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天龙八部:在下萧峰,天下第一 > 第563章 萧峰宣告天下自己就在万劫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63章 萧峰宣告天下自己就在万劫谷!

万劫谷中,萧峰立于书案前,研墨铺纸,目光如电。

他提起一支狼毫笔,笔锋饱蘸浓墨,挥毫间力透纸背,字迹遒劲霸道,仿佛蕴含着龙吟虎啸之势。

信文如下:

【告天下英豪书·万劫谷定鼎檄文】

朕,萧峰!

昔日负“天下第一大恶人”之名,提刀跨马走江湖,见惯阴谋诡计,尝尽冷暖炎凉。

今登大辽龙椅,掌万里河山,统百万铁骑,乃草原共主、北国天可汗!

江湖风雨三十载,恩怨织网,血债成河!

朕手中刀,曾斩大宋州府里的贪官酷吏。

掌下力,曾毙少林寺内阻朕寻亲的盲僧。

指锋劲,曾破天龙寺外拦路的段氏武士。

脚下尘,曾染雁门关下当年围杀契丹同族的汉贼血!

便是这万劫谷中,旧日欲陷朕于死地的奸佞之辈,亦早成朕掌下枯骨!

亡于朕手者,或为江湖败类,或为朝廷鹰犬,或为伪善侠客。

尔等若为其亲友,便记恨。

若为其门徒,便怀怨。

若自诩“侠义”,便视朕为契丹胡虏!

心中积火如焚,日夜图谋报复者,满天下皆是,朕早已洞悉!

今,朕于此万劫谷中,揭竿为号,一并接着!

有仇的,便提你祖传神兵来报仇!

有冤的,便带你门派兄弟来报冤!

无论你是慕容世家中妄图复国的落魄子弟。

赵宋朝廷里领饷卖命的官军将领。

少林寺中只剩残喘的秃头僧众。

丐帮内记恨旧怨的叫花子头。

亦或是昔日被朕打垮的败军之将、侥幸逃脱的漏网之鱼。

甚至江南武林盟的跳梁小丑、川西唐门的毒囊鼠辈、陕北绿林营的盗匪头子。

朕,皆在此地候教!

朕,独站此谷,独战天下!

无需大辽铁骑踏破谷口。

无需南院大王率部掠阵。

无需属官捧印随行!

只此一人,一双曾毙山中猛虎、败天下英雄的铁掌。

只此一身,一副经受过丐帮内乱、少林追责、身世曝光的筋骨!

尔等尽可倾巢而来:带千军万马,携神兵利器,邀各门各派,唤亲友门徒。

便是将整个中原武林的人都聚在此地,朕何惧之有?!

朕的掌风,能破少林七十二绝技。

朕的内力,能扛武当太极劲。

朕的意志,能挡千军万马!

然,朕之耐心有限,时机稍纵即逝!

此战,只给三日!

三日内,谷门敞开,任尔等前来。

三日后,此谷便非寻仇之地,乃朕挥师南下的前哨!

过时不候,再无此机!

此役之后,世间江湖恩怨,与朕再无半分瓜葛!

朕将回师云中,点齐十万铁骑,挥师南下!

统御草原劲旅,踏黄河,越淮河,直抵汴京!

以堂堂之阵荡平割据,以正正之旗扫清乱象!

北至黑水之滨,南至岭南烟瘴,西至流沙大漠,东至沧海之滨,皆当归朕版图!

彼时,朕居于万军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登大宋紫宸殿,受万国朝贺,定度量衡,通南北商路,使天下百姓无战乱之苦,无地域之隔。

朕乃天下共主,非复当年江湖匹夫!

尔等若再欲寻仇,便需先破朕百万雄师,踏破朕的连营阵,斩朕的先锋将!

再无与朕单打独斗之机,再无报仇雪恨之日!

——尔等若尚有半分血性,若尚存一丝胆魄,若还敢称“英豪”二字!

便莫要躲在门派里抱头商议。

莫要在酒肆中逞口舌之快。

莫要让天下人笑尔等是畏死之徒!

速备行囊,速整兵器,速聚同党,来万劫谷与朕一决生死!

是生是死,是荣是辱,在此一战!

朕,萧峰,于谷中拭目以待!

