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红色巅峰 > 第662章 穆也的态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才传来君凌沉稳却带着几分凝重的声音:

“我知道了。万县那边刚沟通,穆也还特意要了李娜的资料 ,他这一边动王海,一边查李娜,到底想干什么?”

江顺听出君凌语气里的困惑,也跟着皱起眉:

“按说,穆也刚到任,该先稳局面,可他这才调研完就急着动公安口的人,还盯着您的老部下…… 要是想收权,不该先从财政、发改这些核心部门下手吗?偏挑公安和万县这两个跟你、跟陈炜都沾边的地方,实在有点摸不透。”

“是摸不透。”

君凌的声音顿了顿,带着几分思索,

“现在这么不偏不倚地‘敲’两边,倒像是在试探,试探我和陈炜的反应,也试探市里各部门的站队倾向。”

挂了电话,君凌靠在办公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却照不进他此刻的困惑 —— 穆也这两步棋,看似杂乱无章,却处处透着精准的试探,到底是想逐步掌控实权,还是另有更深的打算?

他一时竟有些看不透了。

两天后的上午,江顺抱着整理好的人事方案,提前十分钟来到穆也办公室外。确认里面没其他客人后,他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

穆也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几分爽朗。

江顺推门进去时,没想到穆也竟从办公桌后站起身,脸上挂着明显的笑意,还主动朝他走了两步:

“江部长来了,快坐!孙浩刚还跟我提,说你们组织部效率高,方案肯定快出来了,没想到你亲自跑一趟。”

这举动让江顺有些受宠若惊。

穆也作为市委一把手,竟亲自起身迎接,这份“礼遇”远超常规,反倒让他心里更虚:

一来是自己之前没第一时间主动汇报,显得有些被动;

二来是方案里藏着他和君凌商量好的“余地”,怕穆也看出破绽。

江顺连忙侧身避开穆也的“迎接”,双手捧着方案递过去,语气放得格外谦逊:

“穆书记您太客气了,这是组织部应该做的。

关于王海同志的岗位调整,还有公安局长的备选人选,我们梳理了,筛选出几个方向,今天特意来请您定夺。”

他刻意强调“请您定夺”,既摆低了姿态,也把最终决策权彻底交还给穆也,暗里传递“绝不越权”的态度。

穆也笑着接过方案,指了指旁边的沙发:

“急什么,先坐。孙浩,给江部长泡杯茶。”

一直候在旁边的孙浩立刻应声去泡茶,江顺坐在沙发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目光不自觉地跟着穆也翻方案的动作移动——他知道,接下来的几分钟,就能看出穆也对这份“留了余地”的方案,到底买不买账。

孙浩将泡好的茶轻轻放在江顺面前的茶几上,没多停留,只朝两人点了点头,便轻手轻脚地带上门离开,办公室里瞬间只剩穆也和江顺两人。

穆也靠在沙发上,指尖夹着方案首页,眯起眼睛看向江顺,嘴角还带着笑意:

“江部长,这两天辛苦你们组织部了,这么快就把方案理出来,效率确实高。”

江顺连忙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愈发谦逊:

“穆书记您太客气了,梳理人事方案本就是组织部的本职工作,谈不上辛苦。只是涉及公安系统的调整,事关重大,我们反复核对了人选履历,才敢把方案递过来,就怕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他特意提“反复核对”“怕考虑不周”,既是表工作态度,也是在为方案里的“余地”留后路——万一穆也对某些人选不满,也能以“谨慎筛选”为由圆过去。

穆也没接话,只摆了摆手,低头翻开方案。

指尖在纸页上慢慢滑动,目光依次扫过“王海拟调任岗位”和“公安局长备选人选”两栏,翻页的动作不快,却带着无形的压迫感。

江顺端着茶杯,却没心思喝,眼角的余光始终在穆也的脸上——他看到穆也在“王海调任市政协副主任”那行字上顿了顿。

又在备选人选中“副局长林峰”的名字旁停了两秒,眉头没皱,也没点头,完全看不出喜怒。

办公室里静得只剩下纸张翻动的轻响,江顺的手心悄悄冒了汗。

林峰是他和君凌特意选的“中立派”,既有基层维稳经验,又没跟任何派系深绑。

穆也若是同意,说明暂时接受了他们的“缓冲”;

若是直接划掉,那就是要彻底按自己的意思来,后续再想周旋就难了。

办公室里的沉默持续了约莫三分钟,穆也终于合上方案,指尖在封面上轻轻一敲,目光落在江顺身上,语气听不出不满,却直接点出了问题:

“江部长,王海同志在公安口待了这么多年,虽说这次是调整,但他这些年也算尽心尽力,直接调去政协,会不会显得咱们对‘有功之人’不够重视?不太妥当。”

江顺心里猛地 “咯噔” 一下 —— 这话跟孙浩当初传达的 “清闲岗位” 意思完全相悖!

他强压下心头的诧异,面上依旧平静,指尖悄悄攥紧了茶杯。

顺着穆也的话头往下接,语气却带着几分 “坚持”:

“穆书记,您考虑得是周全。但我们干部调研时发现,王海同志近半年在几次任务中,精力明显跟不上,反馈问题时也多有犹豫,团队里年轻同志对他的工作方式也有不同意见。从长远看,他确实不太适合继续留在公安一线承压,政协的岗位相对清闲,也能让他发挥经验优势,参与法制调研,算是合理安排。”

他没提 “是孙浩传达的意思”,反而用 “调研结果”“团队反馈” 当理由,既维持了方案的合理性,也没戳破穆也 “改口” 的微妙 —— 毕竟穆也作为一把手,随时可能调整思路,自己若是拿 “孙浩的话” 反驳,反倒显得不懂变通。

穆也听完,没再追问,只轻轻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回方案上,手指在 “备选人选” 那一页来回扫了扫,没立刻表态。

江顺心里却松了口气 —— 穆也没再纠结王海的岗位,说明对 “政协” 这个安排虽有顾虑,却也没彻底否定,接下来就看他对备选人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