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渐垂,汴京城内灯火阑珊。
向平独坐书房,烛光摇曳间,桌上那卷泛黄的羊皮地图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愈发神奇。
此图正是汴京商队失踪案的关键所在。
商队的行踪路线图。
这份地理图,原本是通过偶然机会落入他手中的,而今却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向平手指轻轻抚过地图上那道蜿蜒的红线,眉头紧锁。其实只要将这卷图直接交给仁宗皇帝,就能轻松解决商队失踪之谜。
可他深知朝中事务复杂,若是直接呈交,反而会引起诸多猜疑,不仅无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可能因此陷入危险之中。
“若我直接奉上此图,必会惹来质疑。是凭空得来,还是早有预谋?”向平自语道,手指轻叩桌面,“不若借此机会,一来查明实情,二来洗清嫌疑。”
思忖再三,他已安排麒麟大酒楼的几名得力干将外出调查,表面上是查找失踪商队,实则是为自己打掩护。
然而,若要确保安全,还需亲自入宫,探听朝中对此事的真实态度。
“如此重任,非得找个能手相助不可。”向平收起地图,郑重置入暗格,起身整理衣冠,踏入夜色之中。
翌日清晨,街市尚未喧嚣,向平已至城南一处不起眼的小巷。巷深处,有一家门面狭小的裁缝铺,招牌已褪色,写着“聚缘裁坊”四字。
此处虽不显眼,却是汴京城内最有名的易容术之地,掌柜“妙手”——李老更是易容术的一代宗师。
“吱呀”一声,向平推开木门,细碎的铃声响起。
“谁啊?”店内传出一个苍老的声音,紧接着,一位身材矮小、满头白发的老者拄着拐杖从内室走出,眯着眼打量门口的访客。
“多年不见,李老可还认得在下?”向平微微躬身,声音压低。
老者目光一凝,随即面露惊讶,连忙上前几步,仔细打量向平的面容,忽然露出了然的笑容。
“原来是向公子!老朽眼拙,差点没认出来。”李老迅速将门关上,挂上“暂停营业”的木牌,“多年不见,公子依旧是那般气度不凡,不知今日前来,有何贵干?”
向平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后,这才开口道:“李老,我需要您的一门绝技相助。”
老裁缝眼中精光一闪,随即会意,示意向平随他进入内室。推开一扇隐蔽的小门,二人进入一间别有洞天的密室。
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假发、胡须,架子上摆放着数十种颜料、粉末,角落里是几个人体模型,上面穿戴着不同身份的服饰。
“公子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老裁缝语气平淡,却透着专业。
向平思索片刻,道:“我需要进宫,但不能引人注目。最好能扮作宫中常见却又不起眼的角色。”
李老闻言,摸着胡须踱步思考,目光在屋内转了一圈后,忽然停在角落的一套服饰上。
“公子,老朽有一计。如今正值年末,宫中需要采买大批物资,各地商贾往来频繁。不如装扮成杂买务的采购官员,如此既能自由出入宫中各处,又不会引人怀疑。”
皇宫杂买务的主要职位包括监官、库子、秤子等人吏。监官由京朝官、三班使臣及内侍担任,库子和秤子则是杂买务的下级人员
杂买务的职责是收购宫廷和官府所需的各种物品,确保这些物品能够及时供应。
杂买务隶属于太府寺,其设立体现了当朝政府对物资供应的重视,通过合理分配和有效管理,确保了官府和宫廷的日常需求。
“你就扮成监官如何?”李老征询问道。
“妙!”向平眼前一亮,“那就有劳李老了。”
李老点点头,开始忙碌起来。他先是取来一套灰青色官服,款式不华贵却也不失体面,正是那种容易被人忽略的中层官员装束。接着,他从架上取下一盒特制面脂,以及几种颜料。
“公子且坐,老朽先要改变您的面容轮廓。”
向平依言而坐,闭目静待。
老裁缝的手法极其精妙,先用一种特制的膏药在向平两颊轻轻涂抹,不多时,脸颊便微微肿起,改变了原本棱角分明的轮廓。
接着,他又在向平的鼻梁上贴上一层薄如蝉翼的假皮,使鼻子显得更加宽厚。
一刻钟后,李老开始为向平染发。
他先将向平乌黑的长发用一种特制的粉末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头发竟然变成了灰白色,使向平顿时显得苍老了十余岁。
随后,老裁缝又在向平的眉角、眼尾处细心勾画几道皱纹,添上几处老年斑。
“公子,这种易容药水只要遇水便会褪去,所以入宫之后务必小心,不可沾水。”李老一边忙碌一边叮嘱。
向平轻声应答,心中细细记下注意事项。
最后,李老为向平戴上假发髻,穿上那套灰青色官袍,再配上一枚铜质腰牌。
片刻之间,英俊潇洒的酒楼掌柜向平,已然变成了一位年近五旬、面容和善的杂买务官员。
“李老真乃神手,连我自己都几乎认不出来了。”向平对着铜镜端详,惊叹道。
“公子过誉了。不过,易容只改其表,不改其神。入宫之后,公子须得时刻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杂买务官员说话做事都有其特定的方式,稍有不慎便会露馅。”
“李老说得极是。不知可有什么诀窍?”向平虚心请教。
老裁缝笑了笑,从柜中取出一卷麻纸,递给向平。
“这是老朽多年来整理的各类人物举止神态,其中就有杂买务官员的章节。公子可速速熟读,揣摩其中奥妙。”
向平接过麻纸卷,匆匆翻阅,不多时已将要领牢记心中。
他回想起多年前在京城为商时,曾多次观察过这些采购官员的行事作风,此刻再经李老提点,更是心中有数。
“李老,还有一事相求。我需要一份有效的宫中通行文书,不知可有办法?”
李老闻言,微微一笑,从暗格中取出一枚印章和几张空白文书。
“这是老朽年轻时从一位故去的杂买务官员处得来的印信,虽已过时,但守门侍卫多是不识字的兵卒,看到印章形制无误,一般不会细查。”
向平心下大定,拱手致谢:“李老大恩,日后必有厚报。”
“公子客气了。只是老朽有一言相劝:宫中礼数繁多,如履薄冰。公子此行,务必小心谨慎。”
向平郑重点头,将麻纸卷和文书小心收好,准备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