大辽重熙二十三年 暮春

萧峰 敕令

于万劫谷

写罢最后一笔“令”字,萧峰手腕猛地一振。

那支产自湖州、笔杆嵌着细银丝的上好狼毫笔,便如断木般脱手而出。

“啪”地砸在乌木书案上。

笔杆应声从中断裂,断口处平整如削。

飞溅的狼毫混着未干的墨滴,有的落在宣纸上晕出点点黑斑。

有的砸在砚台边缘弹起,又重重坠在青石地面。

这一掷,何止是泄尽笔下余劲。

更似将他半生积压的恩怨、此刻登顶的霸气,尽数凝在这一击之中。

任谁见了,都要心惊于这份力透纸背的决绝。

他垂眸望着案上的战书。

宣纸上墨迹未干,氤氲的墨香混着他身上玄色锦袍的龙涎香气,在寂静的书房里漫开。

指尖轻轻拂过纸页,能触到字迹凹陷的纹路。

那“朕,萧峰”三字力沉千钧,似有龙威暗藏。

“独战天下”四字笔锋如刀,似要划破纸页。

“一统天下”四字舒展豪迈,似已将万里河山纳入笔下。

每一个字,都浸着他的豪迈气概。

是当年杏子林中喝退丐帮群雄的傲气。

是聚贤庄里独战天下英雄的胆气。

是今日身为大辽皇帝俯瞰众生的霸气。

每一行句,都透着他的无敌自信。

不信天下人能挡他双掌。

不信中原武林能撼他心神。

不信赵宋朝廷能阻他铁骑。

而通篇文字里藏着的吞天野心,更是如烈火般灼人。

从万劫谷了断江湖恩怨。

到挥师南下踏平汴京。

再到统御四海成为天下共主。

每一步都写得明明白白,毫无遮掩。

“来人!”

萧峰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

穿透书房的雕花窗棂,传到谷中深处。

不多时,脚步声由远及近。

四名身着粗布短打的老仆躬身进来。

这四人都是万劫谷的旧人,早年曾随段正淳打理谷中事务。

后来谷中人事变迁,只剩他们几个守着这片老宅。

此刻见萧峰一身玄色龙袍,周身气势如岳,四人皆垂首敛目,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萧峰俯身拿起战书。

信纸因吸满浓墨而沉甸甸的。

他递向为首的老仆,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纸边。

“此乃《告天下英豪书》,你等即刻寻谷中识字的杂役,备齐宣州玉版宣纸与陈年徽墨,抄录百份。”

“切记,字迹须工整,墨色要饱满,不可有半分潦草。”

“这每一份,都要让天下人看清朕的心意!”

为首的老仆姓陈,已年过六旬。

双手接过战书时,指尖触到未干的墨迹,竟微微一颤。

他低头扫过信上内容。

从“昔日天下第一大恶人,今大辽皇帝是也”的坦荡。

到“有仇的来报仇,有冤的来报冤”的决绝。

再到“独站此谷,独战天下”的豪迈。

字字句句都似滚烫的烙铁,狠狠烫在他心头。

活了大半辈子,他见过江湖侠客的义举,见过朝廷官员的权谋。

却从未见过有人敢如此公然叫板天下。

一人一谷,便要对抗整个中原武林与赵宋朝廷。

这份气魄,便是当年的段正淳也远不及。

老仆的手渐渐不抖了,反而攥紧了信纸。

眼中泛起异样的光彩,连带着声音都添了几分气力。

“老奴……老奴明白!”

“定当让每份文书都如陛下手书一般,字字见气魄,句句显雄心!”

其余三名老仆也纷纷躬身。

“我等愿助陈老丈抄录,绝不让陛下失望!”

萧峰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四人。

“抄录完毕后,分派人手,往四方去。”

“大宋各州府的酒楼茶肆,要将文书贴在最显眼的梁柱上。”

“城门闹市的告示牌,要替换成这份战书。”

“少林、丐帮、慕容世家、武当、峨眉……凡是有名有姓的门派,都要派专人将文书送到山门,亲手递到他们掌门手中。”

“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三日后,万劫谷中,朕在此候教!”

“是!陛下!”

四人齐声应道,捧着战书转身离去。

脚步竟比来时快了许多,仿佛手中捧着的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件能搅动天下风云的至宝。

接下来的两日,万劫谷中灯火通明。

老仆们寻来谷中十余名识字的杂役,在偏厅里摆开二十张案几。

每张案上都铺着玉版宣纸,研好浓墨。

众人围坐在一起,照着萧峰的手书一笔一划地抄录。

墨香从偏厅溢出,飘遍整个山谷,与谷中的草木气息交织在一起,竟生出几分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陈老仆守在一旁,每抄好一份,他都要仔细检查。

看字迹是否工整,看墨色是否均匀。

若有半分瑕疵,便责令重抄。

他说:“这是陛下的战书,容不得半点马虎。”

“要让天下人知道,咱们大辽皇帝,不仅武功盖世,连文书都透着一股帝王气派!”

