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小村姑社死逆袭,全球添堵 > 第521章 小晚,你这想法是不是太离谱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21章 小晚,你这想法是不是太离谱了?

谢晚并不知道自己无意间得罪了人。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她已经尽量小心,但在机关里,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哪一句话、哪一件事,就会无意中让人记恨。

谢晚来到周副市长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位三十几岁的副市长。

“谢晚同志,欢迎欢迎!”

周井热情地招呼着谢晚。

谢晚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瞬间放松了下来。

“周副市长,我想向您汇报一下安县农业发展方面的个人想法。”谢晚说道。

周井让秘书给谢晚泡了茶,笑着说:

“谢县长真是有干劲啊!我听说你才上任一个星期,县里的情况都还没摸清楚吧?

这就已经有想法了?”

看样子,他似乎不太相信谢晚能说出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然而,当谢晚将自己想在安县搞包产到户试点的想法说完后,周井的表情严肃了起来。

谢晚并不知道,其实周井不久前就在市里的常-委会上提出过在南城搞包产到户试点的想法,结果被常-委会否决了。

反对最厉害的,正是谢晚之前打算拜访的那位姓罗的常务副市长。

罗市长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公社集体所有制已经实行了那么多年,突然改变可能会带来很多未知的问题。

粮食生产关系到全市人民的生活,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与其现在就开始搞试点,不如等别的地方先尝试,等上级有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后,南城再跟上。

归根结底,就是不愿意担责任。

周井惋惜地跟谢晚转达了市常-委会的意见,叹息道:

“纵观历史,无论是变法还是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谢副县长,你是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遇到阻力不要气馁,要勇于开拓进取。”

谢晚听懂了,这周副市长其实是支持她的,只是不好把话说得太明白。

真是让人心累!

幸好谢晚有一个稳定的内核,否则一想到以后要整天跟人猜谜、打官腔,她都会头疼不已。

“周副市长,我懂了。

这事儿我回去会仔细研究、琢磨,一定不会影响到安县的粮食生产。”谢晚说道。

周井有些担忧地问:“你准备怎么做?”

谢晚道:“我打算先从一个大队开始试点。

积累了成功经验后,再全县推广。

如果有机会,明年希望市里能将我们安县设立为试点县。”

周井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点头道:

“好,这事我会帮你在常-委会上争取的。”

一个大队搞试点,市里是不会明确反对的。

如果反对,就等于跟某位领导的讲话精神相违背了。

包产到户这事,在八零年,既不禁止也不提倡,就看各级领导偏向哪边了。

周井人还不错,两人谈完后,还带着谢晚去见了其他几位在办公室的市长,替她做了介绍。

这样一来,谢晚莫名其妙地就被贴上了周副市长的标签。

离开市政-府后,谢晚直奔财政局。

然而在财政局,她的遭遇就更奇葩了。

财政局的那些同志根本不会把一个下面县里来的上门要钱的副县长放在眼里。

要么说有政策,一切都得跟着政策办;

要么就说让她回去等消息。

谢晚窝了一肚子火气,到了中午,干脆去了春甫堂找她师傅徐杏白和师兄徐怀仁吃饭。

如今的春甫堂已经招了好几位营业员,徐怀仁已经不用守在柜台上了。

徐杏白也没有坐堂。

谢晚直接去了后面的院子。

徐家跟谢家的关系,如今越发紧密。

谢晚的表姐陆兰嫁给了她师兄徐怀仁,他们家就在春甫堂后面的四合院里。

这座院子本来就是徐家的,之前被房管局收了,分配给了别的人家,徐家只能留下一个阁楼。

运动结束后,四合院虽然没有还给他们,但房管局安排走了其中两家,腾出两间房给徐家人住。

谢晚到的时候,陆兰正在炒菜。

谢晚也不会空着手来,她提了五斤牛肉,还有一些蔬菜。

陆兰见到谢晚可高兴了。

若不是谢晚一直开导她,她也不会敞开心扉接受徐怀仁的追求,更不会有如今幸福的婚后生活。

“小晚,你可有空上门来看我了。”

陆兰将锅铲往铁锅里一扔,跑过来抱住了谢晚。

“小兰姐,你可别把菜烧糊了,我还等着吃现成的呢!”谢晚调侃道。

陆兰如今开朗大方了许多,看来徐家父子待她是真的好。

“怀仁,你快出来,我表妹来了!”

陆兰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就见徐怀仁抱着个襁褓里的婴儿从屋里钻出来。

“哟,师妹,稀客啊!”

谢晚刚接过孩子逗了逗,她师傅徐杏白就背着手从旁边的屋子里走了出来,笑眯眯地冲着她说:

“你爸说你回南城当官了,也不到师傅这里来走一趟。”

谢晚不好意思地说:

“去县里工作,哪里是什么官嘛。”

她这次来春甫堂,其实也有公事的成分在里面。

她想在安县搞一个中药培植基地,把安县的那些山地利用起来。但这事需要跟徐家父子商量。

陆兰也不跟谢晚客气,接了谢晚带来的那些肉和菜,就忙活了起来。

谢晚抱着孩子,师徒三人就在院子里,搭了桌子,坐在小板凳上聊了起来。

谢晚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徐家父子都一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模样。

徐杏白说:“小晚,你定了就好。”

这倒让谢晚有些不好意思。

“这还是需要师兄配合的。”

春甫堂本来就是公私合营的。

徐家至今还在春甫堂中占着一半的股份。

这几年,徐怀仁发奋图强,自主研发成药,开发出了好几味畅销的成药。

通过关系,得到了市里的支持,已经在旁边搞了个中药生产作坊。

虽然现在生产出来的药主要还是在川省范围内销售,但效益还不错。

谢晚道:“师兄,将春甫堂做大做强的时机已经到了。

春甫堂的药需要在国际上注册专利,通过FdA认证,实现出口。

你需要先跟省里联系。

要过FdA认证,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从生产厂房到生产线,再到人员培养,都需要符合cGmp规范,这需要花好几年时间去准备。

我会让我小堂叔从港城帮你请一个团队过来协助你。

春甫堂要争取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FdA认证的医药企业。”

只有通过了FdA认证的药品,才能在美国和依赖美国认证的国家销售。

八零年正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谢晚想到利用这一时期,打破美国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首先就从医药下手,让春甫堂的药做这个急先锋,给国内的其他医药企业打个样板。

徐怀仁听了,像在听天方夜谭,挠头道:“小晚,咱们就一小作坊,你这想法是不是太离谱了?”

谢晚含笑道:“不离谱,有一家港资企业会主动跟省里联系,要求跟你们春甫堂合资搞这件事。

我相信各级领导都会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这是将我国的医药事业向前推进一大步的最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