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塑强汉 > 第196章 天下之辩(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坐在蔡成身边的刘协,马上把保暖套中的水囊取出,递给了荀彧。

冬季出巡,为了避免生病,路上必须要喝热水,至少是温水。

出行前,蔡成吩咐特战队,为每个出行之人,都准备了一个保暖套。

这样,把水囊装入保暖套中,什么时候渴了,都能喝到温水。

而刚刚荀彧由于专注讲解,取出的水囊忘记重新放回保暖套,导致囊中之水差点冻成冰。

刘协主动取出水囊递给荀彧之举,也让诸公内心中暗自惊叹。

陛下这些年的成长太快了。

如此礼贤下士,日后必是明君。

蔡成沉吟着问道:“丞相大人,‘天下大辩论’就这么结束了?延续了四年,就没有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天下学府之首的稷下学宫,就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仇视大汉新制的世家大族,就那么隐忍?”

问到这儿,蔡成指了指崔烈等人。“如他们这些当年谋划‘兖徐犯青州’之人,就没有借势而起?朝臣就那么支持内阁?”

诸公算是明白了。

这个成公子,尽管智慧超群,但确实是不会说话。

你不知道你此时指着我们再提“兖徐犯青州”,吾等会很尴尬吗?

不过,蔡成这一连串的问题,也都是实情。

读书人多出自世家大族,他们内心中首先对新农体系极为排斥,而新农体系又是内阁颁布大汉新制的一部分。

可以说,大汉新制对延续近四百年的大汉来说,绝对是开天辟地,甚至从古典上都找不到一点借鉴。

如果蔡成没倒下,大概还能够震慑天下,让一些世家大族不敢妄动。

可蔡成中毒倒下了。

不仅蔡成倒下了,又恰逢雍凉叛乱、雍凉大旱。

屋漏偏逢连阴雨,在“大辩论”延续的四年中,竟然天灾不断。

而内阁初建,根基不稳,外加民心躁动,护民军也有起兵为大帅报仇的迹象。

此外,在江东有曹操,在江南有孙策,在益州有刘焉,在江夏、南郡有刘表……

说那时的内阁内忧外患一点也不为过。

读书人的大分裂,又是最能搅动天下风云。

说内阁与大汉新制风雨飘摇、旦夕存亡都不为过。

在此情景之下,北方的世家大族不闹事,前朝旧臣不联络四方,北方十三州在大灾下都稳如泰山,江东曹操、江南孙策也没有过江来捣乱,天下读书人内心都是对大汉的善意……

不仅让内阁不仅安然度过了这几年,还夯实了大汉发展的根基,威望更是如日中天……

听起来,怎么那么魔幻呢?

不是梦境,胜似梦境。

没等荀彧回答,已经跳下车走路的阴修马上便大声说道:

“成公子,汝觉得内阁只给在职的官吏下了‘不许参与辩论’的诏令?

“吾等这些闲置之人,亦都接到了诏令,必须保持中立。

“吾本就支持大汉新制,并不断劝说吾等这些前朝之臣支持大汉新制。然尽管如此,内阁仍不给吾等为大汉操劳的机会。”

阴修(在《后汉书》中为阴循,《资治通鉴》中为阴修,以《资治通鉴》为准),南阳阴氏族人。灵帝刘宏后期的颍川太守,献帝上位后,董卓征其为少府(九卿之一)。

在正史中,阴修在少府职上逃回南阳后,成为了袁术的谋士。

但因他是朝廷少府,被董卓以汉献帝的名义,胁迫成为董卓劝袁术勿要加入“讨董联军”的使者。

与阴修同为使者的还有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

袁术是讨董联军中的关键人物,态度强硬,将董卓派来的使者全部斩杀,也包括阴修。

只是如今,因蔡成来到东汉,这些事情都未发生。

如今,阴修与韩融、胡母班均在此次出巡的行列中。

阴修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这是公开要官吗?

而一边的崔烈却为阴修担心起来。

自成公子在京都城西门外一番宣言后,他们这些旧臣与成公子接触得并不多。

可从函谷关上发生的事情来看,成公子此人比较霸道。

阴修如此公开讨官,不知是否会触怒成公子。

谁知道,成公子并未恼怒,反而是轻轻的挥了挥手。

“诸公皆为前朝重臣,本当为本朝效力。

“然因我被贼人下毒而沉睡,护民军群情激愤,欲要找所有世家大族为我报仇。

“因诸公不在我沉睡前拟定的官员名单上,内阁又须考虑护民军的感受,故这些年来,不敢委任诸公。

“如今我已醒来,此事便好办了。

“本次出巡路上,我与丞相大人除考察大汉新制的推行情况外,还有两个任务。

“其一便是与诸公交流,看诸公在新朝适于何等位置;其二便是利用出巡,整顿护民军。

“护民军以武干政,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诸公也莫急,哪怕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位置,诸公也皆是参议司的参议郎,随时可体察各地民情,每年向内阁提交两份提案,助内阁更好地发现大汉存在的弊端。

“参议,参议,便是有资格、有能力评议大汉政事。

“诸公的俸禄,亦按前朝的大致水准发放。或许稍有调整,但也不会有太大的幅度。”

蔡成的话让大家都大吃一惊。

护民军逼迫内阁之事,谁都知道。

可这些年来,因陛下尚未长大,又不在京都,一时之间,也确实没办法处置护民军“以武胁迫内阁”之事。

可没人能想到,成公子竟然大大方方地把此事说了出来。

可见,成公子之前在函谷关并不是逼迫他们这些前朝旧臣,而是他说话的风格便是如此耿直、坦荡。

蔡成也没想到,他的一番话,反而让这些人对他的印象好了起来。

而蔡成所说的如何安置他们,更是让他们惊喜莫名。

他们在京都苦熬五年,等的是什么?等的就是不要灰头土脸地离开京都回乡养老。

如今,蔡成之言,里子面子都给了他们。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此时此刻,傻子才会反对大汉新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