内。

然而,现在不行了。

因为围困长安的匡汉军,已经截断了所有注入长安城内的支流。

本来就是大旱,水位下降,稍稍动点手脚,那些支流就不可能流入长安了。

仅凭长安城内的水井,按裴茂的估算,最多也只能坚持两个月。

长安城是前汉的京都,虽然在王莽新朝被绿林军攻占,破坏严重。

然这毕竟是前汉之都城,每届坐镇长安的京兆尹,都会对长安进行一定程度的修缮。

如今的长安,早已恢复了前汉京都之时的坚固与繁华。

而且朝廷还给配上了守城利器大黄弩。

裴茂知道,哪怕把当前所有的匡汉军全部耗光,也未必能攻下长安城。

裴茂没有那么傻。

我干嘛非要攻城?

我就在城外,等着城中坚持不住了,出城请降,不是更好吗?

裴茂可是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京兆尹本有五十几万人口,可因北宫伯玉、韩遂的羌胡叛乱,起码有十几万人口逃往汉中躲避战祸。

而余下的三十几万人口,仅长安一地人口就达十万。

可恨的是,雍州刺史管亥在匡汉军围城前,以“打开太仓放粮”的理由,把长安周边数县的人口,全部迁入长安城内。

这些人口可是裴茂割据雍州的重中之重。

哪怕雍州刺史管亥是成公子的死忠,可只要能保住长安城内的人口,裴茂都不介意放管亥一条活路。

其实,在雍州所有的世家大族中,对管亥任雍州刺史,都是不屑且不忿的。

一个出身贫贱的黄巾余孽,如果不是背靠青州成公子,凭什么能成为一州之刺史,一飞冲天?

想到管亥的官职,竟然与自己在京都时的官职相平,裴茂就忍不住内心的怒气。

他从京都的内线那里得知,兖州的华歆、徐州的张纮、雍州的管亥、并州的贾诩、凉州的姜冏、幽州的田豫、冀州的荀攸,包括雍州的管亥,足足八州刺史,竟然全部都是蔡成小儿提的名。

真正内阁提名的刺史,只有豫州的钟繇和扬州的张昭。

每每想到蔡成小儿独霸朝纲、任人唯亲,而且还丝毫不加掩饰,裴茂的怒火就压制不住。

你连个三公九卿都不是,凭什么能提名刺史人选?

而且提名后,别人还只能接受,太可恶了。

其实,裴茂对汉室还是很忠诚的。

如果不是大汉新制把世家大族都给逼得无路可走,而且雍州还有函谷、武关之险,裴茂根本不会起兵造反。

哪怕就是现在,他也不认为他是在造朝廷的反。

他打出的旗号是“诛君侧,匡汉室”。

他希望能把大汉恢复到“光武中兴”时的盛景。

他认为自己才是大义一方,自己才是维护汉室正统的忠义之士。

他觉得上天都在支持他。

否则的话,他起兵之后,哪里会有如此顺利?

夺函谷、据武关,逼护民军缩在长安、陈仓和冀县三城。

感谢上天,现在整个雍凉两州,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中。

雍凉两州?

没错。裴茂想的便是雍凉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