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禹泽看向夏瑶,继续说道:“陈郡这边靠近山林。

我们得先带百姓把猎户的路子走通,抓些野味回来给大伙尝尝鲜,顺便探探周边有没有未被占领的资源点。

百姓们干活老吃白粥榨菜也不是事啊。”

夏瑶点头应下后,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片刻后调出一张物资清单,全息投影在两人之间闪烁:“医疗包够用,但抗生素只剩三箱,得省着用。

农具方面,系统给的铁犁和锄头数量够分,就是耕牛太少,陈国只有五十头,蔡国三十头,可能得想办法组织开荒了。”

陈禹泽看着投影上跳动的数字,喃喃道:“牛真少啊,难怪古代不能吃牛,原来是稀缺资源啊。”

夏瑶苦笑道:“你以为啊,现在真的好怀念现代的机器,干起农活来轻松万倍。”

陈禹泽摇摇头:“现在就暂时不要想了,既然牛不够,我们得想下其他办法。”

“这些都不是问题。”

一旁的钱瑞插了句,“贵族和俘虏都能拉去开荒,每天发两顿粥,干满十个时辰才能歇。

反正劳动改造嘛,正好磨磨他们的性子。”

陈禹泽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又转向众人道:“接下来我们得继续把新政推行到陈郡各地。

把咱们的赋税标准贴到各地城门口——两个月免税,两个月后每亩地只收一成粮,比原来的税收少了一大半,把这些条文写成大字报,让识字的百姓帮忙念给其他人听。

要是有人偷偷使坏……”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严肃起来,“直接关小黑屋,饿上三天再谈。”

夏瑶挑眉笑了:“放心,我最新组织了一批本地人手,最擅长跟老百姓打交道了。

保证不出三天,整个陈郡百姓能把咱们的好处编成顺口溜传遍大街小巷。”

等事情基本安排妥当众人离开后,陈禹泽忽然叫住宋文彦:“老宋,给新国家想名字的时候,你是不是早就有主意了?”

宋文彦摸了摸鼻尖,笑而不语。

陈禹泽看着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光,忽然想起这人曾是历史爱好者,对“华夏”二字的执念比谁都深。

“夏国……夏朝……夏星。”

陈禹泽低声念了几遍,嘴角慢慢扬起,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挺好的,但愿咱们能真的像老祖宗那样,在这颗星球上创出个万世基业来。”

与此同时,蔡郡那边也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叶锦璃蹲在临时搭建的铁匠铺前,专注地看着炉中跳动的火苗,火星溅在她护目镜的玻璃上,映出一片橙红。

她的脸上沾满了煤灰,却丝毫不影响她眼中的执着。

柳茵匆匆走了过来,她的发间还沾着几根稻草,裙摆上蹭着草席的草屑,显得有些狼狈却又充满了干劲:“锦璃,休息下吧。

按照你说的,我们把蔡郡的老弱妇孺组织起来编草席,一天能编三百多张!”

“干得不错。”

叶锦璃用铁钳夹起一块烧红的铁块,重重砸在砧台上,火星四溅,发出“当”的一声巨响,“让孙裕带几个人去山里勘探铁矿,咱们得尽快把铁器作坊建起来。

对了,那些贵族战俘不是会织布吗?把他们分到纺织组,每天定量完成布匹,完成了就给白面馒头,完不成就只能喝稀粥。”

柳茵有些犹豫,道:“这样会不会太苛刻了?毕竟他们以前都是养尊处优的……”

“养尊处优?”叶锦璃冷笑一声,手中的铁锤再次落下,发出一声沉重的闷响,铁块在锤击下逐渐延展,“你知道蔡国去年冬天有多少百姓被冻死吗?

足足三千人!这些贵族却在府里烤着炭火吃着烤肉。现在让他们用双手换饭吃,已经是天大的仁慈了。”

柳茵听了,沉默了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行吧,不过我们要做就得好好做啊,”

她有些担忧地接着说道,“我可听说其他两个地方可在卯足了劲发展呢。

根据系统的统计,书院外围居然以村为单位发展为第一,而陈郡为第二,我们垫底呢,锦璃,我好有危机感啊!”

叶锦璃眼神一凛,铁锤在砧台上敲出一串急促的火星,眼底跃动着不服输的光芒:“那有什么,反正我不会认输的。

我会用自己的实力带领着蔡郡人民超越一切拿下发展第一!”

。。。。。。

陈郡的原本关押林晚秋的地牢里,赵崇年盯着铁栏杆外晃过的白粥桶,铁栏杆上的锈迹掉在他囚服的补丁上,像是撒了一把铁锈色的星星。

送饭的老卒少了根手指,指甲缝里嵌着黑泥,端着的木勺边缘缺了口:“将军尝尝吧,咱们夏国的白粥,稠得能立住筷子。”

“夏国?”

赵崇年手中的碗哐当落地,滚烫的粥水在青石板上洇开,“你们...立国了?”

老卒蹲下身,看着地上的粥水有些心疼,却并未去捡——如今白粥多得吃不完,只是过去苦日子过惯了,一时改不过来了。

他说道:“真是浪费,你们这些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浪费粮食,立国,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你想想,卯时打下你们前锋营,未时就破了你们的所有据点,申时就定了国号,这种情况自古从未见过。

将军前几天没听见城墙上的钟声吗?陈郡和蔡郡的百姓都在分粮呢,您说这世道——是不是该变变了?”

赵崇年听后一时之间有些羞愧。

此时远处传来夯土的号子声,夹杂着铁器开垦荒地的钝响。

赵崇年忽然想起他被俘时看见的场景:一群穿粗布衣裳的年轻人站在炮群后,腰间别着的不是刀剑,而是闪着银光的扳手与卷尺。

他们说话时带着奇怪的词儿,什么“工业化”,什么“土地改革”,却让那些面黄肌瘦的百姓眼里燃起了火光,那火光比他见过的任何火把都要明亮,都要持久。

“将军要不真心投诚算了,跟着魏国没有前途的,这样你手下那些人或许会感激你一辈子。”

老卒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飘来,又像是直接钻进了他的耳朵。

赵崇年木然无语,目光落在地上的粥渍上,那里不知何时爬来了一只蚂蚁,正努力搬运它们心心念念的吃食。

老卒接着道:“你的坚持,和对魏国的忠诚,对你来说没有一点意义!

从夏国的发展趋势来看,我能看出上面的人有着气吞万里之势,跟着他们混,或许你还能见证他们统一另外八国的壮观场景。”

赵崇年眼神闪烁,内心有了些心动,喉结滚动着,却说不出话来——铁窗外,一片树叶正晃晃悠悠地落下,在阳光里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