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工厂里的女人 > 第1368章 不想当拉磨的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本计划的是陪着徐彦辉一起去定陶,可是随着李兴田的住院,李秋晨不得不留在医院里照顾他了。

李冬的身体本来就没完全恢复,孟婉还大着肚子,李冬的妈妈不敢把儿媳妇一个人留在家里,担心她年轻,不太会照顾自己,所以陪护的重任就只能落在了李秋晨的身上。

第三天的时候,徐彦辉、殷方川和郑晓晴就出发去了定陶。

接到电话的刘燕自然是欣喜异常,早早的就让和嫂子胡雪梅忙前忙后的准备着食材。

刘燕的娘家一直对徐彦辉都是礼敬有加,招待标准自然是当地能拿出来的最高礼仪标准,刘燕的父亲更是亲自出马磨刀霍霍向猪羊。

当然也没有那么夸张,刘老爷子的主要攻击对象还是家里散养的土鸡,因为小棉袄说了,徐彦辉对炖鸡情有独钟。

唉,嘴馋现在已经成了徐彦辉的代名词了···

刘燕的家位于定陶区下面一个名字很有意思的村子,牛家楼村。

徐彦辉之前就问过刘燕,她们村明明一个姓牛的都没有,为什么却偏偏叫这个名字。

当然,刘燕肯定也是一无所知。

因为从她懂事的时候开始,这里就已经叫牛家楼了,就像小时候在学习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没有为什么,因为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对于徐彦辉的到来,刘家俨然摆出了一副过年的隆重景象,除了张灯结彩,就差放炮相迎了。

刘燕的父亲甚至是专门请来了邻村早就退休多年的老厨子亲自来掌勺第一天的接风宴。

要知道,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家早就告别农村大席多年,颐养天年的他,最近这几年早就不出手了。

殷方川和郑晓晴也是一脸的懵圈,因为同样农村长大,他们太知道这么隆重意味着什么。

殷方川甚至醋溜溜的说:“我天天都在晓晴家里混饭吃,一次这种规格都没见过···”

当然,他们家女神也不惯着他,小手掐的那叫一个随心所欲···

山东人历来最为重视待客的礼节,这次也不例外,刘燕的几个堂兄都被请来作陪。

徐彦辉和殷方川虽然对自己的酒量相当自信,但是他们还是太小看了农村人的待客之道。

山东人的酒量在全国能不能排到第一不好说,但是劝酒的花样和力度绝对敢叫板所有的省份!

喝到最后,徐彦辉和殷方川不得不激活全部的潜力才硬撑着熬到了看到主食上桌。

曾经有个笑话。

几个外地人坐在一起讨论山东人的待客问题。

外地人甲:“山东人喝酒不中,他们喝酒不给上菜。”

外地人乙:“你那是还没等着上菜就喝醉了···不过山东人喝酒不给上热菜倒是真的。”

外地人丙:“你们俩谁都别笑话谁,都差不多的酒量。山东人多好客?不可能不给你们上热菜,那是你没等到上热菜提前就喝醉了,那个菜多的根本就不用上主食。”

外地人丁一脸的鄙夷,傲娇的说:“不是我笑话你们,你们根本就没熬到最后,熬到最后就上主食了。”

旁边的山东人顿时就懵逼了:“什么最后?最后不是还有第二场的么?”

最后所有人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在山东生活了五年,从来都没有参加过第二场···

