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徐瑶蓁刚收到要她进宫的旨意时,心里还七上八下的。
得知是给太后娘娘讲故事时,徐瑶蓁又有些发愁。
她连梦中那一世算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听说的那些事,几乎全倒完了。
徐瑶蓁不由地心中发苦。“太后还要听啊,想不出来啊。”
“老奴还知道一些。”曹婆子刚想着讲给徐瑶蓁听,让她记着到宫里再讲。
徐瑶蓁连忙摆手。“不用了,你跟着我进宫吧。”
曹婆子也不想进宫,嘴角抽了抽。“那地方太不自在了,站着都让人发抖。生怕碰个什么东西,那全是金贵东西。把我全身卖了都赔不起一件。”
徐瑶蓁就是觉得皇宫太拘谨了,所以不爱去。“皇太后为什么非要想起我呢,唉。”
“唉……”
小小的软软的声音。
徐瑶蓁转过头一看,她儿子陪着他一同叹气。
“行了,这次你跟娘一块去吧。太后看着你,估摸着就忘了讲故事的事儿。”
太后最近精神好了许多,却是总忘事儿。
当徐瑶蓁进宫后抱着儿子到了太后跟前时,太后大吃一惊。
“唉呀,徐侧妃,你这是抱的谁家的孩子呀?”
徐瑶蓁顿时感觉不妙。
暗想,太后还真是不容易。
性情良善,在这吃人的后宫里,几度差点没命。如今眼见着仇人要伏诛了,终于能看着那些个仇人得到报应了。
仇人还没有死,她自己却先出了问题。
徐瑶蓁可不敢直接说太后有痴呆现象,明明还那么年轻。
也只比他们摄政王府那位作天作地的梁太妃,大个10岁左右。梁太妃还能和野男人厮混搞绯闻呢?
太后却病成这样。
徐瑶蓁看向旁边的嬷嬷。“太后娘娘精神倒是不错,今日太医给请平安脉了么?”
“一直都是太医院的副医正,给太后娘娘请平安脉的。都说太后娘娘精神恢复的很好,虽然最近容易忘事,可话多了,吃的也多了。”
徐瑶蓁想这个太医院的副医正,对脑科类并不正常。
又问道,“睡眠怎么样?”
“睡得很好啦。现在呀,几乎不做噩梦了。”
是啊,人都要痴呆了。
除了能吃能睡,还会干什么呢?
徐瑶蓁转了转眼珠子,伸手拍了拍儿子的小屁屁。
小家伙哼唧了两声。
“老古大夫是不是在宫里?听闻他最近总进宫来。我家这小子不让别的大夫接近,我想着让老古大夫给他瞧瞧,是不是哪儿不舒服?这几日总哼唧。”
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他娘话里的意思。
又哼哼唧唧起来,小屁股转向外边,窝在他娘怀里。
跟在跟前的两个嬷嬷和大宫女,看着小家伙养的粉白粉白的。
忽然就皱起眉哼唧了起来。
真以为这孩子难受了。
绝对想不到是小家伙与他娘心有灵犀呀。
老古大夫近期总进宫的原因,是给太子调理身体。
他是太医院前院首,他的艺术至今无人能及。
徐瑶蓁的要求完全不过份。
老古大夫提着药箱“呼哧呼哧”赶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不想理他的小家伙。
都不用把脉,就知道这小家伙跟裴云栖那如出一辙的脸,还有如出一辙的坏脾气。
“徐侧妃,这么着急?” 老古大夫的意思是说,不能出了宫再找他吗?
整的老谷大夫以为发生什么大事儿了。
徐瑶蓁悄悄地把太后的症状与老古大夫一一说了。“您也知道,我家以前是做药材生意的,我小时候就听说过这种症状。很多老年人会得。如果在病症初期干预了,以后会好很多。”
太医院的大夫只给宫里的贵人们看病,不游走民间。
对某一类的症状不清楚,也实属正常。
及时发现异常,也不会多事。
像太后这种病症,平时吃着营养的东西,过些年年岁更大时,只会觉得人是越老越糊涂了。
老古大夫先给小家伙把了把脉,又伸手摸了摸小家伙的小屁屁。
“贪嘴,少吃点。”
其实就是,小家伙饭量越来越大。
不给吃就脾气大的不行。
徐瑶蓁在的时候还好,她不在,所有人都惯着这小子。
嬷嬷也让老古大夫顺便给太后再把个平安脉。
这也是惯例而已。
老古大夫医术高超,不管是年轻时候,还是从太医院之首的位置退下来后,经常在民间行医。
亲自去山里采药。
他的能力和见识,太医院这一些太医捆一块都比不上。
老古大夫给太后请完脉后,心中暗暗吃惊。
一切都让徐瑶蓁料对了。
“我给太后先开一个清脑的方子,这个方子至少吃半个月。但是老臣会在三天后送来一些药丸,搭配这个方子一块吃。过热过凉的吃食,或者过补的营养药物,都暂时停了。”
老古大夫并没有直接说太后有什么病。
可他满脸的凝重与慎重,太后身边的嬷嬷,赶紧转身去报给了承盛帝。
老古大夫一从太后宫里出来,就看到在外面等着的李大监了。
李大监同样有些忧虑。“太后娘娘的身体……”
“身体无大碍。”老古大夫用手指碰了碰脑子。“这里老啦。”
李大监这才松了口气。
宫里的这些老人们,老了以后时常糊涂。有的连屎尿都不自知了。
反正有人伺候。
可同样的事落在太后的身上,不由得让人唏嘘。
太后年岁并不大呀。
“幸好发现的及时,调理上两个月,以后吃上我给备的药,要天天吃。基本问题不大。”
承盛帝也听了老古大夫的汇报后,心微微放了些。
“太后的仇人还活蹦乱跳的,天天想着怎么算计朕的朝廷呢?呵呵。”
是啊。
这种不公平,让人感觉很无力。
徐瑶蓁还不知道,她反算计了那位素玉道姑,承盛帝的杀心大起。
“朕一定要让她死都不能好好死,千刀万剐都便宜了她。”
徐瑶蓁陪着太后坐了一会儿,主要是让曹婆子给讲村里的故事。
曹婆子一开始讲的是别人的,后来讲着讲着实在没辙了,就讲自个儿那个死鬼老家的事儿。
全是左邻右舍,狗屁倒灶的事儿。
听得太后两眼放光。
“哈哈,有趣,有趣。”
离开皇宫的时候,徐瑶蓁抱着儿子,精神可足了。
曹婆子嗓子都要冒烟儿了。
徐瑶蓁赶紧安慰曹婆子。“太后不是给赏了吗?曹妈妈,多动动脑子,不会出脑子上的事儿。”
曹婆子:谢谢您勒。
您可真会安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