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演义 > 第370章 孙皓身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信使的话音落下。

大殿之内就响起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片刻之后,刘谌从信使的手中一把夺过书信。

迫不及待的便拆开查看。

孙皓死了?孙皓居然在这个时候死了!

这也太突然,太荒唐了吧?

虽然孙皓这个人表现的确实很荒唐。

很快,看完书信内容的刘谌立刻对内侍说道:

“速去宣太尉等人进宫议事!”

然后随手把书信交给面露疑惑和期盼的张绍:

“看来,张氏的事情得重新考虑一下了。”

张绍接过书信一看,再次大惊失色。

事情还要从数月前说起。

自从孙皓借着施但造反的名义,清洗了宗室和世家之后。

整个人的自信心就膨胀到了极点。

劳民伤财的征发民夫给自己修路之后,又命人砍伐树木替自己大修宫殿。

原本就苦不堪言的官员和百姓 ,被孙皓这么一搞,更加的怨声载道。

但孙皓对此却充耳不闻,每日躲在武昌宫中寻欢作乐。

若只是寻欢作乐也就罢了。

孙皓还染上了嗜杀的恶习。

宫中侍女和内侍动辄便被虐杀。

每天都有新鲜的尸体被抬出宫去,如此一来自然人心惶惶。

整个武昌皇宫里人人自危。

终于在半个月前,孙皓再一次醉酒之后,命数名宫女入寝宫陪侍。

许是孙皓饮酒过多,亦或是过于劳累。

在又一次虐杀一名宫女之后,便昏沉睡去。

剩下其余几个宫女看着死不瞑目的同伴瑟瑟发抖。

一想到几个时辰前还在和自己有说有笑的同伴化作一具尸体。

一想到或许等会儿自己也会和这名同伴落得同样的下场。

几个宫女便感到一阵惶恐,竟然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

也合该孙皓命绝于此。

这些宫女并非是经过选秀入宫。

而是被孙皓强掠进宫的。

其中有不少人的父亲兄弟都被强行征发徭役,甚至死在给孙皓修路的过程中。

在啜泣一番之后,见孙皓没有什么动静,心思也开始活泛起来。

想到自己家人的遭遇,再想想自己的将来。

一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暴君醉酒无力反抗的时候杀了他。

反正留在这宫里早晚也是个死,若是能杀了这个暴君,纵然死了也值了!

于是在一番互相加油打气后,几人趁着孙皓尚在打鼾之中,用床单将其缚住。

寝宫之内并无兵器,这些侍女便用头上的发簪狠狠的刺向熟睡中的孙皓。

吃痛之下,孙皓本能的就开始反抗。

原本几人就是在惊恐中做的决定,再加上体弱力小,压根就没有绑紧。

差点就让孙皓挣脱出来。

奈何醉酒太深,又是脖子这等要害遇袭。

等到外面的侍卫听到动静冲进来的时候。

孙皓的脖子已经被开了一个大洞,气绝身亡。

几个侍卫闻着满室的血腥味儿,看着双目圆瞪,死不瞑目的皇帝。

顿时惊的亡魂大冒。

皇帝居然死了,还是死在宫女的刺杀当中!

将来自己如何能脱得了干系?

于是一边控制住几个刺杀皇帝的宫女,一边赶紧去请皇后前来。

彼时孙皓已经册封滕氏为皇后,长子孙瑾为太子。

奈何滕氏之前不过一侯妃。

孙皓登基之后虽然封其为后,但却从不让其插手政事。

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智慧。

骤逢大变,既没有选择封锁消息, 也没有选择抢先一步立自己的儿子为新君。

而是傻乎乎的命人快马前往建业,请诸葛靓、丁固和万彧等人前来。

如此一来,自然就走漏了消息。

原本就对孙皓极其不满的吴国群臣哪里会给滕氏这个机会。

当即便纠集家丁,往武昌方向而来。

糜照也是在这个情况下得到了孙皓驾崩的消息。

在确认真假之后,赶紧把消息送到了成都。

张绍看完后长出一口气,没想到一个皇帝,居然死于这种荒唐至极的方式。

就在这时,侍卫再来通报。

刚刚离开皇宫不久的众人已经被重新叫了回来。

刘谌将那封书信重新拿回来之后,对张绍说道:

“你且回去,选妃的事情暂时不要声张。”

“朕之后会有旨意给你!”

张绍闻言,躬身而退。

刘谌则立刻前往大殿。

此时刚刚去而复返的众人脸上露出十分疑惑的表情。

自己离开皇宫还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又被叫了回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见刘谌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到刘谌身上。

好在刘谌也没有让众人疑惑太久,扬了扬手中的书信说道:

“建平糜照来信,吴主孙皓死于武昌。”

“眼下吴国已经群龙无首了!”

刘谌的话音落下,大殿内又是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宗预上前从刘谌的手中接过书信。

匆匆看完之后,又递给了身边的樊建。

然后便愣在那里怔怔出神。

其余几个人依次传阅,每个看完的人都陷入了沉默。

荒唐,孙皓的死法实在是太荒唐了!

这是在场众人心中唯一的念头。

纵观秦汉三国那么多位皇帝,有病死的,有被废的,有死于权臣之手的。

但是像孙皓这样死于宫女之手的,闻所未闻。

岂止是荒唐,简直就是荒唐!

荒唐且丢人!

“现在的问题不是孙皓死的荒唐不荒唐。”

“而是接下来吴国会有什么变故!”

这句话对于宗预等人来说,已经是第二次听了。

上一次吴主孙休死的时候,陛下在接到消息后也说出这样的话。

如今陛下再次说出这样的话来,面临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孙休此人虽说背刺过大汉,但对于吴国来说却是一个不错的君主。

而且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孙皓虽然没有背刺过大汉,甚至还把兴山交给大汉驻防。

可是却曾经打算和魏国交好,加上后来的所作所为,妥妥的就是一个昏君。

而这一次,吴国上下也绝对不会再推一个孙皓这样的宗室出来。

因为谁都不想当第二个张布、濮阳兴。

如此一来,孙吴必然会再次陷入主少国疑的状态当中。

到时候国家也必然会被世家所把持。

在这种情况下,江东士族对于大汉的态度,以及对于魏国的态度。

就很值得商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