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红色巅峰 > 第841章 稳了一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齐宇也立刻接话,语气里满是附和:

“谢秘书长高瞻远瞩!文化 Ip 试点不仅能丰富 d 城的发展维度,还能和工业区形成互补,一工一文,咱们 d 城的发展格局就打开了。只要省里肯给机会,我们市委市政府肯定全力以赴,把试点做出样板来!”

林斌也反应过来,连忙补充:

“谢秘书长放心,工业口我来抓,文化口我也会协调,文旅局那边早就有相关的规划草案,只要省里定了调子,我们马上细化方案,保证不辜负省府的期望!”

三人一唱一和,没有追问试点的具体扶持政策,也没提资源倾斜,只一个劲表决心。

他们清楚,谢常要的不是口头承诺,而是态度,是 d 城愿意把这个试点当成省府的 “面子工程” 来做的诚意。

谢常看着三人的反应,嘴角的笑意更浓了,他端起酒杯,又浅浅抿了一口:

“张书记在 d 城深耕多年,做事向来稳当,我也相信 d 城的能力。不过试点就几个名额,竞争不小,你们要是真想争取,就得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别让省里失望。”

这话既是鼓励,也是施压。

“实实在在的东西”,既包括方案的可行性,更包括后续的 “回报”—— 省府给 d 城试点名额,d 城就得把这个政绩做漂亮,让谢常、让省长脸上有光。

张山立刻拍板:

“谢秘书长放心!我回去就牵头成立专项小组,一周内拿出初步的试点规划方案,送到省府请您和各位领导把关。d 城别的不敢说,做事的诚意和能力,绝对经得起检验!”

林斌也暗自松了口气,之前因工业区整改、资金卡壳的焦虑一扫而空。

文化 Ip 试点是全新的赛道,和他分管的工业不冲突,反而能借着协调的机会,再捞一笔政绩,只要把这件事办好,君凌那边的压力,自然就不算什么了。

接下来的饭局,话题彻底转向了文化 Ip 试点。

张山详细汇报了 d 城的文化资源,齐宇补充了文旅局的前期工作,林斌则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聊了文化 Ip 和工业区配套的可能性,三人都刻意迎合着谢常的思路,句句都往 “能落地、能出彩、能给省府争光” 上靠。

谢常听得认真,偶尔提点几句,比如 “要突出地方特色,别照搬其他地市的模式”“要注重市场化运营,不能光靠财政砸钱”,每一句都切中要害,也让张山等人更清楚省府的诉求。

夜色渐深,饭局散场时,谢常拍了拍张山的肩膀,语气亲切:

“张书记,d 城的底子不错,好好做,试点的事,我会在省府那边多帮你们说话。”

这一句话,便是给了定心丸。

夜风吹过静园会所的停车场,带着几分凉意。

谢常的车队早已消失在夜色中,张山却依旧站在原地,指尖夹着的烟燃到了尽头,烫得他指尖一缩,才猛然回过神来。

“张书记,这下稳了?”

齐宇凑上前,语气里难掩兴奋。文化 Ip 试点的橄榄枝,比卡住君凌的资金更让他激动。

这不仅是政绩,更是绑定省府核心层的绝佳机会。

张山却缓缓摇头,吐出一口烟圈,眼神沉得像深潭:

“稳了一半。”

这话一出,齐宇和林斌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满是疑惑地看着他。

刚才谢常明明拍了肩膀,还承诺 “在省府那边多帮你们说话”,怎么就只 “稳了一半”?

林斌忍不住想追问,却被齐宇用眼神制止了。

他太了解张山的脾气,不愿说的事,再问也没用。

果然,张山没再解释,只是掐灭烟头,语气平淡:

“我先回去了,方案的事,等初稿送过来,你们俩先过目,再给我。”

“好,张书记慢走。”

两人连忙应道,看着张山的车驶离,才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困惑。

“齐常委,张书记这话是什么意思?谢秘书长都松口了,怎么还只稳了一半?”

林斌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不解。

齐宇皱着眉,沉吟片刻:

“张书记比我们看得远,谢常那个人…… 恐怕没那么好打发。”

他话只说一半,却让林斌心里一咯噔 —— 他突然想起,刚才谢常收礼物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玩味,根本不像满足的样子。

两人没再多说,各自上车离开。

而此时的张山,正坐在车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路灯,脸色凝重。

他太了解谢常了。这位 “正厅第一人”,表面上儒雅正派,实则贪得无厌。

当年张山能从市长提拔到书记,背后就少不了谢常的 “关照”,而那份 “关照”,是以一笔笔 “心意” 换来的。

从名贵字画到海外房产,谢常从不直接开口,却总能让你明白 “该做什么”。

刚才谢常抛出文化 Ip 试点的橄榄枝,不过是第一步。

那句 “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哪里是要方案?

分明是要更多的 “诚意”。

谢常绝不会只把机会给 d 城,他肯定还跟其他地市的领导递了话,最后到底花落谁家,看的不是方案多亮眼,而是谁的 “诚意” 更足。

“稳了一半”,是因为谢常给了机会;

而另一半,要看他能不能满足谢常的贪欲。

张山想起去年,邻市为了争取省府的生态旅游项目,不仅给谢常送了一套市中心的江景房,还把项目的部分工程交给了谢常的小舅子。谢常嘴上说着 “按规定办”,转头就把项目批给了邻市。这种 “潜规则”,在省府核心圈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他甚至能猜到,谢常接下来会怎么做。

要么通过中间人暗示 “需求”,要么找个借口来 d 城 “调研”,借机索要好处。

若是张山满足不了,谢常转头就会把试点名额给其他 “懂事” 的地市,甚至可能反过来用 “d 城准备不足” 为由,打压他的政绩。

“谢常啊谢常……”

张山低声呢喃。

更让他忌惮的是,谢常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

这次满足了,下次还会有更过分的要求,一旦陷入这种循环,就再也脱不了身。

可若是不满足,文化 Ip 试点的机会就会溜走,不仅少了一个重要政绩,还会得罪谢常,以后 d 城在省府的日子,只会更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