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快穿年代之旅途 > 第369章 年代奋斗之旅7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干旱,也是让大队的更加珍惜粮食了。

大队感受最直观的还是那些个知青。

为什么这样说呢?

那是因为他们也确实挨过饿的,也是学乖了的。

当然也不能说学乖了,只能说现实教会了他们做人。

其实在大队生活,他们也比其他大队的知青日子好过一点。

这一点,他们自己也是知道的。

因为有附近的知青,找他们求助,他们也了解了一些情况。

大队的人对于知青也不怎么感冒,但是也不会欺负他们,更加没可能看着他们死。

总得来说,可能有嘴碎的,但是没有那种坏心肠的。

知青点的知青,因为这次旱灾,也是真的受到了教训。

现在他们都学会了放下高傲,干活什么也是更认真了。

三年的旱灾,他们都没有回城,接下来回城的机会也不大。

这些他们一个个都很明白,内心都很悲伤。

可以说,除了家里有关系的曾慧玲,自认为有回城的机会,其他人都很明白,回城真的没那么容易。

因为他们知道,家里不可能为他们费心思。

当初,被说动着为了理想下乡,结果发现乡下的日子比在城里还更难熬。

饿肚子后,他们也是真的学聪明了,知道放下那不值钱的高傲,虚心来学习。

因为这个,知青们跟其他人的关系也没有最初那样平静了。

看着这些比自家孙子孙女大不了多少的知青,他们还是很心软的。

地里的知识,也是很认真的教他们的。

知青们也没有那么不知道好歹,一个个也是有认真学习的。

也是在好好的弄他们的自留地,现在他们也是真的学了不少种地的知识。

现在经过活计洗练的他们,也是真的不会跟刚来那会儿一样,将菜苗那些当成杂草了。

曾慧玲一直写信回家,希望家里调关系安排她回城,只不过被家里拒绝了。

只因为曾慧玲家里现在也举棋不定,感觉到国内氛围越来越紧张,他们也不敢将曾慧玲弄回去。

毕竟,现在情况不定,要是顶风将女儿弄回来,后面可能连累全家。

所以,只能劝着曾慧玲让她忍一忍,同时还打包了不少东西寄给她。

对这个曾慧玲也是心情不好,本身她上工不利索,旱灾那会儿,就算有钱有票她也难以买到粮食。

就算买到了,也运不回来。

更何况,那时候供销社的粮食可紧俏了,有钱有票也不一定买得到粮食。

所以,那会儿也是依仗了大队的,要是没有大队的接济。

曾慧玲觉得她,现在可能就不在人世了。

现在的知青们,已经没有最开始的高傲。

他们现在也不再像刚来大队那会儿的白净了,就连打扮也跟村里相差不大。

当然,干活他们还是没有大队长大的孩子能干。

现在大队其他人也不像最初那样对知青有意见了。

因为他们现在表现还不错,就算现在欠了,大队的粮食,也在陆陆续续的赚工分。

因为他们思想的改变,也是更能融入村子的。

一些村里人,也是不再那么排斥知青了。

可以说,环境真的很改变人。

苏香觉得,这些知青被改造的很成功。

最起码没有刚来时候那么难以相处了,不会再鼻孔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