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汝瓷为魁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意义上的官窑,极少流传到民间。

“因为工艺难度大,窑口仅存在宋徽宗在位时期,靖康之变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汝窑工匠南逃,窑口被毁,很多技术都失传了,后来南宋试图恢复,但再也烧不出同样的釉色了。”

“期间后来战乱又遗失了一部分,加上汝瓷胎体轻薄易碎,目前北宋汝瓷的传世真品很少,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最多,民间大概只有几件。”

正式开始前,曲江先为几人简单介绍了一下汝瓷的的历史背景。

“当然,现代仪器已经能够通过科学分析,解开当时的汝窑烧制的秘密。但经过时间沉淀的气泡和内部片纹间分缝线,现代工艺很难仿制。”

关于这一点,他没有细说,大致带过后,就领着陆清风几人和节目组的镜头来到一个篾子前,里面装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

从中挑出一个小指头大小,黄白色,带有透明质感的放在手心,让众人看见。

“这种就是产自汝州的玛瑙,华夏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在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的瓷器多为青瓷,胎质坚硬,表面的玻璃釉色成青色,这个时候古代瓷器烧制技术基本成熟。”

“到了隋朝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白瓷工艺并成熟,汝瓷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直至宋朝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宋朝的历史恐怕很多人都了解一些,虽然弱宋抑武扬文,打仗不行,但得益于当时农业技术进步,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经济空前繁荣。

艺术和审美达到了华夏历史的顶峰。

“汝瓷质地似玉非玉而胜似玉,釉色中就加入了这种玛瑙,烧出来的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如堆脂,视如碧玉,这种颜色被称为天青色。”

用于制作汝瓷的原料玛瑙从曲江手里到了五人手中经过,惊叹于这块小小的石头经过处理,变成精美的瓷器。

“很多人说这种瓷器是宋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到雨后天空的颜色,才下令汝窑的工匠烧制这种雨过天青色的瓷器,虽然传说是假的,但也是世人对这种颜色的喜欢和认可。”

曲江为这次录制做足了准备,等众人看完玛瑙,带着他们到下一步。

众人之前看到的玛瑙放在一个石罐中

“玛瑙要作为釉色来用,首先要经过高温煅烧,古代不像现代有机器控制温度,一般用的石炭,把装满玛瑙的罐子埋在下面,手工鼓风让温度达标,煅烧后的玛瑙就这种样子。”

他又端来了一盆已经煅烧完成的玛瑙。

因为时间有限,自然不可能把每一步都完美呈现在镜头下,节目组策划了这期特辑内容后,就提前联系过他。

将这些烧制过程中需要的东西提前准备了出来。

经过高温焚烧掉不需要的部分中,只剩下洁白的可作为原料的部分。

拿在手里,能感觉到内部分子结构被破坏的玛瑙变脆了许多。

接下来,就是将这些煅烧过的玛瑙捣成粉末状,依旧手工制作,器械是一个用了杠杆原理的木头制作的舂子。

将玛瑙导入凹陷处,用脚踩在一段,一下一下捣成粉末。

五人分别体验了一番,耗费近一个多小时,才获得了原材料。

这还没完,因为其中颗粒还是过于粗糙,还需要用小型石臼再次进行手工研磨,直至看不到明显的石子状颗粒,倒入泉水,再进行研磨。

“这一步称为水飞。”

曲江一边指导众人进行复杂的工艺,一边介绍。

“主要就是借助水的浮力,分离粗细不一的粉末颗粒,粒径大会沉在地步,较小的颗粒则会在我们倒水的时候,分离出来。”

“几次下来,就能获得合格的釉色材料了。”

将水飞所得的一盆半黄不白的颜料给众人看了一眼,就放到一旁沉淀。

“这里暂时就不用管了,接下来用烧草木灰。”

这点陆清风还是蛮清楚的,穿越古代主角必备技能之一。

其原理就是植物中富含碳酸盐,经过加热分解生成氢氧化钾,然后冷却,过滤,蒸发,干燥,最后得到纯碱。

以前农村收割麦子水稻后,会把留下稻草,秸秆就地焚烧,就是产生氢氧化钾是天然的肥料,滋养农田。

古人智慧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曲江这里烧草木灰倒不是制碱,反而是要经过多次换水去除碱性,最后沉淀,等到剩下的部分。

再将沉淀后的玛瑙粉,草木灰沥干,放入坛中陈腐,最后和长石粉,黄金土这两种材料配比,制成釉料。

“这几种材料中包含汝瓷釉料所需的石英、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铝、三氧化二铁等成分,归结到科学上面,实际就是化学公式。”

“不同的是,古人是靠一遍遍试错,最终获得成功的经验,再把这记忆一代代传承下来。”

最后得到的釉料是乳黄色,和芝麻酱类似,却比之要浅的多。

到了这一步才算是完成了釉料的准备工作,还有瓷器的胚胎,按照曲江所用,也非常有讲究,用的是汝州特定矿区的高岭土。

反复淘澄至香灰胎体,手工拉胚。

就是在可转动的轮盘上放上揉制好的泥,轮盘边缘有一个小洞,插入木棍,快速转动,借着轮盘旋转的时候,眼疾手快。

用双手塑形,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瓷器胚胎。

“经过一段时间的阴干,就可以修胚了。”

依旧是石磨形状的轮盘,用铁制的工具一点点沿着粗糙的胚体内外去除掉多余的部分,使之表面变得饱满圆润。

底部修出底足。

曲江展示了一遍,很快一个茶杯胚胎出现在他手中,然后让陆清风几人试了一遍。

第一次做自然不尽如意,但第一次做这种手工,还是觉得有趣。

“一般这些成形的瓷器要经过一段时间,等胚体中分水蒸发,外表呈现石灰色,然后等待一场骤雨,就可以进入窑口烧制了。”

陆清风捧着自己做的水杯,听着曲江的介绍,忽然想起了一段歌词。

天青色等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