虽然只是个笑话,但是足以说明山东人的好客之道了。

今天倒是没有安排第二场,但是整整一个下午,徐彦辉和殷方川都睡的不省人事。

天黑以后,两个人才在刘燕和郑晓晴的搀扶下勉强坐到了晚饭的桌子上。

看到刘文正又笑嘻嘻的拿出了酒瓶,徐彦辉和殷方川顿时就懵逼了。

见过劝酒的,但是他们俩还是第一次遇见奔着要人命来劝的···

好在刘燕给他们挡下了,只是略微倒了一小杯,算是走个过场。

晚饭以后,徐彦辉依旧脑袋昏昏沉沉的,就提议出去走走,吹吹夜风,也正好醒醒酒。

刘燕和郑晓晴分别挽着两个男人,走在村外的田间,凉爽的夜风已经带着点儿冬天的气息,却吹不散四个人心头的暖意。

定陶是菏泽市经济最弱的县区,冉堌镇作为其下辖镇,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

镇上没有几家像样的企业,大多都是中小型的半成品加工作坊,给县市里的大企业做点代加工赚取微薄的利润。

老百姓除了传统的粮食种植,也有很小一部分种植着玫瑰和山药,算是稍微有点特色吧。

“厂址最后定在了张家坡南面不远处的一片荒地里,距离万福河很近,厂里用水用电都非常方便,交通运输也很便利。”

刘燕挽着徐彦辉的胳膊,嫩白的手指轻轻指了下远处。

夜幕早就降临,一片昏暗之中什么也看不到,只能依稀听到偶尔路过的车辆鸣笛声。

徐彦辉一点都不质疑刘燕的能力,微微的笑了笑。

“中午的时候晓庄也说,新厂址比之前政府给划的那块地还要好,而且面积也更大了,对以后的扩大规模也留足了空间。”

刘燕温婉的笑着点了点头。

夜风吹来,把她披散着的秀发微微拂起,仿佛调皮的精灵一般温柔的萦绕在徐彦辉的脸上。

殷方川和郑晓晴也非常享受这温馨的夜色,女神更是借着夜幕的掩护大大方方的依偎在殷方川的身上。

徐彦辉掏出烟来递给殷方川,笑着说:“我忽然有个想法,等你那边的生态农业搞出经验来了,富丽六合就完全可以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农业上来。”

殷方川郑重的点了点头。

“制造业虽然利润大,但是同样也面临着市场的巨大压力。跟农业比起来,我还是更看好这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而且,咱们本身就是个农业大国,开发生态农业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个改善生活水平的好事。”

徐彦辉开心的笑了。

他最早想开发农业项目的时候其实想的非常简单,就是想让自己的农村老家变的富裕起来。

在农村长大,他见识过农民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而且跟城里人比起来,辛劳一辈子的他们根本没有享受到勤劳致富的甜头。

勤劳能致富么?

可以。

但是这个“致富”得看是怎么理解了。

如果单纯的指能吃饱肚子,穿暖衣服,那勤劳确实可以致富。

这里的“富”,也就仅此而已。

徐彦辉理解里的“致富”,虽然不一定就是达到小康水平,至少老百姓手里的钱应该可以足够支撑他们达到城里人一多半的消费水平才行。

这个世界上有两大谎言愚弄了太多的人。

第一就是“勤劳可以致富”。

第二是“人人生而平等”。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局势,不在力耕,所以勤劳根本不能让人致富。

如果拜佛有用,那绝大多数的人连庙门都进不去。

如果种地可以赚大钱,那农民将无地可种。

说的再粗俗一点,如果大便能卖钱,那你将失去屁股的使用权和控制权。

如果勤劳真的可以致富,那么老百姓要想挑个大粪也得请客送礼走关系才行,不然连靠近茅坑的机会都不会有。

曾经就有这么个听了让徐彦辉非常心酸的笑话。

主人对拉磨的驴说:“你真的很了不起,吃难以下咽的粗粮,去不辞辛苦的拉磨。”

驴憨厚的笑了,拉磨的步伐更加的坚定了。

晚上,主人一家吃着驴磨出来的粮食,一边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千万不要学那头蠢驴,它这辈子就知道围着磨盘转。”

驴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一边吃着玉米杆,一边苦口婆心的跟小驴说:“你要快快长大,长大了我教你拉磨,因为拉磨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初听很搞笑,听着听着徐彦辉就沉默了,因为这头驴可能代表着很大部分底层的劳动人民。

从那个时候开始,徐彦辉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而不是对勤劳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