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州城时,蛮族各方便是向杨家众人送上了诸多赠礼。
接着又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蛮族士兵与百姓一路运送,直至十多里外方才与他们挥手道别。
结束了这次对蛮族州城的探访,杨家上下无论凡人修士,皆是大有收获。
返回圣地之后,关于蛮族的各类消息便立刻在一重天内疯传开来。
听闻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消息被传回,瞬间便叫各家各族的凡人百姓卸去了心中的顾虑,纷纷开始筹措起了日后与蛮族通商的各项事宜。
几家大氏族与附庸家族,也都是主动找上了杨家的两位老爷,希望他们能够给那位何主管谏言一番,在之后蛮族造访圣地之时,能将自家作为对方的参观之地。
当然,这份方案的最终结果,还得是经过几轮筛选才能定下。
不过在此之前,杨家还有另一件大事要做。
那便是远迁至圣地之后,家中的第一场大祭。
恰好在一月之后,便该轮到今年的孩童资质检测,经过杨家内部商议,便是将这两件事放在同一日进行。
每隔数年的一次大祭,那可是杨家上下的头等大事,无论是一重天内身份各异的凡人,还是圣地内部各个峰上的修士,皆是不敢有丝毫怠慢。
加上这回可是他们入驻圣地后的第一场大祭,那就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得将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
陈阳躺在神临峰顶,意识向外探出,扫视过外边四重天域内忙碌的身影,心头便有了一种即将丰收的喜悦之感。
时间飞逝,真是一晃而过,如今回想起来,当年杨家那场简陋的焚血祭灵就好像还在昨日一般。
“恍如隔日,当是如此啊。”
陈阳心中暗暗感叹一句,之后便得到了来自琉璃的一份念头。
“禀报神君,煅灵淬体的合道之术已成,呈请神君大人审阅。”
听得这份传念,陈阳心间便又是一喜:“不愧是得了离火神君真传之人,这办事效率就是快,我这里的百艺之法还都尚在探索阶段,琉璃那边就已经搞定了。”
下一刻,其意识便来到神宫之内,将琉璃自那地宝秘境中唤至大殿之中。
“琉璃,见过神君大人。”
恭敬问礼之后,她便是缓步向前,来到高台之下,将一团由神力汇聚而成的法光隔空献上。
陈阳接过后,将自身意识投入其中,很快便感受到一股庞大但却十分规整的传承记忆进入脑海。
显然在将此法呈给自己之前,琉璃是花了心思专门进行过梳理的。
经过之后的细细解读,陈阳心中的欣喜之色便更甚。
若是此前单靠吞食血玉获得的仙道神通,那改善资质的手段,便只能够施加在有修行资质的人身上。
也就是说,这一神通虽然可以提高修士资质,但也是在对方已经拥有完整气脉的基础上,无法做到让气脉有缺的人踏上道途。
而眼下经过了与煅灵神术的合道,此法便是再做脱变,已经能够帮助那些气脉略有缺损,距离修行只差一步之遥的凡人孩童补足这份资质,使得他们也能有触及道途的机会。
相较于之前,如今这法门可就真是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杨家本族与外姓修士的数量。
“此法甚妙,当赏!”
完整的浏览完这道神通之法后,陈阳心中大喜,当即便再度唤动通明宝镜,为琉璃赐下了一道光华馈赠。
他高兴的不只是这份神通之法能够对杨家整体实力的提升,还因为它是在合道的理念下诞生而出的优秀成果。
这便是再次说明,他未来要走的这条合道之路是正确且充满光辉前景的。
一月时间说长不长,很快便在杨家众人的忙碌中流逝而过。
“杨家众修,拜过灵石仙尊!”
“仙尊神通无量,护我杨家后辈周全,赐我杨家万福圣地,保我杨家前路兴盛!”
“杨家子孙,仰仙尊之能幸得道途,感怀万千,莫不敢忘!”
“今日焚血祭灵,还仙尊恩情不足万一,实是惭愧,今后杨家年年岁岁子子孙孙皆当如此,方能心安!”
圣地大祭当日,熟悉的话语声传入陈阳耳中。
当外界四重天域内的所有凡人和修士齐身跪拜之时,陈阳便见到了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为精纯的祈愿之力,朝自己汇聚而来。
虽说如今祈愿之力的大头,还在整个蛮族之地上,不过若论与自身羁绊最深,也是牵扯最大因果的,还是非杨家人莫属。
故而从他们这里得到的祈愿之力,于陈阳而言,便是最好的滋补之物。
“果然还得是自家人的最好,此番过后,我便已是能够隐隐触碰到中位神灵的门槛了。”
在美美的饱食一顿之后,陈阳心满意足:“现在只等那南宫家的祭拜,我便有望再获一次登阶之机,以求得更高级别的神术加身,跨入中位之境。”
他随即念头一动,便将一身神力布施而下,于四重天域内所有的杨家凡人与修士,皆降下了一份赐福。
大祭过后,各家各户便遵照主家的安排,将各自的孩童送去了二重天内的养元峰。
在何胜远的带领下,这群孩童来到了祥光荡漾的仙山脚下。
抬眼望去间,这群将要接受资质检验的孩童无不目露精光,对那缥缈道途的向往之意更浓。
“这便是仙师们的修炼之地吗?可真如传言一般梦幻呐!”
“我此番一定要通过!让我家也成为氏族!”
“快看快看!有东西飞下来了!”
“云舟!那是云舟!我家长辈此前就有幸乘坐过!”
两艘云舟缓缓从山间云雾中降下,其上站着一男一女两名修士。
“见过薛前辈,见过刘阵师。”
带领孩童的何胜远上前禀报道:“本次参与资质检测的孩童共一千八百二十六人,其中杨氏本族孩童九十六人,各家氏族孩童三百三十三人,四方附庸家族五百七十二人,老户、新迁门户孩童八百二十五人,皆已到齐,请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