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儿子脸上那道深深的伤疤,萧母心里哀叹了一口气,当年要不是她生了场大病,大儿不放心地从部队赶回来,路上遇到劫道的山匪,就不会被砍。
更不会留下这道疤痕。
那些年大儿子在部队当兵,脸上还有没这道伤疤,长得精神帅气,十里八村上赶子嫁给他的姑娘多不胜数。
哪里想到因为这道疤痕,大娃子被迫提前退伍。
以前家里都快被媒婆踩烂了门槛,在大儿子退伍回来后便再也没人上门说亲。
只有隔壁村的梅花娘,来家里一趟,说要是他们愿意给一千块钱的彩礼和三转一响,就把梅花嫁给大儿子。
大儿子年纪也不小了,再不赶紧娶媳妇结婚,怕是就更不好找了。
他们老两口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这两天起早贪黑地攒钱给儿子娶媳妇,梅花家也没少上门来讨要财物。
本以为两个孩子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事,在大儿去集市上以后,梅花娘就来了家里,上来就闹腾着要退婚。
萧母满面愁容,这两年逢年过节给王家的节礼次次不落下,连同王家借的钱,怎么也得几百块钱了,这时候上赶子退婚,那不是坑人吗。
“我不道歉,这婚他们要退便退,但是这些年借家里的钱得还清,还有给王梅花买的金镯子,都得退回来。”
萧逸本来就对这个未婚妻没什么感情,当初答应跟她订婚也是无奈之举。
订婚这几年,王家做得越来越过分,时不时就来家里借钱借粮,每次他进山,就闻着味儿来家里讨要猎物。
不然以他的本事,家里的日子不会越过越差,连累得父母和下面的弟弟妹妹跟着遭罪。
他早就后悔当初答应跟王梅花定亲,尤其是看清了王家的丑恶嘴脸后,更是恨不能躲得远远的,宁愿打光棍也不跟这样的人家结亲。
今天他们主动上门退婚,他求之不得。
“萧逸你个死没良心的还敢把金镯子要回去,也不想想我家梅花因为你耽误了几年好青春,从一个娇美的小姑娘硬是拖到不好说亲的大姑娘,还好意思要钱,我呸!门儿都没有!”
梅花娘一听萧逸要把以前送的金镯子要回去,跟踩了尾巴的猫儿似的,一蹦三尺高,指着他的鼻子就是一顿破口大骂。
萧逸脸色铁青,就知道王家这种喜欢贪小便宜的人不会轻易退还。
想到之前在集市上听到的风言风语,脸色愈发不好看。
“这几年不退婚,怎么想到今日突然来退婚,不会是王梅花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吧。”
前一秒还嚣张无比的梅花娘脸上明显闪过心虚之色,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气势却是丝毫不减。
“放你娘的狗屁,我家梅花知书达理懂事端庄,哪里做得出来什么丑事,之前还寻思你人品正直,才愿意把闺女嫁给你,没想到才刚提退婚,就扣过来这么大一屎盆子,你们萧家就是这样欺负老实人的!”
梅花娘蹦着高高指着萧逸鼻子破口大骂,把萧逸给气笑了。
贼喊捉贼,他今天总算是见识到了。
萧家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把周围的左邻右舍全都给吸引过来了,趴在萧家的墙头上看热闹。
萧逸抬眸,看见乌压压一溜人头出现在自家墙头上,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知道时机差不多了,看着在院子里撒泼的梅花娘,清了清嗓子。
“本来看在两家的关系上不想把这事说开的,既然王家如此不顾及脸面,我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上次去赶集,你猜我看见什么了?”
梅花娘听到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生怕从这个前女婿嘴里说出什么话来。
后来转念一想,不可能是她担心的那事。
梅花和镇上王主任的事除了他们两口子,别人应该还不知道。
王主任答应过她家梅花,只要梅花生下儿子,就跟婆娘离婚,把梅花娶进门。
但是在梅花生下孩子之前不能走漏风声,怕他婆娘闹到单位去,丢了乌纱帽。
他们两口子商量了半宿,最终决定让梅花去外面躲躲,免得被人家发现。
王主任对他们的做法非常满意,特意在镇上给梅花租了个大院子,让她住了进去。
自己想闺女了,都是悄摸摸地去镇上看闺女,待了几天就回来。
到现在左邻右舍的还不知道这件事,更何况不是同村的萧家,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集市离镇上不近,前女婿就算真听到点什么风声,也拿不出来证据。
这事只要她咬死了不认,谅萧家也没办法。
这么一想,刚才还略显紧张的梅花娘神色放松,气焰更加嚣张,指着萧逸的鼻子破口大骂。
“好你个奸诈小子,得不到我家梅花就想毁了她是不是,我家梅花谁不夸一句是知书达理的好姑娘,你张口就污蔑她的清白,到底是什么居心大家都看得明白!”
可能是梅花娘脸上的表情太过于逼真,趴在萧家墙头上看热闹的村民小声嘀咕起来。
“逸小子这事做得不地道,人家王家没嫌弃他脸上有疤,愿意把闺女嫁进来,是萧家一直凑不齐彩礼,硬是把人家姑娘的青春给耽误了,现在王家闹着要退婚,也情有可原,逸小子怎么能败坏人家姑娘的名声。”
“对呀,姑娘的名声可比命还重,就算两家结不成亲家,也不能弄得这么难看,以后还怎么再说亲。”
“逸小子自从部队里退伍回来,性子就变得阴沉不定的,看着就吓人,以后还是少跟他家来往吧。”
“说起退伍,你们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吗,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回家探望生病的老娘,回去就退伍了,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嘘,都小声点,我听说逸小子是被开除回来的,压根不是他说的那样。”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这么回事,逸小子回来的时候还没说退伍的事呢,回部队就退伍了,肯定是有什么瞒着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