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总是会想出一些异想天开的主意来逗猫乐,也逗自己乐,据说她的性格跟她母亲很相象,想来她母亲也是很得老统帅宠爱的。
燕雯一直不明白她嫂嫂怎么不造一个人,而只造一只猫。
她说:既然要象上帝那样造物,那就应该造人,而不应该造猫。她认为,真正完美无缺的人不可能是自然产生出来的,只能是用她嫂嫂那样的方法造出来,她对这样的人十分神往。
“各方面都要比普通的人类强出几万倍,而且不用读书,不用做作业,什么都不用学,不用练,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那才是人类真正梦想中的人物呢!”这话她在猫面前说过不止一次了,每次说的时候总是神采飞扬,到最后又总要叹息一声:“唉,我要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好了……”
现在,圆晴博士坚持隔天让猫服用一次她为我特制的药,就这样,猫才能精神饱满地活着,但猫依然无法讲话,关于这一点,猫和它身边的人一样苦恼。
新年后的第二个星期天,大地开始回春。猫听到了圆晴博士要重造一只超能细胞生物的消息。那是在早上,猫下楼去找小霞。现在,在林苫的家中,猫的行动已不再受严格的限止,这是女主人为了便于猫能多活动,以增强它的体质。
从小餐厅那关闭的门前走过时,猫听到里面林苫和圆晴的谈话声。
圆晴的声音有些激动:“你只会把你父亲的话当圣旨!可你知道吗,造一只猫谈何容易!”随之是一声很响的银叉碰着盘子的声音。
林苫的母亲莫非要把我处理掉了?!是扔掉我,还是解剖我?猫不由得怔住了,四肢生了根似的站那儿。
这时猫听见林苫说:“谁也没有逼你嘛,提个建议,有什么不好的?”
圆晴叹息说:“谈何容易!”
林苫说:“万事开头难,就像电灯泡的发明,历经无数的失败和艰辛,可是一旦第一只电灯泡成功地问世,造电灯泡就不再是难事了,就连……”
“这跟做电灯泡完全是两码事!”圆晴打断了丈夫的话。
这时猫听到有脚步声走近餐厅,就转身跑开了,它没有再去寻小霞,而是直接回了自己的房间。
走进房间才发现,小霞正坐在镜前梳头,她见猫从外面进来,吃惊地看了看猫的小床,又转过头问猫:“哪儿去了,我当你还睡着呢!”
猫默默地跳上床,钻进毛毯里,独自沉思起来。
圆晴博士要重造一只会说话的猫,对它的命运意味着什么呢?
当天下午,猫从睡梦中醒来,听见青柳和小霞在交谈,他们正在谈猫的事。它故意闭着眼睛,没有动弹。
只听青柳说:“以后有了新猫不知还会不会让你照看?”
小霞说:“什么新猫旧猫,这是些没影的事,你别放在嘴上乱说。”
青柳说:“上面已经决定了,要重新造一只猫,批文都有了,工作人员也都确定了,女主人这会儿不就被叫去开会讨论这事了吗?”
“那么,你有没有听说,他们打算把小奇怎么样?”小霞小声问。
青柳顿了一下说:“没有,我想……会仍然养着它的吧。”
小霞叹了口气:“就算养着也是马马虎虎不当回事的了,哪还会像现在这么尽心?它以后的日子只怕要难过了……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被……唉!我们又没个家,我要有个家,他们不要这猫了,我就把它养着……”她的声音哽咽了。
青柳也叹了口气,说:“不过,我听他们说,小奇如果一结束治疗,特别是只要一停止吃那个特效药,就活不过一个星期。你想想,如果又有了新猫,难道还会给小奇继续吃那种黄金也换不来的药吗?”
“你说话轻点。”小霞提醒说,接着,她叹息一声:“真是一只可怜的猫,吃了这么多苦,它还一直在帮我们……”
青柳的声音也有些悲伤:“有什么办法呢?你也别难过……”
傍晚,猫听见燕雯在门外的走廊上缠着圆晴不放:“那么小奇就给我抱回去喂养吧?”
“不可能的,你别老是那么多的小孩子想法!”圆晴说。
“唉呀,又不会影响你们,你们实验要用的话,我还可以让你们用几天的。”燕雯说。
“这又不是我私人喂养的猫,我无权说给谁就给谁,不信你问你的父皇和皇兄去。”圆晴说。
“嗨,你真想得出,连这种官话都说出来了!”燕雯笑着说。
“反正不可能,这里面的事复杂着呢,我跟你这个小丫头也说不清楚,反正你死了这条心就是。”圆晴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压低了声音,因为这时她们已经走到我的房门前了。随即,两人的脚步声从猫门前走过,走出一段路后,燕雯又开始恳求,两人说着话下楼去了。
三天以后,女主人又一次把猫抱进她的书房。
自从林苫对猫有了那些看法以来,猫到底是真的不能说话还是故意假装的,圆晴心里也不能断定。所以,她每隔一两天就要安排一次和猫的单独谈话。
内心深处,她希望林苫的话是事实,因为这样就意味着猫的失语只是思想和情绪上的抵触,而非不可捉摸的身体疾病。
解决猫情绪和思想上的问题,圆晴觉得她是有很大把握的,因此,每次谈话,她都要委婉地对猫讲一通大道理,她希望以此说动猫改变主意,爽爽快快地和人说话,就像过去一样。但是,每次都令她大失所望。面对如此黯淡的前景,她只能作出新的选择。
猫心想,你们想怎么干,随你们的心思吧,为了能重新说话,它也尽了最大的努力,现在它只能听天由命了。
电话响了,圆晴拿起电话,听了一会儿,然后说:“等一下,我马上给打电话。”她放下电话,对猫说,“我下楼一趟,一会儿就回来,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