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还在外头奔波的二妹,收到大姐来信时,整个眉眼都亮起来。
宁王见状问:“你大姐信中写了什么,让你这般开心?”
“小安也开窍了。”二妹眉眼弯弯,“京都好多公子哥儿,十六七便有了通房丫鬟。因长姐不喜这种事,我管家的时候,没有让小安的妈妈安排。后来听说小安并没有成亲的心思,我都担心……”
宁王说:“有人开窍早,有人开窍晚而已。我从前还以为自己开窍晚,原来是早就遇到了你而已。”
二妹瞪他一眼,继续说:“我担心的是,大姐姐不肯成亲,小妹那么个情况,小安受我们的影响,万一也是个不乐意成亲的可怎么好。”
宁王将她搂入怀中:“怎会?你有了我,回头让小安看见我们琴瑟和鸣,对婚姻自会心生向往。”
“谁与你琴瑟和鸣?”
二妹懒得搭理他。
宁王却不肯放过,只缠着她说:“如今诸事太平,沐彤,我们是不是也该给云霞添个弟弟妹妹?”
二妹挣扎片刻,没能挣扎开,又抓不住他胡乱游走的手,只能叹气说:“你不好好听我说话?”
宁王道:“你说你的,不影响。”
说罢,便将她拦腰抱起,抱到床榻上,欺身上前。
二妹晕晕乎乎说:“是杜家的表小姐,家世有些低……但我们并不在意这些,只要小安高兴,只要……那女郎也乐意,就好。”
宁王亲吻她的面颊,说道:“沐彤,大周有你们姐妹,真好……”
从前的贵族与平民,等级分明。虽然数年来,二妹一直在努力想要将这样的壁垒打破,并不太容易。
但至少,女人在民间的地位,是大大的提高了。
而且司家上下态度一致,并非阳奉阴违,自我而上人人平等,自我而下阶级分明。
在司家看来,所有的仆从,哪怕签了死契,那也是使了银子让人家过府干活的,凭着自己的能力挣钱就不寒碜。
至于这位杜家表小姐的情况,更能说明,司家不会在意家世地位等。
二人疲累过后,二妹靠在宁王怀中,说道:“如今那姑娘在大姐姐身边学着管事,大姐姐说若是合适,要将她培养成侯府将来的主母。”
司家重新被封安乐侯之后,一直没有正经的主母,司家姐妹三人,谁有空谁就执掌中馈。
而瑾姨才是真正出力最多的那个。
后来爹娘跟着大姐姐到了庄子上,瑾姨还在侯府留了三年,最后是因她年岁不轻,摔伤了腿。大姐姐不放心,才将她也接到庄子上照料。
现在这位杜家表小姐,正好可以跟在瑾姨身边,好好学一学管家之事。
宁王抚摸她的面颊,笑道:“你只记得侯府,可记得我的王府,到现在主母都没有住进去过?”
二妹笑道:“你想要回去?”
宁王在她脸上啄一口:“夫人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你不回去,我回去做什么?”
二妹道:“可是你没听到流言,说你不像是王爷,更像是侯府的赘婿。”
“做侯府赘婿不好吗?”
二妹看着他,有些感动。他们的孩儿司云霞,跟着她的姓氏,可他从不在乎。
他说他亏欠他们母女很多,霞儿是司家长大,姓氏是什么并不重要。他还说,若是他们再有了孩子,姓司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就在这时候,听得附近一声尖叫。
二妹一下子爬起来:“是桂珊。”
二人迅速穿衣出门,奔到桂珊的房间。
好在宁王一直担心,怕桂珊一个女人出什么事情,所以在她身边安排了两个女护卫,外面又住着别的护卫,确保安全。
这会儿桂珊的房门与窗户都大开,两个女护卫,一个守在桂珊床边,一个站在窗户面前,拿着刀很是气恼的样子。
见宁王与二妹过来,她们忙上前行礼解释。
“王爷,郡主,属下等护主不力,让那贼人逃了。不过妥淮带着人去追了。”
二妹点头,赶紧走到桂珊面前问:“珊珊,你没事吧?”
桂珊面色苍白,还有些恍惚,待看到二妹的脸,一个激灵,一把抓住她的手。
“沐彤,你小心,那贼人是冲着你来的。”
“啊?”
桂珊便把先前发生的事情说了。
原来她沐浴更衣休息,迷迷糊糊间,听到一个声音在周围说话。
“那人说‘司沐彤,是你吗?’,我一下子惊醒,便要惊叫,他拿刀抵着我的脖子,又说‘司沐彤,我是你表弟,并没有要害你,你且跟我走……’。但我太害怕了,还是发出了声音,他发现有人过来,就翻窗逃跑了。”
二妹仔细打量桂珊,虽她说那人抵住她的脖子,但她脖子上并没有刀的划痕。
桂珊后怕的摸了摸脖子,冷静些许又说:“那人并没有要伤我,他只是怕我呼救所以才想挟持。”
宁王眸色沉沉:“你的意思是,那个人的目的,是沐彤而非你?”
桂珊点头:“是。”
二妹皱眉:“他说是我表弟?可是……封家并没有与我同辈,并比我年岁小的郎君。莫不是封家旁支儿郎?”
封家嫡支这一辈最小的是封子舟,也比二妹大了六七岁。但封家分支不少,旁支有年纪小的少年,却也不稀奇。
宁王问桂珊:“那人多大?可见到他的面容?”
桂珊仔细想一想,说道:“他右边眉尾有一颗痣,显得有些女相,有些像……像沐颜。”
二妹一愣:“像我大姐姐?”
她们姐妹三人颇为相似,但又各自不同。桂珊既然只说像大姐,那就是那人与大姐类同的地方,与她并不相同。
桂珊点点头:“年岁看不太出来,但声音正常。十七八以上的岁数,眼神有些清澈,不足二十五。”
二妹蹙眉:“长得像大姐姐的,年龄二十上下的男人……封家有人长得像我大姐姐,而不像我和小妹的吗?”
姐妹三人模样最像封家的,是小妹。小妹的容颜与邵琴最像,而邵琴与先太后那位姨母是最相似的。
宁王握住二妹的手:“你别担心,既然他是来寻人,而不是来伤人的,就不会只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