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199章 城市建设新篇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蜂窝煤,岂能没有工业化的砖块?

澎湃的蒸汽动力四处宣泄,很快便找到了另一个能大显身手的领域。

建造城市的骨骼和肌体——砖块。

自古以来,制砖便是最古老、最辛苦的行业之一。

“脱坯打墙,活见阎王”这句俗语,道尽了其中艰辛。

取土、和泥、脱坯、晾晒、装窑、烧制……每一步都极度依赖人力,效率低下,且受天气影响较大。

尝试过手工打坯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累人的体力活。

近来,海防因渔业、工业而人口激增,扩建屋舍、修筑码头、建造厂坊,无不需砖。

虽然有畜力和大量劳工,可传统的砖窑仍旧供不应求,砖价一路攀升。

很快,在海防城郊,乃至辖区多地,临近优质黏土产区且交通便利之处,一个个蒸汽制砖厂也被建立了起来。

以蒸汽之力,解筑城之需!

高大的烟囱率先拔地而起,紧接着是宽阔的砖坯晾晒场和一座座改良后的环形连续式砖窑。

而厂区的核心,则是一座由重型蒸汽机驱动的砖坯压制车间。

车间内,机声隆隆,蒸汽弥漫,充满了力量感。

巨大的蒸汽机通过天轴和皮带,将动力传递给数台庞大的砖坯压制机。

这机器结构巧妙,核心是一个坚硬的钢制模具腔和一个由蒸汽驱动的巨大冲压活塞。

工人们分工明确,忙碌而有序。

一队壮工负责将筛选好的细腻黏土与适量的煤渣和水初步混合,这样做可以节约材料,增强粘性。

另一队工人则将初步和好的泥料送入压制机上的进料口。

最精彩的便是压制过程。

工人扳动操纵杆,蒸汽动力驱动巨大的料斗将泥料准确填入模具腔中。

紧接着,“轰!”的一声闷响,伴随着大量溢出的白色蒸汽,那巨大的冲压活塞以数十吨的压力缓缓落下,将模具腔中的泥料一步步压实!

这力量是如此巨大而精准,不仅将泥料压得极其密实,更是将砖坯的六个面都压得光滑平整,棱角分明。

随后,模具打开,另一侧的推杆将已成型的砖坯缓缓推出。

一块块方方正正的泥土色砖坯,便这样诞生了。

它们质地均匀,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到任何气孔,与手工脱坯那种软塌塌、需小心翼翼捧着的泥坯天差地别。

更天差地别的,则是生产效率。一台蒸汽压砖机,半时辰出的砖坯数量,足以媲美几十个熟练工匠一天的劳作。

工人们用木制托板承接这些还带着余温和湿气的机制砖坯,动作熟练地将它们码放到手推车上。

这些砖坯被迅速运往广阔的晾晒场。晾晒场的地面经过硬化处理,砖坯被工人们用“花架”的方式码成一道道长长的、齐胸高的坯埂,远远望去,如同一个硕大的棋盘,整齐划一,蔚为壮观。

由于机制砖坯密度高、强度大,它们不易变形,抗摔打,晾晒周期也比手工坯缩短了许多。只需数日晴好天气,便可入窑烧制。

烧制所用的是八卦窑,也被称为霍夫曼窑,相对传统砖窑,这是一种技术进步。

这座巨大的环形窑炉有十数个窑室,烧窑工们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在不同窑室依次进行装坯、预热、烧成、保温、冷却、出砖等工序。

火焰和热量在窑室内循环流动,连续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燃料消耗,出砖的产量和质量都远超传统土窑。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海防生产的更多是红砖。

红砖和青砖的主要区别在于烧制工艺,这导致了它们在颜色、性能和使用场景上的不同。

简单来说:

红砖是自然冷却的,是氧化环境下的产物。

青砖是水冷却的,是还原环境下的产物。

砖坯在氧化焰烧成后,封窑并从顶部浇水。水遇高温变成蒸汽,隔绝空气,创造出还原气氛。砖体内的红色三氧化二铁被还原为青灰色的氧化亚铁。这便是青砖。

砖坯在氧化焰中烧成后,打开窑门让其自然冷却。砖体内的铁元素与氧气充分结合,形成红色的三氧化二铁。这边是红砖。

在这个时代,青砖的制作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因此通常只有富户、官府和庙宇才会使用青砖,而普通民居多使用土坯房。

青砖质量更好,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且“百年砖、千年瓦”的说法,也证明了其超长的使用寿命。

不过,如果追求经济实用,红砖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毕竟,它是现代建筑中最主流、最经济的选择,性能完全能满足大部分建筑的要求。

出窑之日,景象更是壮观。

窑工们用长铁钩将冷却后的窑门打开,一股热浪裹挟着砖石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满窑洞鲜艳夺目的、仿佛在发光的暗红色砖块。它们经过高温淬炼,结构致密,敲击之声清脆悦耳,强度极高,吸水率低,堪称上品。

这些优质的“机制红砖”一经上市,立刻引发了抢购热潮。

包工头们迅速发现,这种砖尺寸标准,极其利于施工,砌出的墙体平整美观,坚固异常。

而且其价格,比普通的手工青砖便宜许多。更何况,它们还有优异的品质和稳定性。

海防的建设浪潮,由此注入了强大的加速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栋栋高达三四层的建筑以更快的速度拔地而起,厂坊的围墙和厂房修建得更加迅速,码头的扩建工程也进展神速。

而且,乡村建设也按下了加速键,许多农民赶着牛车驴车,走上十几里,几十里地,去砖厂买砖。

更重要的是,几家大型砖厂的建立,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

不仅仅是砖厂内的机器操作工、窑工、搬运工,连带相关的黏土开采、煤炭运输、成品砖运输等行业,都吸纳了众多劳动力。

许多新移民,也迅速成长为旱涝保收的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