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德……
赢世民该不会是气疯了吧?
看到赢世民这古怪的反应,李北玄一下子就懵了。
毕竟在来之前,李北玄就已经在心里。把最坏的打算都过了一遍。
揭发储君,这不是小事。
哪怕他如今圣眷正浓,哪怕赢世民平素对他宠信有加,但臣子弹劾太子,历朝历代都算是犯颜直谏中最危险的一档。
所以他来之前,就已经反复权衡过。
拖延不报是死路一条。
赢世民的耳目绝非摆设,自己去梁国公府找房俊的事根本瞒不住。
一旦事后被查出来,那就是知情不报、包庇逆党,罪加一等。
唯有抢占先机,主动揭发,或许还能搏一线生机,至少能表明立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北玄甚至已经脑补出了赢世民可能的各种反应。
或许勃然大怒,厉声训斥,质疑他构陷储君,或者直接让殿前侍卫把他拖下去,先关起来再说……
削爵、罢官、甚至挨一顿板子,这些可能性他都设想过了。
然而,他千算万算,唯独没算到赢世民会是这种反应!
玛雅!
赢世民疯了!
“不是,哥们儿你笑啥啊?”
李北玄眨巴着眼睛,一脸茫然。
然而赢世民却没理他,只是自顾自的笑着。
甚至,表情是肉眼可见的轻松。
没错,就是轻松。
事实上,关于太子可能图谋不轨的蛛丝马迹,他并非全然不知。
而李北玄的汇报,对他而言也并非新闻。
其实,纥干承基的审讯结果,赢世民下午就知道了。
虽然刑官和书记官已经被李北玄吩咐过,让他们暂勿上报。
但太子谋反,堪称天字第一号的案子,谁敢真的压?
所以,早在几个时辰之前,在李北玄离开诏狱后不久,详细的密报,就已经呈送到了他的案头。
而在看到太子意图谋反时,赢世民的第一反应,是很轻松的。
因为他早就想废太子了。
不止一次。
可每当他起意拟旨,朝中便有老臣执礼牍伏地痛哭。
说什么太子乃社稷根本,轻易废储,古今所忌……臣等不敢言陛下非,但请陛下再思……
这些人有的是存心,有的是惧礼。
无论真假,终归拦他一步。
但如今却不同了。
如今是那畜生自己作死,自己将首级抬到刀下。
这样一来,废掉他,顺理成章,天经地义。
礼法、众口、史笔,全都站在自己这边。
赢世民怎会不开心,怎会不轻松?
可这份轻松过后,赢世民也是愤怒的。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他给过赢高明多少?
十余年太子尊位,出入仪仗、讲读名师、诸王让避、百官回护。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容他、教他、给他翻身的台阶。
结果呢?这个不孝的逆子,居然想着背叛他的父亲,背叛江山,背叛天下的秩序。
一想起赢高明那张越来越令他生厌的脸,赢世民只觉得胸腔里有一团火,烧得他喉间发涩。
可怒到极处,忽又空落。
他自问,这些年对赢高明已够好,够忍。
而对李安俨,又何尝不是?
玄武门后,他并未赶尽杀绝,反而给了对方去处、给了兵权。
这其中,他固然有千金买马骨的算计,但何尝没有一丝惜才和自信?
可如今看来,仇是仇,忠是忠。
李安俨的忠,是对隐太子赢建成的忠。
始终如一,就算是他,也无法改变。
至于眼前这个年轻人。
李北玄。
赢世民其实知道,他来之前已在梁国公府待过。
知道他为房俊转着弯子斡旋,也知道他刚才那句臣请罪,其实含着一分私心与踌躇。
而在察觉到这份私心之后,赢世民第一刻的反应是恼的。
毕竟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他为什么不能忠于自己?
难道,难道他对赢高明,对李安俨,对李北玄还不够好吗?
为什么他的好,换来的却不是忠诚,而是怨恨、背叛和隐瞒?
赢世民在收到奏报的时候,气的差点吐血。
但或许是因为“背叛者”的名单里,头一次出现了李北玄的名字。
这一点,让他从纯粹的愤怒中抽离出一丝冷静,忍不住更深地思索起来。
而这一思索,却让他悚然一惊。
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有了昏君的迹象。
他开始习惯于只从帝王权术的角度去要求所有人,要求绝对的服从和忠诚,却忽略了人不是牲口,人有私心,人有情感。
是的。
赢高明造反,罪该万死。
可是换一个角度看,他真能说,自己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这些年来,他对赢高明的厌恶,已经摆在脸上。
一次次申饬,一次次迁怒,甚至逼他搬离东宫……
虽然一切都是赢高明有错在先,但如今回过头看,他所表现出的那种嫌弃与冷漠,本身不就是一步步把赢高明逼到了绝路上吗?
赢高明蠢、荒唐、自毁长城,这是事实。
可若换个更宽厚的父亲,换个更耐心的君主,或许……或许他还能有转圜的余地?
再看李安俨。
他欣赏李安俨的忠诚,就要强行将这份本该属于隐太子的忠诚转移到自己身上。
给予高官厚禄,就认为对方必须感恩戴德。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傲慢?
而李北玄呢?
这个年轻人,确确实实是自己最信任的人之一。
圣眷之隆,几乎无人能比。
可是,在关乎储君造反的这种大事上,他为了房俊而犹豫了,隐瞒了,拖延了。
可……
这有错吗?
赢世民觉得不算错。
因为李北玄的犹豫,不是因为怀二心,而是因为他在乎朋友。
站在帝王的角度,这份犹豫,固然算不得绝对的忠诚。
但站在人性的角度,这恰恰说明他心中还有义。
难道,这也值得去降罪吗?
赢世民觉得不至于。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一开始确实是埋怨过他。
想到这里,赢世民有些后怕,甚至有些恼羞成怒。
甚至不愿意承认那是自己。
但最终,赢世民还是认了。
是他太自大,太刚愎自用了。
这一点,他不能不认。
再不认,就真成了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