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汗国的前身便是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准噶尔部在漠西蒙古,一开始的时候还仅仅是个不大不小的蒙古部落。
那时候,就算把部落里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加起来,也组不成一支一万多人的骑兵队伍。
然而,仅仅八十年的光景,准噶尔就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部落,迅速崛起为一个庞大的游牧帝国。
准噶尔是怎么做到的呢?这事儿得从明朝末年开始讲起。
准噶尔部落最早是瓦剌部,也就是以前常跟明朝对着干的漠西蒙古(古时候叫卫拉特蒙古)。后来瓦剌部落逐渐衰弱,到了清朝初期,就分成了四个大部族。
这四个部落,就是土尔扈特部落、和硕特部落、杜尔伯特部落,还有准噶尔部落。
在漠西蒙古的这四个部落里,一开始是和硕特部最厉害,因为他们地盘大,人也多,所以他们的头儿就被大家叫做“卫拉特汗”。
那时候的准噶尔部,地位比较低,排在最后头。
本来,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路线走,就准噶尔部当时那个情况,不管怎么使劲儿,顶多是从最后几名往前挪个一两位,但要是说它能变成个大帝国,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不可能的事儿。
不过说来也怪,17世纪早期的时候,有两件事情发生,它们直接扭转了历史的走向。
首先,说的是土尔扈特部落往西边迁移的事儿。
漠西蒙古各部落之所以往西迁移,是因为那时候天山北麓遇到了特别严重的干旱,草场一点点变差。所以,大多数蒙古部落都碰到了“人多地方小,没法放牧”的难题。
碰到这种情况,肯定会有人琢磨着怎么解决,而第一个站出来动手的,是卫拉特蒙古里的杜尔伯特部落。
杜尔伯特部地处卫拉特蒙古的最上面,所以他们一开始的打算是继续往北走,找新的放牧地方。
他们的想法挺好的,可刚一到北方,就撞上了沙俄。
因为打不过沙俄的军队,杜尔伯特部往北走的打算就泡汤了。可泡汤归泡汤,他们还是得赶紧找新的放羊地方,不然全族人吃饭可就难了。
于是,他们就把注意力放到了以前住得不远的邻居土尔扈特部身上。
后来,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打了起来,这时候的准噶尔族呢,它选择站在杜尔伯特部那边,一起对付土尔扈特族。
准噶尔之所以会援手杜尔伯特部,主要是因为它们有同一个老祖宗,那就是当年在明朝土木堡之变中抓走明英宗朱祁镇的瓦剌大汗也先。
遭到两边攻击后,土尔扈特部最后打不过,只好离开原来的地方,一路往西跑,1630年左右来到了伏尔加河流域。
后来,他们向沙俄低头,献上贡品,沙俄就让他们在当地安顿下来了。
土尔扈特部打了败仗又跑了,他们之前的地盘就空了出来。所以,打完仗以后,这些地方就被杜尔伯特部和准噶尔部分掉了。
这就是准噶尔部开始变得强大的最初财富积累。
漠西蒙古的“当家人”,也就是和硕特部,他们也碰到了草场变坏的事儿。但他们没有窝里斗,而是选择主动离开那里。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于1637年进入青海,1640年发兵西康,1641年突袭西藏。1642年,固始汗攻占日喀则,灭噶举派的藏巴汗政权,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和硕特汗国。
因为和硕特部找到了更豪华的“新住所”,所以他们慢慢离开了原来的“老家”卫拉特蒙古,只有一小撮族人还留在那里。
这样一来,卫拉特蒙古里,就只剩下准噶尔部和杜尔伯特部两个部落了。
没过多久,杜尔伯特部的头领离世后,这一年是1637年,杜尔伯特部领主绰罗斯·达赖台什病逝,其七个儿子为争夺首领之位发生内讧。
头领的儿子们为了抢夺地盘,大打出手,结果导致整个杜尔伯特部分裂成了好几块。
最后,杜尔伯特部的一些族人决定往北走,加入了土尔扈特部,而剩下的族人则靠向了准噶尔部。
就这样,1638年以后,漠西蒙古的情况变了,原来有四个大部走的走,分的分,只剩下了原本实力最弱的准噶尔一家独大。
从上面这些事情里,咱们能看的出来,准噶尔这个原本在漠西蒙古里最不怎么起眼的部族,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最强的部落,这里面是有着很大运气成分的。
老天爷要让准噶尔崛起,于是,漠西蒙古最强的三大部落走的走,散的散,准噶尔就开始走上了一条不断壮大发展的道路。
1634年,准噶尔部的头领哈喇忽喇去世了,他走后,大儿子巴图尔珲台吉接了他的班,当上了新的准噶尔部头领。
巴图尔珲台吉在准噶尔部变得强大起来的过程中,作用非常大,说他是这个部族的开创者一点也不夸张。
巴图尔珲台吉其实是个封号,不是名字,他的真名叫绰罗斯·和多和沁。
封号里的“巴图尔”在蒙古话里就是勇敢的人,也就是勇士,“珲台吉”呢,是个贵族爵位,就像我们说的王公一样。
这句话连起来就是说,他是个可以叫做勇士的大贵族。
从他的称呼里就能瞧出这家伙不简单,其实,在他还没继承位置前,真的做过一些特别勇猛的事情。
1616年那会儿,年轻的巴图尔珲台吉按照蒙古的老规矩,跟老爹分开过了,就是咱们平时说的“另起炉灶”。分开后,他选择在额尔齐斯河中游两岸安顿下来,守着那儿的一个重要盐池。
盐池当然就是出盐的地方啦,那时候,盐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特别是对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太关键了,没法比。
但老话说得好,手里有宝贝容易招祸,守着那么大个盐池,肯定会有人眼红。更糟糕的是,这盐池离沙俄的地盘挺近,所以沙俄一有机会,就不停地派人过来抢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