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自己人被推到了关键的位置上,姚广孝在石门郡的政令越发通畅起来,掌控力度也越来越强,若非是时机不对,他现在就可以对石门郡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为了迷惑各家势力,以及给各位官员们身后的势力一个交待,不让他们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姚广孝和各位官员们依旧保持着之前的行事风格。
贪污受贿没有半点拒绝,该攫取的利益也是不会轻易放手,甚至各种中饱私囊、损公肥私的事情也是没少做,只是比起以前更加大胆、也更加隐蔽了一些。
毕竟以姚广孝的智谋,前世只是不屑去做这等事情,并不代表他做不了,真要是用点心思,比起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贪官污吏还要擅长一些。
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嘛,学好不太容易,可学坏就是一出溜的事情,现在的姚广孝就是轻轻松松地混进了“贪官污吏”的群体之中。
当然了,包括姚广孝在内的众多官员们,贪污来的钱财可不是真正落入了自己的腰包,其中一部分是要上交给背后之人,才能够“维持”他们的官位,获得身后之人的支持。
一部分用来上下打点,才能够更好地“中饱私囊”,剩下的那些才属于他们个人的收入,只不过却是被汇集了起来,通过锦衣卫的渠道,换成粮食等各种物资,送到了卫青大营之中。
卫青所部驻扎石门郡,按理来说,所需粮饷是要由石门郡的郡衙承担一部分的,剩下的则是来自兵部和户部的划拨。
可包括龙武卫的前身武安军在内,自从成军那一天起,就没有得到过朝廷调拨的钱粮,全都是靠着叶白独立支撑,各地官府和家族送来的钱粮,数量不多,而且也是有着别的目的,与朝廷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就连有着正式编制的龙武卫都是如此,卫青这一支兵马,到现在都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属于是叶白的私军,在兵部都没有花名册的那种,怎么可能得到朝廷和地方官府调拨的钱粮。
叶白不在石门郡,卫青所部的粮草供应就略微有些麻烦,每隔10日,就有数万民夫运送大批粮草从武安郡出发,进入石门郡,转运耗费颇多,也就是叶白家底丰厚,才能够承担得起。
站在姚广孝的角度,肯定是要想办法减轻叶白的负担,无法在明面上直接提供帮助,暗地里将“贪污”所得钱财,就地购买粮草辎重,送到卫青大营,就是最为合适的举动了。
虽然说卫青大军中有一个毒士程昱,最为擅长地就是解决军粮问题,有他在的地方,军粮应该是不会缺少的,而且还是营养价值极高的肉食,可姚广孝依旧在想方设法地给卫青提供更多的钱粮。
大量购买粮草,石门郡的粮食商人们,自然是能够察觉的,可是姚广孝早就做好了准备,有着各地官府还有府军的多重掩饰,再加上锦衣卫的伪装,倒是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
不过这样的隐藏,除了要小心翼翼之外,时间也不能持续太久,否则照样容易暴露,谁让西北三郡的粮食产量并不高,民间的粮食数量也是相当有限,采购太多粮食,动静很难隐藏得住。
只是姚广孝也只能如此而为了,尽可能地利用自己的身份,动用手中掌握的力量去进行遮掩,能瞒多久就瞒多久,真要是瞒不住了,就只能是选择暴露了。
想来到了那个时候,秦国的局势又有变化,就算暴露了,朝廷也只能是干瞪眼,做不了太多事情。
…… ……
石门郡的姚广孝各种动作不断,能力并不比姚广孝差的长孙无忌也没有闲着,姚广孝身边有满宠帮衬,长孙无忌身边也有顾雍在。
石门郡经历过战乱,虽然留下了半郡之地的烂摊子,可却也方便了姚广孝做出一些事情。
武安郡的情况也大同小异,没有烂摊子需要去收拾,可西城府和金林府已经成为了叶白的根基之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了长孙无忌不少的麻烦。
两人各方面的条件差不多,面临的环境也差不多,只是两人的行事风格却是截然不同。
姚广孝是利用了各家势力争夺利益的绝佳机会,采用了浑水摸鱼、推波助澜的方式,造成的死亡虽然多了一些,效果却也是不差,还没有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怀疑。
而长孙无忌则不一样,抛开金林府和西城府不提,武安郡的其他几府都没有被战乱波及,占据利益的各家势力也没有受到损失,彼此之间的斗争始终维持在一个程度上,姚广孝在石门郡的那一套用在武安郡并不合适。
