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哦”,刚想要跑的小家伙,非常老实听话的在马良旁边找了个椅子坐下。

马良笑着给小家伙擦了擦手,“雄英,在整个皇宫你最怕的人,应该就是你娘吧”。

“嘻嘻嘻”。

等朱标吃完晚饭之后,准备拽着马良去找朱元璋,商量一下马良晚饭前给他提的建议。

马良,“不在这一时半刻,明天再找陛下说也是一样”。

可是朱标有些等不及了“:早解决早省心,你还是和我去一趟吧”。

可吃饱喝足的马良有些不想动弹“: 要不你让人去看看陛下忙不忙?不忙的话让他回来一趟”。

这话也就马良敢这样说。

毕竟在古代皇帝可是至高无上的,不管任何人都得是求见皇帝,而到了马良这里,则是让朱元璋来见他。

朱标听到这话,又看着懒洋洋的马良,无奈的摇了摇头,就让一旁的小太监去乾清宫请朱元璋。

但还没等小太监离开,马良问道,“我给你们准备我给你们准备的对讲机呢?用那个多方便。”

“我父皇把对讲机全都送到军中了”,朱标摆摆手让小太监接着去喊朱元璋。

“那也得在宫里留几个呀,再说这玩意儿也用不了多少钱,不够用再买几就是了”,马良说道。

朱标点点头:“行,用小太监传递消息确实比较慢,回头你再帮我买一批,我在每个宫里都放一个。”

在等待小太监传递消息的时间里, 小家伙已经休息好了,于是他对张大虎说道“:大虎,我带你去看我的大坦克”。

“好啊”,其实张大虎根本不知道坦克是什么东西。

这两个人根本就没有等还在吃饭的李景隆。

可还没等小家伙走出几步,朱元璋正巧走进了坤宁宫,在他身后还跟着形影不离的哼哈二将,王狗儿与二虎。

“标儿,你有什么事找我,还我竟然让我回来,马良,你的谱也够大的”,朱元璋的脚刚迈进坤宁宫的门,就开始问道。

朱标刚想说话,朱元璋就看到他的 大孙子朱雄英,身旁跟了一个他不认识的孩子。

“ 这是谁的孩子,我怎么没见过?”朱元璋皱了一下眉头问。

“皇爷爷”,小家伙一看朱元璋来了,喊一声之后一头扎进他的怀里。

朱元璋看着怀里的大孙子,立刻感觉今天朝政都不觉得累了。

对于刚才的问题,等着儿子的答复。

朱标接着说:“爹,我要说的事情就和他有关”。

然后朱标对张大虎招了招手,然后指着朱元璋说道“:大虎,这就是我爹,大明的洪武皇帝”。

张大虎以前没少听他娘说,他爹就是为洪武皇帝打仗打牺牲了,他们家以前种的田地都是洪武爷分给他们的。

此刻见到了真人,立刻双膝跪倒在地,哆哆嗦嗦的叩头行礼。

看着这个孩子给自己磕头,朱元璋愣一下说道, “起来起来”,然后又问朱标“:你还没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呢?”

朱标没有回答朱元璋的问题,而是对好家伙说道“:你领着大虎去玩吧”。

小家伙点点头,让朱元璋把他放在了地上,然后拉着有些紧张的张大虎,继续去看他的坦克。

留下了等答案的朱元璋。

马良在一旁说道“:陛下,咱们坐下慢慢说”。

朱元璋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之后,又问了一遍“:这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朱标接着说“:这个孩子叫张大虎,是今天马良去玩儿,从句容县捡来的”。

第二遍听到大虎两个字,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看了看门外矗立的二虎, ,因为朱元璋此刻想到的是二虎的亲哥哥,因为他也叫大虎。

朱元璋接着问,“你们出去玩儿,把人家孩子带回来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 朱标也不卖关子,“爹,今天马良他们……………”。

朱标就把刚刚马良和他说的事情,还有张大虎的遭遇,以及那名里长,和句容县令的惩处,全都跟朱元璋说了一遍。

朱元璋同样说了一句,“里长该杀,句容县令更该死”。

不过张大虎遇到的这种情况,却让 朱元璋发现军户制度出现了漏洞,因为地方里长对士兵家属的欺负,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

军户制度有一个核心政策叫做役不外索。

也就是说,如果一家人有一个人去当兵了,那么这一家除了需要承担兵役之外,其他所有徭役都会被免除, 而他的家属也会被朝廷优待。

这样做的目的,就为大明提供稳定的兵源。

可是这名里长的行为,是对大明的兵役制度进行破坏,会让在外作战的士兵,时刻担心家里人是不是会被欺负,那样的士兵又怎么会有战斗力。

当士兵担心家属被欺负,从而就有可能出现逃兵。

而在座的人里面,马良对这项情况最清楚,因为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大明朝中后期那种情况,士兵在卫所被军官欺负,克扣士兵的粮饷。

而在家乡,亲属又被地方里长欺负盘剥勒索,整个家庭雪上加霜。

继而为了生存,士兵就会进行逃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明的兵源会枯竭。

当然官府还有一个手段就是勾军,如果士兵本人逃亡,朝廷为了补充兵员就会勾军,也就是会抓捕同族亲戚,或者其他后代替他们从军,但这样又会继续被地方敲诈勒索。

然后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士兵逃亡,继而勾军勒索,然后士兵继续逃亡,最终卫所的名单上全是吃空饷的。

因此地方里长对于大明军户制度的破坏是最严重的,不光是因为道德层面上的破坏,而是因为他们直接从最根基的地方进行破坏。

从而让大明的军户制度成了一个摆设。

所以明朝中后期不得不进行募兵,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朱元璋设计之初,是想让士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吃自己家的粮食,不花一分钱来养百万兵。

而募兵制度,就需要大明朝廷提供军,装备赏赐等东西,对大明朝廷是一个巨大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