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红色巅峰 > 第844章 背后的逻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君凌起初以为,秦丽是故意晾着他 —— 毕竟谢常刚进去谈了近一个小时,说不定说了些不利于他的话,秦丽想用这种方式敲打他,或是考验他的耐心。

可看着秦丽那副全然投入的模样,他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多想了:

这位以 “实干” 闻名的常务副省长,或许是真的被手头的紧急文件绊住了,根本没心思顾及 “敲打” 这种虚头巴脑的事。

他悄悄抬眼打量着办公室 —— 没有多余的装饰,墙上只挂着一幅全省经济发展规划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的马克笔标注着重点项目;

办公桌后的书柜里,整齐地码着各类政策文件和经济数据汇编,没有一本闲书或摆件;

就连茶几上的装饰,也只是一个简单的青瓷花瓶,透着一股极简的务实感。

这场景,和他想象中 “高官办公室” 的奢华截然不同,倒更像一个忙碌的 “作战指挥室”。

君凌心里的忐忑渐渐淡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笃定 —— 面对这样一位专注于事务的领导,花言巧语和表面功夫肯定没用,只有实打实的数据和可行的方案,才能打动她。

他悄悄从兜里拿出那份简化版的资金申请说明,指尖拂过上面的关键数据:跨江大桥引桥工程需增补资金 3000 万,通车后可降低工业区物流成本 30%,带动 8 家企业年内投产,新增就业 5000 人…… 每一个数字,都是他前一晚反复核对过的,确保没有丝毫水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秦丽终于放下了钢笔,长舒了一口气,伸手揉了揉眉心。

她这才像是刚发现君凌,抬眼看向他,语气没有丝毫波澜:

“等很久了吧?刚处理完省财政厅报上来的季度预算调整,耽误了点时间。”

没有客套的道歉,也没有刻意的解释,只是平铺直叙的陈述。

君凌连忙站起身,语气恭敬却不谄媚:

“秦省长,您公务繁忙,是我打扰了。我今天来,是想向您汇报 d 城跨江大桥增补资金的申请事宜,还有清溪县工业区的整改进展。”

秦丽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不用拘谨,坐。喝茶,凉了就不好喝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起桌上的保温杯喝了口水,眼神却始终落在君凌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期待 —— 像是在等着看,这位刚到任不久的 d 城市长,能拿出怎样的东西。

君凌将跨江大桥与工业区的联动效益、整改时间表逐一拆解,数据精准到每一个百分点,语气里满是笃定。

可话音刚落,秦丽却没有丝毫回应,只是指尖轻轻敲击着办公桌,眼神沉得像深潭。

片刻后,她终于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笔钱,三年前省府已经给 d 城拨过一次跨江大桥专项款了。现在你要增补,理由不够。”

“理由不够” 几个字,像一块石头砸在君凌心上,让他瞬间紧绷起来。

他预想过秦丽会质疑数据、敲打整改,但没料到对方会直接从 “资金历史” 入手 —— 三年前的拨款是张山在位时申请的,当时只完成了大桥主体工程,引桥和配套设施因资金挪用被搁置,如今他要补的,正是当年的 “烂摊子”。

可这话不能明说,否则就是在否定前任决策,更是在省府面前暴露 d 城的内部问题。

君凌刚想组织语言解释,秦丽却话锋一转,话里带着几分试探:

“现在省里面准备搞文化大 Ip 这件事,你知道嘛?”

君凌心里一咯噔,指尖下意识攥紧了兜里的资金申请说明。

他确实听过风声 —— 昨晚杨墨汇报时提过一嘴,说省府可能要推文旅试点,但具体细节一无所知。

面对秦丽的目光,他没有隐瞒,坦诚道:

“我听到过一些风声,但具体规划和要求,还没有明确消息。”

秦丽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装订整齐的资料,推到君凌面前:

“看看吧,这是省府刚草拟的文化大 Ip 试点方案,准备在全省选三个地市重点推进,d 城在备选名单里。”

君凌连忙拿起资料,指尖触到纸张时,能感受到油墨的新鲜气息。

显然是刚印刷出来的。

他快速翻看,方案里明确提到 “以地方文化为核心,打造文旅融合项目,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还标注了试点的扶持政策:

每个试点地市可获得 10亿专项资金,优先享受省文旅厅的资源对接,甚至能纳入全省重点宣传推广计划。

字里行间的信号再清晰不过:

省府的发展重心,正从工业基建转向文旅 Ip。秦丽拿出这份资料,既是透露信息,也是在给君凌 “指方向”—— 比起补跨江大桥的 “旧账”,省府更想看到 d 城在新赛道上的成绩。

君凌翻到方案最后一页,看到 “备选地市评估标准” 时,心里瞬间明白秦丽的用意:

评估第一条就是 “地方主官重视程度”,第二条是 “项目规划创新性”,第三条则是 “与现有产业的融合度”。

这哪里是选试点,分明是在考验各地市的 “政治敏感度”—— 谁能先跟上省府的步伐,谁就能拿到资源倾斜。

“秦省长,您的意思是……”

君凌抬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审慎。

他清楚,这不是简单的 “二选一”,而是省府对他这位新市长的 “立场测试”:

是坚持推进工业基建,还是转向文旅 Ip?

是盯着眼前的 “烂摊子”,还是配合省府的新布局?

秦丽没有直接回答,只是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几分点拨:

“君凌,d 城的工业底子薄,工业区又出了问题,短期内想靠工业拉 Gdp,难度不小。文化大 Ip 是新风口,资金和政策都是现成的,只要规划得好,既能出政绩,又能带动民生,比补一座桥的‘窟窿’划算得多。”

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君凌手里的资料上,话里藏着更深的意味:

“跨江大桥的增补资金不是不能批,但要看 d 城的‘优先级’。如果你们能把文化 Ip 试点做起来,让省府看到 d 城的执行力,后续的基建资金,自然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