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帆他们三人相比,穿越者群体的生活节奏显然要紧凑得多。
书院外围。
在这三个月里,穿越者们围绕着书院外围,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各项发展工作。
赵刚在这三个月里,陆陆续续招来了不少流民,让穿越者们一个个忙得脚不着地,只能不断抽空安置流民。
不过依然赶不上赵刚招来流民的速度。
第一个月,其实还好,书院外围的人口还维持在 200人以内,一切都在相对有序的节奏中推进。
穿越者们如往常一样开会,分配任务。这天,陈禹泽例行召集大家开总结会议。
书院临时搭建的木屋里,十二位穿越者围坐在略显粗糙的木桌旁。
桌上摆放着几张皱巴巴的手绘地图和用木炭记录的数据。
陈禹泽双手撑在木桌上,目光扫视着每一位成员:“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营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但咱们不能满足于此,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咱们得提前谋划应对。”
钱瑞站起身,条理清晰地阐述着发展思路:“农业生产如今已步入正轨,接下来我们得把目光投向手工业。
咱们周边资源丰富,山里的竹子、河边的黏土,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我们得充分利用起来,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但现在流民增多,基础物资需求必然暴增,我们的手工业发展计划得加快进度。”
安静轻轻拨了拨垂在脸颊边的发丝,补充道:“教育也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孩子们是咱们的未来,知识可以解锁我们的科技,虽然有点困难,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们可以先找些宽敞的屋子当作临时教室,没有书本就自己动手抄写,教书人员可以让林穗和陈德海帮忙教一教。
而且流民里肯定也有识字的,说不定能补充师资力量。”
坐在一边的林穗和陈德海点头表示愿意帮忙。
宋文彦则将关注点放在了生产工具上:“老钱,你之前说的‘系统资源可视化’,能不能准确定位铁矿脉?
现在木器加工效率太低,必须想办法搞些铁器出来。
流民一来,农具、工具的需求只会更大,再这么下去,生产根本跟不上。”
钱瑞轻点腕表,掌心随即亮起全息投影地形图,山川地貌、植被分布清晰可见,各类资源以不同颜色标记闪烁其中。
他一边操作,一边解释:“铁矿脉的坐标在 23.76,31.41,是一处露天矿脉。
不过,虽然系统能定位,但以我们目前的条件,直接开采难度极大,缺乏专业设备是最大的阻碍。
而且现在人手都快不够用了,开采铁矿怕是有心无力。”
他眉头微皱,手指在投影上滑动,放大矿脉周边地形,众人的目光也随之聚焦。
宋文彦摩挲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既然直接开采不行,那就从基础准备工作入手。
我带领的村民发现了陶土矿,我们可以先用低温烧制简易坩埚,尝试土法炼铁。
虽然风险不小,但咱们有铁匠出身的王大柱,让他牵头,召集有经验的工匠一起研究,说不定能成功。
只要能炼出铁,不仅能解决农具问题,还能打造些简单兵器,保护营地安全,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铁的问题要是解决了,不仅能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军事武器方面也将带来质的飞跃。
接下来,轮到柳茵发言了。
她对即将到来的雨季表示担忧:“雨季快到了,雨水增多,细菌滋生,饮用水必须煮沸处理。老钱,系统能调配漂白粉吗?
净化水质刻不容缓,要是大家喝了不干净的水,生病可就麻烦了,如果处理不及时,还有可能引发瘟疫。
到时候,别说发展了,一个弄不好我们全得完蛋。而且流民这么多,卫生管理难度直线上升,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钱瑞敲了敲腕表,查阅着系统物资清单:“小茵说得有道理,嗯,漂白粉的原料是足够的,到时候,你带点人来取就好了。
柳茵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钱瑞接着道:不过目前生产设备得优先供给制盐。大家想想,现在每月消耗食盐 60斤,虽然系统里存货还算充足。
不过要是再不量产,半年后,饭菜可就没滋味了,更别说长期缺盐对大家身体的影响。人要是缺了盐,浑身没力气,怎么干活?
而且流民来了,食盐用量肯定翻倍,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接着夏瑶提出想法:“说到资源利用,大家还记得流民过来时带了些家畜过来吗?
我们不是还有一些没用的红薯藤吗?这些红薯藤千万别浪费。捣碎拌麸皮可以喂家畜,家畜养肥了,过年既能改善伙食。
藤蔓晒干能编蓑衣,解决雨具问题。
另外,纺织组也该尽快组建,不能总让妇人们用树皮搓麻绳,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本地植物纤维,或者发展养蚕业,让大家都能穿上像样的衣服。
流民里肯定有擅长这些手艺的,正好可以利用起来,还能教给其他人。”
“可是流民的住所怎么办?现在的屋子根本不够住。”林穗皱着眉头插话道。
“要不我们发动流民一起搭建?教他们简单的搭建方法,这样能加快进度。”陈德海提议。
“行,但得保证质量,别一下雨就塌了。”陈禹泽严肃地说道。
“还有食物分配,得重新制定标准,不能再按原来的来了。”宋文彦补充道。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思维的火花在空气中碰撞,营地未来发展蓝图逐渐清晰。
大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任务。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赵刚强大的招纳能力彻底打破了原有的节奏。
第二个月的清晨,远方的地平线上出现了黑压压的一片人影。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嘈杂的脚步声、孩子的啼哭声、牲畜的叫声混杂在一起。
原来是赵刚带着第二批流民归来了,共 583人,来自张家村。
他们男女老少皆有,原本有 600名村民,途中走散了 17人。
现在剩下的 583人中,男孩 169名,女孩 155名,老人包括村长在内 29名,妇人 129名,青壮年 101人。
这有点出乎 12位穿越者的想象。
他们站在营地门口,看着这群乌央乌央的流民,一时有些发懵。
流民们衣衫褴褛,补丁摞着补丁,面容疲惫,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期盼。
陈禹泽张大了嘴巴,忍不住惊呼:“我去,刚哥招人速度太快了吧,把我们当永动机使唤呢!这可怎么安置啊?”
“谁说不是呢!按照新加入的人数来算,物资储备都快告急了。”钱瑞苦笑着摇头。
“先别慌,大家镇定。”安静深吸一口气,“当务之急是先给他们安排落脚的地方,老弱妇孺优先安置。”
“可就算这样,屋子也不够啊!”柳茵着急地说道。
宋文彦咬咬牙:“不够也得想办法!先搭简易帐篷,总比露天强。”
夏瑶点点头:“我带人去收集搭建帐篷的材料,林穗、陈德海,你们负责组织流民帮忙。”
陈禹泽看着大家,说道:“行,就这么办!不管怎样,既然他们来了,我们就不能不管,大家咬咬牙,总能挺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