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刘询让人把十一张画作挂到未央宫的麒麟阁中,麒麟阁的来历也不简单,是当年孝武皇帝刘彻打猎的时候猎杀了一只样子如麒麟的异兽,高兴之下不仅在未央宫专门修建了这座麒麟阁,更是由此改年号为元狩,也正是这一年,册封刘询的爷爷刘据为太子,多年之后,刘询也因为这支血脉得以继承大统,成为了现在的大汉皇帝。
所以刘询把这十一张画作挂入麒麟阁,足见对这十一位功臣的重视,而这十一位功臣的排序,更是让众大臣再次感受到了刘询的重情重义,因为排名第一位的,赫然是和皇帝刘询明争暗斗,夫人毒杀皇后许平君的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光,虽然刘询已经把霍家灭族,但是对于霍光的功绩,刘询并没有完全抹杀,而且把霍光居功至伟地放在了第一位,不过刘询特意隐去了霍光的名字,在让画师在画作上只写了霍氏,也不知道霍光要是泉下有知,到底应该对刘询报以何种情感。
排名第二位的是大司马、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张安世是酷吏张汤之子,一生清廉谨慎,和霍光一并对刘询有拥立之功。
排名第三位的是大司马、车骑将军、按道侯韩增,这位潇洒一辈子的“七世王侯”不仅在皇帝刘询立许平君为皇后这件事情上出力甚多,更是在皇帝刘询和霍家的决战中,为刘询出谋划策,站在了刘询一边。
排名第四位的是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赵充国三朝老臣,一辈子就认准匈奴死磕,让匈奴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南下对大汉造成威胁,老年更英雄不减当年地平定西羌,以八十六岁高寿消亡,战功享誉大汉。
排名第五位的是大司农、丞相、高平侯魏相,魏相刚正不阿,为人正直,更是在大汉对匈奴的作战中出色地完成了军需保障,之后于皇帝刘询君臣交泰,维护了大汉朝堂的安宁。
排名第六位的是丞相、博阳侯丙吉,丙吉对皇帝刘询有救命之恩,之后更是有拥立之功,一生践行了做个好人的目标,每当皇帝刘询遇到难以协调的事情,丙吉始终可以替刘询找到可以平衡各方势力的办法,贤德之名广布。
排名第七位的是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杜延年在皇帝刘询在继位之前有举荐之功,被丙吉在消亡之前特意保举,因此受到刘询重用,虽然生在酷吏世家,却能以宽德示人,深得刘询优待。
排名第八位的是宗正、阳城侯刘德,刘德宽厚待人,严于律己,机敏有智谋。
排名第九位的是给事中、少府梁丘贺,梁丘贺是易学大家,被刘询立为博士,开创了梁丘学一脉。
排名第十位的是太子太傅、关内侯萧望之,萧望之善于劝谏,深得刘询信任,是刘询留给刘奭的辅政大臣。
排名第十一位的是关内侯苏武,苏武爱国忠贞,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气节享誉天下。
这十一人被称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不仅在当时享誉大汉,更是流芳千古,成为后世能臣的表率。
画作被请进麒麟阁之后,刘询时不时就会来看一看,陪一陪这些从前的老朋友,每次走出麒麟阁的时候,刘询都会因为怀念从前而热泪盈眶,不过这样的日子也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刘询的寿元也同样耗尽了……
这天早上,刘询如平常一样起床后准备去上朝,突然感觉有些风寒不适,躺下之后就没能再起来,驾崩之前异常平静,面色甚至带有些许期待,至此皇帝刘询走完了不算太长,却异常辉煌的一生。
刘询,大汉的第十位帝王,祖父戾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消亡,刘询因此出生不久就被关入禁狱,获释后生长于民间,十七岁被霍光选中推举为皇帝,之后整顿吏治,强化皇权,设立西域都护府,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在位二十六年,是大汉的中兴之主,享年四十三岁,葬于杜陵。
一个飘飘忽忽的人影从刘询的肉身中飘了出来,有些迷茫地适应了一下新的状态之后,先是回头看了看躺在床榻上已经失去生机的身体,周围哭声震天地跪倒了一大片人,这些人有些是真在悲伤哭泣,有些则是在装模做样,甚至刘询都能从那些虚伪的面容中分辨出兴奋的神色,不过刘询也不在乎,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和阳世再也没有关系了,真诚也好,虚伪也罢,都比不上刘询热切想进地府见许平君的心情。
朝寝宫的门口看去,果然,韩非、瘦老头和鹏鹏已经在等候自己,刘询心念一动就飘了过去,原来亡魂是这么走路的,不等刘询和韩非说上话,一个身着红衣的年轻人出现在了寝宫中,拥有两世记忆的刘询立刻猜到了来人的身份,正是地府之主酆都大帝。
酆都大帝出现之后,先是对刘询笑了笑,然后才说:“陛下此生的寿元终了,本帝君亲自来接引陛下魂归地府,以陛下和韩非先生几人的关系,应该不用我再解释什么了吧。”
刘询也笑了笑,不卑不亢地回了一句:“多谢帝君亲临,我两世为人,其中的规矩不必帝君再费心。”
酆都大帝听完点了点头,然后才转头看向韩非几人,略带深意地说:“这些年辛苦韩非先生了。”韩非自然知道酆都大帝是指这些年自己在阳世大陆找仙人的事情,这件事情除了本身韩非和仙人的仇怨以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酆都大帝需要仙人的肉身。
韩非冷哼一声,没有搭理酆都大帝,而是直接对刘询的亡魂说:“走吧,我带你去见许平君。”
就在刘询满怀希望地走向韩非的时候,酆都大帝很随意地挥了挥手,刘询立刻发现自己没办法向前了,眼前虽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伸手摸过去,却摸到一道看不见的墙,就横在了刘询和韩非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