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次科举,刘谌并没有按照后世科举的做法分出三六九等。

不是不想,而是没必要。

第一次科举,这些选中的人才是要立刻投身到大汉事业的建设当中去的。

暂时没有必要搞这些东西。

至于以后的科举会不会搞一个排名出来。

那是以后的事情。

“陛下此举,胜过孙曹多矣!”

陪在刘谌身边的樊建看着城楼下那些激动异常的学子,不由得从心底发出一声对刘谌的赞叹。

当初陛下说要举行科举的时候,樊建的心里其实是不赞同的。

一方面是因为刘谌刚对世家动手,他们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为朝廷所用。

一方面是因为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们,压根就没有怎么读过书。

这样选出来的人才,到底是给朝廷帮忙还是添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樊建也逐渐看出来这其中的妙处。

诚然,大汉现在不光地盘小,人口也少。

可是再小的地盘,再少的人口,只要愿意挑。

总是能挑出来一些顶尖的人才的。

更不要说陛下独具匠心的开创了民科和官科两种独特的取才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困局。

樊建相信,只要假以时日,大汉必然能够涌现出层出不穷的人才。

也知道为什么陛下当初对世家是那么的不屑一顾。

听到樊建的夸奖,刘谌笑着说道:

“樊卿这是在拍朕的马屁吗?”

樊建摇了摇头:

“臣此言字字真心!”

紧接着又说道,

“陛下准备如何安置这些考中的学子?”

刘谌则拿出早就已经定好的方案:

“这些考中民科的,皆下放到各地,亲手署理地方事务,尤其是和耕作民生有关的事宜。”

“他们会是将来朝廷的基石。”

“至于那些官科的,挑几个特别优异的给你做属官,减轻一下你的负担。剩下的也下放到地方帮助各级官府署理政务。”

“但是这些官科出身的人,三年之内只拿朝廷俸禄,不可有官身。”

“三年之后,再以政绩考核论定!”

对于刘谌的安置方案,樊建倒是没有多大的意见。

因为早在刘谌登基之初,就大刀阔斧的对大汉官场进行过一次改革。

他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的给这些刚刚通过科举的学子们官做。

说罢,刘谌便转身下了城楼,樊建紧随其后。

等到这个消息传到这些考中的学子们中间的时候。

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考民科的还好,大部分都是普通老百姓出身,大小是个官职对他们来说都是之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所以每一个都兴高采烈的准备走马上任。

而那些官科的学子们,则是一阵哗然。

自己辛辛苦苦的考试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入朝做官,出人头地?

你现在却让我去地方上帮助官府署理政务,还没有官身。

连那些小吏都不如!

反观那些泥腿子出身的人,虽然官职不大,也需要参与到农事当中去。

但到底是手握实权的人,比自己强多了。

放榜前的那些豪言壮语,以及对他们的讥讽此刻化作巨大的回旋镖,全都打在自己的脸上。

并且打的啪啪作响。

有不少人当即就表示要弃官而去。

对于这些人,刘谌只是轻飘飘的颁布了一道旨意就摆平了他们。

凡中榜又弃官者,自本人以下,同族三代之内子孙不得再参与朝廷科举。

这个年代弃官不敢说流行,但也绝对不在少数。

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事情,而且很有可能会被重新征召并且官上一级甚至数级。

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大家默认的求高官之路。

没想到刘谌居然如此狠辣,直接断了他们的念想。

自己不做官可以,子孙后代也无官可做就不行了。

再强大的家族都需要官面上来维持,否则的话就没法第一时间得到朝廷的动向,也就注定会走向败落。

一想到家族可能要在自己手里走向败落,这些人就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这罪过自己可背不起。

于是只能重新捏着鼻子回来,听从朝廷的安排。

“茂仲,你真要去赴任?”

一座宅邸,几个人坐在桌子上,看着神色坚毅的荀悝,一脸惊讶的问道。

在今天之前,所有人都只是把这次科举当成一个游戏来玩。

当成游学途中一个消遣的方式罢了。

谁都没有真的打算出仕蜀汉。

一个小小的偏安政权,即便取得了几场对魏作战的胜利,也没有人会觉得蜀汉能真的拿魏国怎么样。

至于刘谌威胁的三代之内子孙不能出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无稽之谈。

我不是你们蜀汉的人,你的政令对我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约束力。

所以他们觉得自己这些人里面,根本不会有人会在蜀汉当官。

可偏偏这个时候荀悝站出来,说他要留在这里,并且准备赴任。

大家自然在大吃一惊的同时,赶忙进行劝解:

“汝兄此刻正在魏国征辟忠孝之人,茂仲你就算是想做官,也完全可以回到魏国去。”

“以你之才,轻易便可居于庙堂之上,何必在此处嗟磨自身?”

“最终埋没一身所学!”

“......”

“是啊,茂仲,这蜀汉不过一弹丸之地。”

“如何能施展你的才学。”

“还是跟我们走吧!”

“......”

“荀兄,此举若是传回颍川,必然会对你的名望有所影响,你可要三思啊!”

面对这些同伴的劝说,荀悝摇了摇头说道:

“吾心意已决,诸位不必再劝。”

“若是愿意,你们也一并留下,若是不愿,可自行返回。”

“只是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复见。”

见荀悝心意已定,众人便知道劝解无用。

只能给这位同伴送上祝福。

而另一边,已经打点好行装的杜尹也在和廖武作别:

“承蒙廖兄这段时间的照顾,小弟深感五内。”

“小弟即将赴任,还请廖兄多多保重!”

早就已经聊了很多的廖武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笑着说道:

“为兄在成都等你的好消息,祝你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