两日后,百份《告天下英豪书》尽数抄录完毕。

老仆们将文书分装入十五只木匣。

又挑选出二十名精壮的仆役与杂役。

每人带着数份文书,分往不同方向。

有的往东北去汴京。

有的往东南去姑苏。

有的往西北去嵩山。

有的往西南去峨眉。

还有的往江南各州府去。

很快,这封如同巨石投入湖面的《告天下英豪书》,便通过各种渠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了整个江湖,乃至朝堂!

天下,为之哗然!

为之震动!

萧峰这一纸《告天下英豪书》,绝非一时意气的狂言,而是掷地有声的战帖。

他明知中原武林对契丹人本就心存芥蒂。

更遑论自己曾身负“天下第一大恶人”之名。

杀过少林弟子、斗过丐帮群雄,与江湖各派结下的恩怨早已盘根错节。

却偏要将所有仇恨尽数引到自己身上。

在万劫谷中设下这“一人战天下”的死局。

这哪里是寻仇,分明是将自己架在火上烤,置于整个中原武林的对立面。

少林的高僧会记恨他毁经杀僧之仇。

丐帮的弟子会不忘他当年离帮、乃至后来冲突之怨。

慕容世家会借机报往日交手之耻。

江南各派更会以“驱逐胡虏”为名群起而攻。

他偏要逆着这股洪流而行,不躲不藏,不卑不亢。

这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早已超出了寻常江湖人的胆色。

更遑论,他的战书不止针对江湖,更是对赵宋朝廷的公然蔑视。

彼时大辽与大宋虽暂止兵戈,却仍属敌国。

他身为大辽皇帝,本应居于上京宫城,运筹国事。

却孤身入宋境,在万劫谷中写下“挥师南下,统御铁骑,廓清寰宇,一统天下”的字句。

这不仅是对大宋江山的觊觎,更是对赵宋皇权的挑衅。

要知道,自宋太祖开国以来,朝廷虽忌惮江湖势力,却也从未容得外邦君主如此在大宋境内叫嚣。

萧峰偏要打破这层禁忌,既不请旨,也不通报,直接以战书昭告天下。

仿佛根本未将大宋的律法、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

这份对皇权的漠视,对天下的掌控欲,比任何刀兵相见都更让赵宋君臣心惊。

世人皆说,古有楚霸王乌江自刎,豪气干云。

有霍去病封狼居胥,壮志凌云。

可比起萧峰这“独战天下”的举动,前者多了几分悲壮,后者添了几分顺遂。

唯有萧峰,是在明知前路满是刀光剑影、身后无半分援军的情况下,主动竖起战旗,邀天下人来战。

他不要大军压阵,不要帮手掠阵。

只凭一双铁掌,便敢接下所有仇怨。

这份豪气,是千古以来从未有过的狂傲。

是能让后世豪杰读之皆拍案惊叹的壮举。

而他字里行间的自信,更是霸绝寰宇。

“尔等尽可倾巢而来,朕何惧之有?”

一句话,便将天下英豪都不放在眼里。

他信自己的掌力能破少林七十二绝技。

信自己的内力能扛千军万马。

信自己的意志能挡所有明枪暗箭。

这份自信,不是盲目的狂妄,而是源于半生江湖厮杀的底气。

聚贤庄里他独战数百高手仍能全身而退。

雁门关外他以一己之力化解两国兵戈。

如今身为大辽皇帝,更是将江山社稷扛在肩上。

这份经历沉淀下的自信,早已不是“天下第一”的虚名。

而是“天下尽在我掌握”的掌控感,足以让寰宇之内所有挑战者都心生怯意。

至于他的野心,更是昭然若揭,写在每一个字里。

从“今大辽皇帝是也”的身份宣告。

到“挥师南下,一统天下”的目标。

再到“居于万军之中,运筹帷幄,乃天下共主”的愿景。

他从未遮掩自己想要统一南北、掌控四海的野心。

这野心,不是小富即安的满足,也不是偏安一隅的苟且。

而是要将整个天下都纳入自己版图。

让南北百姓皆臣服于自己脚下。

让大辽的龙旗插遍从黑水之滨到岭南烟瘴的每一寸土地。

这份吞天食地的野心,如同一团烈火,在战书中熊熊燃烧。

任谁都无法忽视,更无法阻挡。

可以说,萧峰这一纸战书,写尽了英雄的豪气、帝王的自信与霸主的野心。

也彻底搅动了天下的风云。

江湖因此而沸腾。

朝堂因此而震动。

一场注定要载入史册的大战,正朝着万劫谷缓缓逼近。

万劫谷,瞬间成为了整个天下风暴的中心。

吸引着无数仇恨、愤怒、恐惧以及复杂难名的目光,汇聚而去。

而萧峰,则如同风暴眼中最平静也是最强大的存在。

在谷中静候着那即将到来的、注定要血流成河的最终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