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丸桐望着那片跳动的光晕,忽然伸手握住身侧两柄剑的剑柄——一柄是剑冢上的长剑,另一柄是孟胧挂在阁门后的短剑。剑柄相触的瞬间,两剑同时发出轻鸣,震得藏锋阁的窗棂簌簌作响。“灵脉的气息越来越盛了。”他低声道,“或许用不了三百年,这里就会再热闹起来。”

孟胧靠在石壁上轻笑:“那我们可得把阁里的古籍再抄一遍,免得将来的孩子看不懂老字。”阿砚已经蹦到剑冢旁,用灵丝给断剑们系上了守心兰的花瓣:“还要教他们怎么养灵鸟,怎么辨灵植……对了,得在虹桥边修个石凳,省得下次来的孩子累着。”

夜色渐深,灵鸟早已栖息在檐下,山脚下的光晕却迟迟未散。周丸桐将两柄剑归鞘时,发现剑穗的晶石与石桌上的花籽同时闪了闪,像是在应和着什么。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青风村的少年们会带着今夜的光回到田埂,而断剑峰的风里,已经埋下了新的故事。或许明年春天,会有背着竹篓的姑娘来采灵草,会有扛着锄头的老汉来问耕种的法子,会有更多握着木剑的孩子,顺着虹桥走上山来。

转年开春,青风村的田埂果然变了模样。守心兰的嫩芽顺着灵水浇灌的痕迹爬满田垄,少年们去年接走的灵水,竟让干涸了半辈的土地冒出了清泉。为首的少年常带着伙伴们上山,木剑早换成了周丸桐打磨的铁剑,剑身上刻着阿砚新教的安神符。

“周先生,您看我这招‘护田式’对不对?”少年扎着马步,铁剑在身前划出半弧,带起的风竟吹得守心兰花瓣齐齐点头。周丸桐刚检查完新抽芽的灵植,闻言颔首:“腕力再沉些,护田不光要挡风雨,更要知分寸。”

孟胧正在扩建藏锋阁,新砌的石墙上已刻满近来的事:“三月初七,青风村李婶来求灵草治咳喘”“四月廿三,邻村张郎来问灵脉与收成的关联”……阿砚蹲在墙根,用灵丝给石缝里的草籽催芽:“该加段‘五月初一,铁蛋(少年的小名)剑招大成,能劈开山涧的顽石’。”

铁剑“当啷”落地,少年红着脸去捡,却见剑身上映出虹桥尽头的新景象——不知何时,桥边真的多了排石凳,石凳旁还立着块木牌,写着“渴了喝泉眼水,累了读阁里书”,笔迹歪歪扭扭,是少年们趁着练剑间隙刻的。

入夏时,灵脉突然躁动起来。山脚下的泉眼喷出丈高的水柱,守心兰一夜之间开满了整座断剑峰。周丸桐握着长剑站在剑冢前,感应到四面八方涌来的气息——有青风村的炊烟味,有邻村稻田的稻香,还有更远地方传来的、带着好奇的脚步声。

“看来不止青风村的孩子记挂着这儿。”孟胧将新抄的古籍摆上玉简架,最上面一本画着少年们练剑的模样。阿砚正用灵丝修补被风吹歪的“来者皆友”石碑,忽然指着山道欢呼:“你看!是背着竹篓的姑娘!”