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 第760章 三道政令,图穷匕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0章 三道政令,图穷匕见

面对李焕冷冰冰的拒绝,霍韬的脸上并未露出惊恐,仍是平静。

他再次躬身,开口道:

“既殿下不准老臣致仕,老臣感激殿下挽留之恩。”

“然老臣确感身体沉疴,难以支撑。”

“恳请殿下允准老臣暂归府邸休养,朝中诸事......恐无力再参与议决。”

这仍是变相的退出,只是换了个更委婉的说法,向李焕表示自己不会再夺权。

李焕面色一沉,刚想再度强硬驳回。

霍韬却仿佛看穿他的心思,紧接着开口:

“老臣虽归家养病,但犬子仍在朝中为陛下和殿下效力,霍家乃是大庆之臣,仍当恪尽职守。”

此言一出,旁边的霍端礼顿时急了。

他不由得失声道:“父亲,孩儿一身正气,岂能和......”

“闭嘴!”

霍韬侧头低喝,虽气息不足,却自有一股积威。

霍端礼浑身一颤,后面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只是死死攥紧了拳头,眼眶发红。

霍家家规极严,父命如山,他不敢当众忤逆。

但他实在是不明白,父亲为何会向李焕低头。

霍端礼去过奉国,见过李彻,他很清楚奉王殿下是何等人物,绝非李焕这等小人所能比。

等京中消息传到奉国,奉王殿下必然会有所应对。

若是这李焕悖逆称帝,殿下也绝不会坐视不理,必将挥师南下。

他霍家若是此刻投降,岂不是成了不忠不义的小人?

而李焕的态度截然相反,听到霍韬这话,紧绷的神色顿时缓和了几分。

他之所以逼霍韬,并非是真的需要这个老朽的宰相,为他出谋划策。

他要的是一个态度。

是让所有朝臣看到,即便是奉王党在文官系统中的领袖,也不得不向他低头臣服。

霍韬人退下去,但留下了儿子在朝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信号。

足以瓦解很多仍在观望的中立派,甚至奉王党官员的抵抗意志。

京官体系,才是大庆王朝真正的中枢神经。

南方世家虽盘根错节,掌控大量郡县,但若没有中枢朝廷的正式认可和背书,名不正言不顺,终究难以长久。

至于那些在京的奉王系武勋,诸如朱纯等人。

虽然他们地位尊崇,但在帝都这片地界,他们根本没有兵权,就如同被拔了牙的老虎。

李焕有大把机会可以慢慢收拾他们,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想通此节,李焕脸上重新浮现出温和的笑意,甚至还上前虚扶了霍韬一下:

“霍相为国操劳,积劳成疾,本宫亦是心痛。”

“既如此,便依霍相之意,回府好生将养,若是您有需,宫中御医可随时遣派。”

“朝廷日后还需霍相这样的老成之臣,坐镇指点。”

一番冠冕堂皇的话,也算是给足了这位老臣的面子。

霍韬躬身谢恩,不再多言。

在一众或复杂,或怜悯,或鄙夷的目光注视下,由霍端礼搀扶着,一步步离开了漩涡中心。

那些残留的奉王党官员看着霍韬离去,心中最后一点指望也仿佛随之熄灭了。

文官领袖已退,武勋首领朱纯至今未见踪影,恐怕也是凶多吉少。

帝都的天,真的彻底变了,已然被太子和其背后的世家门阀牢牢攥在了手心里。

李焕目送霍韬离开,缓缓转回身,目光再次扫过噤若寒蝉的群臣。

他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积压了四年之久的复仇快意在滋长。

这才只是开始。

囚禁之辱,夺位之恨,他要一点一点,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那些曾经参与将他拉下太子之位的人,那些支持李彻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谁都别想跑!

“诸卿。”李焕再次开口,声音恢复了之前的轻柔,“国事维艰,还需诸位勠力同心,辅佐本宫共渡难关。”

“即日起,恢复常朝,所有奏本皆送东宫批红。”

“尊殿下旨意。”

看着下方黑压压一片躬身应是的群臣,李焕心中一阵畅快。

掌控一切的权力感,与复仇的畅快交织翻涌,让他强行板着脸不要露出太明显的得意之色。

他微微扬起下巴,声音刻意保持平和:

“国事艰难,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

“为稳定朝局,护卫京畿,以确保父皇能安心静养,本宫有几道令谕,即刻颁行。”

众臣屏息凝神,心脏高悬。

“其一。”李焕目光扫过兵部官员所在的方向,“即刻以兵部勘合火速传令,调集镇守南境边军十万精锐,并东南守备军十五万人,即日拔营北上勤王,驻防京畿外围。”

“着其务必在半月内抵达指定防区,并可沿途招募乡勇,以壮军威。”

此令一出,非世家的官员心头剧震。

南境和东南的军队,向来与南方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

太子此举,分明是引各个世家入京,彻底掌控大局。

这是要将整个京城的安危,都握于世家之手啊!

“其二。”李焕的声音继续,冰冷的目光转向宫禁方向,“禁军连日护卫宫禁,甚是辛劳。”

“即日起,与京城守备军换防,原禁军调往城外大营休整,京城九门及皇城各门防务,交由城防军接管。”

“尤其是父皇静养的长生殿,增派双倍人手,务必确保无任何闲杂人等惊扰圣驾,若有胆敢擅闯者......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群臣背后寒意更甚。

调走禁军,换上更容易控制的城防军,这已经是逼宫了。

此举将陛下软禁,彻底与外界隔绝!

他李焕真不怕史笔如刀,记他悖逆之罪行吗?!

“其三。”李焕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遥远北方。

“父皇病重,乃国之大不幸,诸藩王身为父皇骨血,理当入京侍疾。”

“着宗正寺即刻拟旨,发往各藩国,召燕王、秦王、晋王、楚王......以及......”

他刻意加重了语气:

“奉王李彻,即刻动身,速速返京!”

图穷匕见!

李焕的最终目的,终究是在众臣面前揭开。

这场政变的最后结局,不在朝臣,不在陛下,甚至都不在背后的那些世家势力。

自始至终,能左右政变的只有一人——

奉王李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