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洪鸣那看似不经意的视线扫过时,他立刻捕捉到了信号,喉结几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随即扬起职业化的笑容。
他刻意提高音量,让每个字都带着宣传干部特有的鼓动性:
“白书记,各位常委,Y市最近的报道可是铺天盖地啊,势头很猛!这对我们整个秀水省的知名度提升、形象塑造,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他目光扫过梁友抬起的脸,嘴角加深的弧度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随即转向白岭,语速加快。
“眼下正是流量变现的关键窗口期,我们宣传部调动了全省资源矩阵全力护航,‘星月湾’网红街就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标杆案例!投入产出比非常可观!”
白岭听完,微微颔首,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是这个点头的动作本身,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已然传递出清晰的信号——他听懂了陈达的弦外之音。
陈达这番话,表面是在汇报宣传成绩,实则是为陈炜背书。
他强调“铺天盖地”的报道和“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在渲染陈炜主导的“星月湾”项目的成功光环;
他特意点明宣传部在“关键时刻”的“十分支持”,是在暗示陈炜的工作得到了省委宣传部门的强力站台;
而那句“网红街的事情”,更是将陈炜的个人政绩与整个网红经济捆绑在了一起。
潜台词呼之欲出:陈炜是有功劳的,是有能力的,他推动的网红经济正处在上升期,如果他升任市委书记,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资源调配能力。
那么这条网红街、这种网红经济模式,只会发展得更好,为秀水省带来更大的效益。
陈达说完,目光坦然地看着白岭,等待着他的反应。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主位,空气仿佛再次凝固,只剩下陈达话语的回音在无声地回荡。
而洪鸣则微微一笑。
陈达的表演正是他想要的——把陈炜和网红经济绑在“发展大局”的战车上。
他余光瞥见白岭的点头,心中冷笑:
老狐狸果然不会明着反对“经济成绩”。
突然,会议室里凝滞的空气,被秘书长范海一声刻意为之的轻咳骤然划破,那声音不高却带着打破僵局的穿透力,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范海端起面前的白瓷茶杯,极其缓慢地啜饮了一口,动作从容不迫,仿佛只是润了润喉咙,又像是在为接下来的发言积蓄力量。
他放下茶杯,杯底与红木桌面接触发出一声极轻微却清晰的嗒响,如同在紧绷的琴弦上拨动了一下。
“既然书记让大家畅所欲言,”
范海的声音平稳,带着秘书长特有的、介于陈述与请示之间的腔调。
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白岭脸上,
“那我也来讲一讲。”
他微微停顿,仿佛在整理思绪,随即继续说道。
“关于Y市市委书记的人选,各位领导都发表了高见。如果说到发展经济,特别是当前Y市这种既要破局又要稳盘的特殊局面……”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笃定,
“我认为,发改委主任穆也同志……或许是个值得考虑的人选。”
“穆也”这个名字如同两颗投入深潭的石子,瞬间在凝固的空气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范海的声音依旧平稳,如同在陈述一份工作报告:
“穆也同志长期在发改委工作,对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和精准的把控,这是他的强项。而且……”
他刻意加重了语气,
“他并非没有地方经验。早年曾在北河市担任过常务副市长,主抓经济工作,期间推动的产业转型项目,效果显着,获得了省里的高度评价。”
“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地方实操经验,熟悉政策,懂得协调,在当前Y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样一位懂经济、善协调的干部,或许能更好地平衡发展与稳定、破局与守成的关系。”
“发改委主任”、“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地方经验”、“平衡发展”——每一个词都像一颗精心打磨的棋子,精准地落在了这盘错综复杂的权力棋盘上。
洪鸣那双一直半眯着、如同覆盖着薄冰的眼睛骤然睁开,眼皮猛地一抬。
瞳孔深处两道如同鹰隼般的锐利光芒瞬间爆射而出,钉在范海那张平静无波的脸上。
范海这个白岭的贴身大秘,这个永远站在白岭身后如同影子般沉默的男人,此刻突然打破沉默提出穆也,这哪里是他范海个人的看法。
这分明是白岭这个老狐狸借范海之口抛出的最终人选——一个既非陈炜也非君凌,更非梁友或他洪鸣任何一方力推的人选。
一个看似跳出棋局的第三方。
而另一边的梁友,那双一直深不见底的眼睛骤然眯起,目光如同两道淬了冰的探针,深深地刺入范海平静的脸,仿佛要穿透那层平静的表象看清背后真正的意图。
他的心中如同翻江倒海,电光火石间无数念头疯狂闪过:
白岭这个老狐狸,真是好手段。他先是抛出议题引我和洪鸣针锋相对。
让矛盾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然后在林旭递出‘空降’这把刀后,却不直接亮出底牌,反而让范海这个看似中立的秘书长提出穆也——这个发改委主任。
背景相对干净,与Y市现有派系瓜葛不深,却又能力过硬、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平衡点,这就是他想要的平衡点。一个既能堵住洪鸣‘发展大局’的嘴。
(穆也懂经济,比陈炜更专业)。
又能回应我‘破局攻坚’的诉求(他有地方经验,非纸上谈兵)。
还能满足林旭‘空降’的提议(穆也虽在省里,但从未在Y市任职)。
更最重要的是,这个人选不是他白岭强行指定的,而是在大家‘畅所欲言’后由‘中立’的秘书长‘客观’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