论手段的狠辣,长孙无忌不会比姚广孝差,甚至还会更加狠一些,更不会有什么心慈手软,若是没有这点本事,他当初也不可能成为一名权臣。
与姚广孝一样,长孙无忌也放弃了民间利益的争夺,没有与各家势力直接爆发明面上的冲突,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官场之上。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长孙无忌作为武安郡的郡守,名义上乃是武安郡的最高官员,全郡的官员都是他的下属。
有这样的大义名分在手,长孙无忌很多手段都用得得心应手,威逼利诱、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一招接一招,如同海浪一般一波接一波的,没有点能力的官员根本就招架不住。
锦衣卫就是从武安郡起家的,目前的情报网络系统中,武安郡是最完善的,渗透力度也是最大的。
有锦衣卫提供的准确消息,长孙无忌的计策无一落空,都是打在了各位官员的七寸要害处,要么被清洗,要么俯首称臣,成为长孙无忌手中的棋子。
在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本就不太平静的武安郡官场再次生出了波澜,许多官员被革职或者论罪降职,还有甚者被关入了大牢。
虽然长孙无忌无权直接给郡内官员们论罪,更加无权将他们砍头,可在权力范围内,做出一些惩处还是可以的。
动荡不安的武安郡官场,比起石门郡还要更甚,许多摸不清楚长孙无忌意图的官员们可以说是人人自危,而那些暗中投靠长孙无忌的官员则是心中暗喜。
自家大人如此强势爆发,攫取了那么多的利益,最后还不是要落入到他们的手中,这对他们来说当然是好事一件。
虽然对手也不是私人,面临长孙无忌的步步紧逼,同样会选择拼死反扑,有不少长孙无忌一系的官员也被波及落马,但总体而言,长孙无忌的优势却是越来越大。
如此大的动静,再加上某些官员向身后的靠山求援,自然也就吸引了朝廷的目光,他们现在虽然没有多少精力顾及西北三郡,但却不可能真的不闻不问。
也不知道长孙无忌是如何“忽悠”的,反正朝廷那边并没有对他的动作进行斥责,只不过是让他收敛一些,不要扰乱了武安郡的正常和平静。
没有过多的精力去管,也不代表就完全放手,有些人也及时出手了,想要给长孙无忌一个教训,让他看清局势。
没有人将武安郡的事情与叶白联系起来,毕竟通过各方面的情报,叶白在班师之后,整天待在军营之中。
除了有人主动登门拜访之外,他甚至连面都没有露一下,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操练新兵上面。
而且叶白与长孙无忌之间也没有任何联系,有限的几次接触,还是长孙无忌主动登门拜访,那还是为了调动左军的事情,并非是为了其他。
最最关键的是,长孙无忌的所有行动,都是相当正常的政治斗争手段,在政治斗争中乃是司空见惯,可不是叶白这样的军方寒门子弟所能够掌握的。
无非就是长孙无忌展现出来的权谋手腕,让人眼前一亮,这等大才,就算是放在朝堂之上,也能够有立足之地,在郡城任职,多少有些屈才了。
与叶白无关,又是常规的政治斗争手段,各方自然也就没有太过放在心上,虽然对于自家的损失感觉到有些心痛,但也没有绝望,毕竟没有出现最坏的结果。
自诩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经验丰富的老狐狸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太过重视,等到发现局势不对,亲自插手的时候,却发现大势已去。
靠着众多手段,长孙无忌不知不觉间已经掌控了武安郡大部分官员,几乎将武安郡官场变成了他的自留地。
在没有直接干涉的手段之下,仅仅是隔空斗法,这些老狐狸无法调动更多的力量,如何是长孙无忌这个东道主的对手,有限的反击被轻松击溃,不但没有达成目的,反倒是将本就不多的力量都给搭了进去。
不是没有人在朝堂上弹劾长孙无忌,甚至想要治他的罪,让他丢官免职,再不济也要给武安郡郡换一个新的郡守,不能让长孙无忌在武安郡任意妄为。
可长孙无忌在朝堂上也不是没有支持者的,其他势力利益受损,他们的利益反倒是空前增加,将长孙无忌当成了宝贝,自然不可能任由他被人弹劾,双方在朝堂上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谁也奈何不了谁,在皇帝没有下场的情况下,也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