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隆武:朱与孙,共天下? > 第244章 汴陕会战之郏县遇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4章 汴陕会战之郏县遇袭

五月的豫西山区,水雾还没散尽,郏县东南面的打马坡就已弥漫开血腥味。杜仕希勒着马缰站在山梁上,俯视整片战场,草野间到处是明军的尸首,看得他心里都在滴血。

“伯爷,老黑殉国了!”,金声桓满脸血污,大口喘着粗气。老黑追随他多年,趟过无数尸山血海,没想到今天死在了陕州。

杜仕希无言以对,这次败阵,他有很大原因。实在是太轻敌了,竟然被鞑子骑兵绕后偷袭,招致大败。

原本他已经将郏县团团围住,城内的三千河南绿营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完全是被压着打。但就在即将破城之际,虏酋汉岱领着两万清军马步,忽然从渑池方向杀出。

其核心五千八旗铁骑以奔雷之势,直插明军右翼。

杜仕希麾下的这两万明军,乃是由三部分组成,即当时攻打襄阳的天狼军、荆州军和李过所部组成。其中右翼是荆州军的军阵,其原本的作战任务是攻击郏县东门,为主攻南门的中军吸引守军火力。根本没料到会有鞑子骑兵从侧面杀出,由此也酿成了一场大败。

时维荆州军刚分兵支援攻城,阵列尚显松散。当他们望见那片铁色洪流时,城头箭簇与城下金铁交鸣都似被压了下去,只剩马蹄敲碎地皮的闷响越来越近。冲在最前的八旗兵催动胯下战马,怪叫着冲向军阵的最边缘。

“变阵!拒马!”,金声桓急忙调度荆州军开始变阵,但几百步的距离,对于骑兵来说,不过转瞬即逝。明军刚竖起的几排拒马尚未扎稳,冲得最猛的八旗兵已撞至近前。当先的战马腾空跃起,前蹄踏碎拒马的木栅,骑手顺势挥刀劈落,明军士兵的惨叫混着木屑飞溅。后续骑兵如潮水漫过缺口,马枪穿透盾牌的闷响、弯刀砍中铠甲的脆响此起彼伏,将明军攻城的节奏彻底搅乱。

当主帅杜仕希得到消息时,右翼阵列已经被鞑子骑兵完全撕裂。小杜心知不妙,遂急令各部停止攻城,就地防御,且从天狼军抽调了一个营,极速增援荆州军。

但此时东门局势已经完全糜烂,鞑子的骑兵就像是在犁地一样,将军阵冲得个稀巴烂。又遇郏县守军擂鼓助威,泼天的箭雨从城头斜射而下,与铁骑形成夹击之势。

片刻之间,明军侧翼已彻底崩裂。

金声桓老于军阵,当时便已知局势已不可挽回。为了大局起见,他决定“丢车保帅”,牺牲本部、掩护中军主力撤退。他一边令号兵猛打旗语,一边聚拢残部就地坚守。

慈不掌兵。杜仕希也知道此时不可意气用事,于是令诸部有序撤退。待撤至两里开外的打马坡时,才下令构筑防线,准备迎击鞑子骑兵的追击。

而此时负责掩护的荆州军已经被彻底打残,连带着增援的一个营,都折损严重。折了数千人马,仍挡不住鞑子骑兵的横冲直撞。最后金声桓逼得没办法了,只好将全军所有的震天雷集中起来使用,才硬生生逼退敌骑。这震天雷还是新近配发给荆州军的,但用就是真好用。别的不说,不是那震天响声和耀眼火光,还真不能惊走那些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终于获得喘息之机,金声桓立马下令突围。

而清军那边,汉岱作为正白旗都统,可谓是旗主多尔衮的嫡系和亲信。这两年国势不振,多尔衮的压力很大,汉岱也想夺一场大胜,为主子分担压力。他好不容易才逮到这次机会,怎会轻易放明军跑路。于是他重整阵型,亲率铁骑冲阵,准备一举剿杀眼前的这部残军,然后再乘胜追击,争取将这支打着“杜”字旗的明军全部留下。

一边想走,一边想留。但两条腿怎能跑得过四条腿?鞑子如附骨之蛆,死死黏住了突围的荆州军残部,一场覆军之危就在眼前。关键时刻,金声桓的心腹部将老黑站了出来,他率本部八百人为全军断后,这才掩护荆州军主力顺利撤至打马坡。不过,老黑所部却是淹没在了敌骑之中。

终是应了那句老话——陶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上死。

山梁上,明军将领们都心有戚戚。一仗战死了这么多同袍,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让大家悲伤。转眼间,鞑子骑兵又至。

不过这次明军依托山坡,居高临下建立了防线,清军再也无法像先前那般肆意冲杀了。在被山坡上的明军击退两拨后,汉岱意识到骑兵难以攻坚,担心麾下儿郎折损过多,遂调转马头撤回了郏县,准备等步军赶到再来收割。

望着鞑子骑兵耀武扬威的远去,众将面色铁青......杜仕希一言不发的转身回了帅帐。直到这时,他们才意识到,清军这只老虎并不是纸糊的,也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长期以来的顺风仗,让他们变得骄傲轻敌了!这一仗,正如当头一棒!

此役,明军游击以上将领战死十五个,全军上下死伤六千余人,活下来的军汉,很多人在战后都成了残疾......这是杜仕希领军以来,打的最为惨烈的一仗,堪称惨败。

山风掠过,带走无数战死异乡的忠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