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官场智斗 > 第821章 我只陪专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隔几天,何家村那边的上岸码头修得又宽又长,整整齐齐。

大小船只靠岸,搭上跳桥,大家有序下船。

这边群众也守纪律,没涌到码头边,只是远远地站在一旁看着。

邬加林快步跑到前面带路,一行人浩浩荡荡西行。

山边的道路加宽了一倍。临时铺上砂石。

这支队伍后面就是跟着长长的村民队伍。

核心地段,公安站岗。放行我们一行之后,立即横起木马。

到了洞口下面,原来也修了一条路,大家拾级而上。

洞口往里,装了300米长的灯光。

这个时候,隆书记对客人们说:

“郝书记更熟悉情况,由他介绍吧。”

我站到洞边一旁,好几部摄像机对准了我。

我说:“欢迎叶总,欢迎省考古队。这个洞有多久的时间了,我不知道,洞有多深,我也不知道。但是,前期有探险队深入了三公里,据他们说,洞很大,有支洞。支洞中有阴河。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它叫索洞。据说有土匪住过,当地人也叫它土匪洞。不过,我们把它命名为【索洞】。

今天,有幸迎来了省考古队,一切以他们探测的为准。我只能简单介绍到这里。”

大家点点头,都想进去看一看。

隆书记说:“因为里面情况不明,我们就只能看看洞口。邵队长,您有什么看法,也可讲一讲。安抚一下大家想了解的迫切心情。”

邵队长笑道:“我简单地测量一下。”

说罢,一个助手从包里取出两样东西给他。

我们都不知道这两样东西是什么玩意。只见他手持一个压力表似的仪器。对准洞口,伸直手臂。一会儿收回手臂,看了一下压力表,说了几句话。

旁边的助手在笔记本上迅速记录。

他说的是专业术语,我们都听不懂。

接着,他进洞,用锤子敲了一小块洞中的石乳回来。抽出一支类似激光笔的小手电筒一照。

又对助手说了几句专业术语。

等助手记录完毕,邵组长才说:

“此洞形成于四万五千年之前的地壳板块运动期间。”

众人不惊奇,四万五千年也好,四十五万年也好,对一般人来说,只是个数字。

接着,邵队长说了另一句话:“此洞必有另一个出口。”

这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不约而同地问道:

“你怎么知道一定有个出口?”

邵队长说:“我测出有空气对流。如果这个洞是个死洞,就是没有出口的话,空气不会产生对流现象。灌进去的风就会退出来。

不对流的风叫【老风】,有很强的洞穴味道。对流的风,味道值低于0.87阀值。”

尽管大家不理解最后这句科学术语,但大家明白了,这是一个有另一个出口的洞。

当然,我更清楚,曾经舒展暗暗地告诉过我,虎啸声是出山口吸风形成的咆哮。

隆书记说:“现在不早了,那我们先到村上吃饭。”

众人也觉得不能进洞,只好退下山坡。

书记专员陪着叶总沿原路返回。突然,隆书记回头一看,没有发现考古队,便说:

“郝书记,你催一下。”

我返身走了几步。又喊了几声。

只听到有人答应,就是不见有人下坡,我便好奇地上坡。

邵队长看见我,对我一笑:“郝书记,不要见笑。我们讲科学,也讲禁忌。”

原来他的那位助手,正点燃三支香交给了邵队长。两旁站岗的公安也在旁边观看。

我明白了,原来他们要祭祀一番。

我也站在一边,观看这个独特的仪式。

这个祭祀仪式与众不同,不像我们平时的要焚烧纸钱。只是洞口摆了一个碗,碗里倒了酒。其他就没摆什么物品了。

邵队长执香站在前排,其他人在他身后站成一排。

邵队长执香鞠躬,直腰,嘴中念道:

“山神在上,洞主在前,邵氏清云,率众探洞,洞奇无比,自然造化,洞深路滑,万年形成。神主保佑,安全第一,若有险处,响石动风,一碗薄酒,洒向索洞,各倾陆海,寄意云尔。

邵清云。”

接着,考古队队员各报自己名字。

他的助手点燃一挂短短的鞭炮,往洞内一丢。噼里啪啦,发出一片闷响。

邵队长转过身对我说:“走,书记。”

我们从洞口的坡上走到下面的平地。沿着加宽了的石子路往村上走去。

我对邵队长说道:“在这边考古期间,我们是这样安排的。吃就安排在村里何支书家,住就安排在乡政府的招待所。从县文物管理员调一至两名同志当联络员。”

邵队长说道:“书记思路清晰。只是有一个问题,如果在洞中发现有特别价值的物品,安全第一。所以,不管有没有,但我们来去,住宿,必须有一名公安保护。

特别重要的东西,立即送我们文物局的库房保护。必须警车押送。这些要求,必须落实。内紧外松。别人不一定知道是这个警卫级别,但内部一定要这样确定。”

我说道:“邵队长,你也是给我普及文物法。不管有没有重要发现,我们按最高的规格保护你们的工作。我等会就向隆书记汇报,把人员安排到位。”

他笑道:“谢谢郝书记。”

我们到达何支书家时,里里外外都是人,有忙着办厨的,有看热闹的。

我把考古队的其他队员交给邬加林,带着邵队长上楼。

果然,隆书记等人正陪着叶总在交谈。

我把坐在一旁的苏明叫出来,问道:

“附近还有安静一点的地方吗?”

他说:“妇女主任家就在隔壁。”

我说:“你去妇女主任家安排一间房子,通知公安局长过去,我就过来。”

苏明下去了。

我进去和隆书记耳语几句。

隆书记和我走到外面走廊上,我向他简短地汇报了几句,他点点头,说道:

“正和叶总在谈联合开发的事,这个由你做主,安排。”

我陪着邵队长下楼,到了妇女主任家。妇女主任说:“苏县长、刘局长在楼上等。”

说罢带我们上楼,泡茶。等她走后,我就说道:

“今天事情特别多,大家要忙而不乱。隆书记、赵欣同志陪叶总,我就安排一桩重要任务给你们两个。就是要绝对保护专家组的安全。

洞内有没有重要的文物,目前不知道,但我们要按高标准来保护专家组。

第一、专家出行,在河面往来,要有专船接送,同时配备一名公安人员随时跟随。

第二、专家目前安排在乡里的招待所住宿,必须安排公安人员入住,那一层不准住其他人。

第三,如果有重要文物,就要派警车及时押送至省文物局的库房保存。

下面请大家发表意见。”

邵队长说:“我补充两句。有没有值钱的文物,我不敢肯定。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没达到需要警卫的级别,但是,这是按高要求来探测这个洞。

其次,保卫人员不必穿警服,这样太显眼。只要暗中配枪就行。在一般情况下,越警卫,越让人怀疑有什么稀世之宝。公安穿老百姓衣服。

我多年考古,这是一条经验,叫内紧外松。我就补充这么多。”

苏明看了一眼公安局刘局长。

刘策说:“我立即安排好人员。保证做好保卫工作。”

这时,妇女主任上楼,对我说道:“书记,下面开餐了。请你到支书家二楼陪广东来的客人。”

我对苏明和刘策说:“你们把专家组叫到这上面开一席。我和邵队长过去吃。”

我没有说【和邵队长过去陪叶总】,我知道知识分子,特别是邵队长这样的考古权威,他没把一个生意人看在眼里。

果然如此,邵队长说:“我就在这儿吃。不过去了。吃完就要到那边去指挥布线路,把灯光伸进去。”

我也不强求。真正的知识分子是不喜欢应酬的。便说:“你不过去,我也不过去。反正那边有隆书记、金专员陪同。”

说完,我就给隆书记打了一个电话。

隆书记说:“你老同学在这里,你不过来不像话吧?”

我说:“我晚餐陪她。等会我过来敬杯酒。”

隆书记说:”好。”

挂了电话,妇女主任说:“我马上铺桌布。”

邵队长笑道:“郝书记有魄力。”

我说:“我要分清主次嘛,叶总和我是同学,现在是钱多。您是有名的考古专家,是学问大,我还是要向往知识吧。一心想钱,不会犯错误?”

众人一齐哈哈大笑。

邵队长说:“我还是第一次碰上这样的地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